首頁 > 藝術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由 談藝錄 發表于 藝術2021-05-09

簡介汪關在方形印面上佈置三個細白文印文,用精準勻圓的線條布排出三個方正的佔位,裝飾意味明顯,但又不顯匠氣,汪關用小篆的曲線破除了玉印印式的一般勻齊可能產生的板滯,使印面因曲線而顯生動,因勻齊而顯得典雅華貴,其實,在細白文印裡,汪關的交叉筆畫處,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

篆刻學習,一般情況下有兩個入手方法:1、從漢印入手,所謂“印宗秦漢”;2、從名家印入手,即陳巨來,所說的“唯獨治印,愈後愈佳。”持兩種意見的印人各說各理,各有自家看法,誰也說服不了誰,其實,在這兩種意見之間,存在一位印人,是秦漢印與名家印的一個絕佳“結合部”,非常值得關注,他就是明代印人,“印痴”:汪關。

汪關的介紹在前面的文章裡多次介紹,今天再說一點汪關的生平以及放一點他的作品(印友在後臺的要求)。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畫家蘇文筆下的汪關)

據汪關自己的《寶印齋印式》自跋所說:“關自少時,酷好古文奇字,收藏金玉、瑪瑙、銅印不下二百餘方,不幸早失怙恃,旋遭家難,流離瑣尾,平日玩好之物,散失殆盡,今僅存此六十一印,亦覆蕩之餘耳,能保其長為我有也。用是手拓二十餘本,公諸同好,以見不肖更名之意,亦將使後之學者,得睹古人之真面目,如染指鼎中,片臠知味。”

顯然,汪關自小就收藏古印,收藏達200方以上,到他出手拓本《寶印齋印式》時,家藏古印已經只剩下61方了,什麼原因呢?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汪關篆刻集存》書影)

汪關初名東陽,字杲叔,父子一家原經營有一家鹽業商號,被競爭對手告發逃稅的罪名(在當時是重罪,有可能殺頭),汪關父子二人一同入獄且汪父死於獄中,後汪關經好友李流芳、歸昌世營救出獄後,商號已經破產,再加汪關無心經商(汪關是安徽歙縣人,徽商在當時是很有名的)也無心仕途,遂與妻小依靠原來的家底過活,汪關不事生產,一心篆刻和四出尋購古印,生活境況越來越差,這就是汪關所說的“旋遭家難,流離瑣尾”,流離瑣尾語出《詩經》,流離是梟的別稱,梟細小時怪可愛,長大後卻非常醜惡。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後汪家生活實在無法維持,迫於生活,汪關不得不把家藏古印拿出來售賣,古印越來越少,到出版《寶印齋印式》時止,已僅餘61方了。

汪關的印痴軼事至少有這幾項:

1、兒子汪關出生滿月,汪關曾讓汪泓“抓周”,汪泓一床物事均不取,只取一塊印石玩得興高采烈,父是“大痴”,子是“小痴”;

2、汪關在蘇州遊玩時,偶然購得一方古印,印面文字是“汪關”,印面兩字篆法、章法皆讓汪關愛不釋手,遂從此更名為“汪關”(他原名叫汪東陽),好友李流芳建議他連同字也改了,並建議他取字“尹子”(此事見李流芳題《寶印齋印式》)汪關同意了。汪關這個名字就一直用了下來。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那方著名的“汪關”印及汪關的題簽)

3、汪關的名聲是出版《寶印齋印式》之後,不斷有人上門尋購古印,使汪關突發奇想,遂讓好友李流芳、歸昌世召集名流顧從德、董其昌、趙宧光、錢謙益、王志堅、陳繼儒等在嘉定李流芳居處檀園雅集一堂,名流到齊後,汪關將自己與兒子的刻印置於案頭,眾人一一品賞,都認為這是不錯的秦漢古印,汪關出名道破真相,眾人不信,汪氏父子遂當場刻印,由此汪關父子印名大盛,檀園一會之後,揚州、南京、鎮江、蘇州、無錫、常熟各地文人學士爭相請汪關父子刻印,汪關終於不再為生計發愁。

汪關父子長期閉門學印,因此印風不染時習,一宗漢法,篆法精嚴,章法沉穩,善用衝刀,俊爽安詳,寓古於新,雍容典雅。汪關的白文印仿漢形神兼備、氣韻雅馴。朱文印則堂皇婉暢,恬靜醇美。後世林皋、陳巨來等在點畫的交接處,刻出較為粗厚的“焊接點”即為汪關首創。

汪關前承秦漢,後接明清名家,其作品又以工穩見長,印作又多以溫文爾雅的氣息,極適合篆刻新人打基本功的同時也接觸文人氣息,實在是不錯的入手處。

放點作品: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像不像漢玉印,勻空,光潔,把這樣的作品放到漢印裡,如果不提前告知,誰又能分辨得出來呢?線條的勻齊,紅白相參,實在精妙異常。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汪關之印)

漢鑄印印風的滿白白文印,線條與方圓之間得渾厚氣息,字法上故意選取秦篆的“印”字,留出左下紅地,使與右邊關下紅地相對,章法上“汪”字右邊頭部處理成與左邊“之”字呼應的字形又十分精微,汪字三點水的微微曲線外理,又使印面不板滯,產生動靜對比。一方普通的名章,細細審視,讓人讚歎!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這是一方漢晉印風的細白文印,汪關做迴文字序處理,避免了汪字與陽字置於上部的左右結構的重複,而增加了對角呼應的照應,同時陽字“昜”部下部餘線改刻垂線與汪字做呼應亦精巧可人,整方印線條排疊產生的韻律節奏之美讓人心生愉悅。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細白文印。細白文一直是白文印的難題,所謂“白文怕細,朱文怕粗”。汪關在方形印面上佈置三個細白文印文,用精準勻圓的線條布排出三個方正的佔位,裝飾意味明顯,但又不顯匠氣,汪關用小篆的曲線破除了玉印印式的一般勻齊可能產生的板滯,使印面因曲線而顯生動,因勻齊而顯得典雅華貴,其實,在細白文印裡,汪關的交叉筆畫處,也有“焊接點”。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殳篆(無鳥無蟲)白文印,裝飾意味明顯,這方印用刀精準,四字印面各佔地位顯得雍容大氣,用字的每一筆起收、轉折處刻畫精到,篆法華美,全印極盡圖案紋飾之美。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肩父)

這是一方四靈印。四個邊界以四靈(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白文圖案守邊,中間以朱文鐫刻,四靈形象生動古樸,中間朱文勻整平正又方圓並用,嵌入四靈之中,與漢印四靈印中精美者相比,亦毫不遜色。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長州婁氏)

這是一方漢朱文印式印。汪關仍然是極盡精工之能事,長與氏橫勢的呼應、州與婁縱勢(婁字筆畫是橫的,字勢取了縱勢的狹長)的照顧。線條刻畫時的筆斷意連都讓這方印既顯典雅精緻,又顯古樸蒼醇。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寒山長)

為趙宧光制的私印。圓朱文印式,仔細端說,三字似四字,寒下的空與山部的空的呼應自不待多說,只說一點,就是搭邊筆畫的選擇:這方印每一個字的搭邊又極精準,寒字上部一處搭邊與下部兩處搭邊正使字形端正堂皇,山部以一字搭邊動勢十足(如三條線都搭邊立顯閉塞),長字也只選一外搭邊以求安穩,若橫向再出現一處搭邊則整個字即顯支離。另外,要注意筆畫交叉處的焊接點,這種處理,符合物理學交叉處的堆集原理,是汪關參透物象之後的創造。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獲古齋)

也是細朱文,但卻不是圓朱文,選篆上汪關選擇了富裝飾味的篆法,章法上也選擇了完全不搭印邊的印式,似古璽製法,但又比古璽更加平整端正。典雅耐看又古意盎然。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菉斐軒)

這一方與上一方印是同一風格,不再多說,只拿來讚歎。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這是一方滿白風格的齋館印,用篆古樸渾厚,甚至還在某些筆畫處採用了中粗端銳的古璽文字風格,古意古趣之中,彰顯富貴氣質。

印宗秦漢是誰提出來的篆刻學習

(消搖遊)

這是一方比較有名的汪關作品,著名點在於白文的“並筆”,這開啟了後世印人在處理白文同方向筆畫排疊時的一種處理方法,好處在於增加斑駁意趣,使精整的印面顯出蒼茫氣息。

汪關的作品精品極多,這裡只舉了十幾方,汪關的意義,最重要的是上接秦漢,下承名流,既有濃厚的古璽印所具的渾厚“金石氣”,又有靈動鮮活的名家印所具的雋雅“文人氣”,同時還富有現代圖案裝飾之美。

汪氏印作線條穩健,沉著,氣度從容,靜中寓動。由此表現出了精細清秀,雍容華貴,婉轉多姿的特點,又因為汪關在處理筆畫交接處,又有意加粗,就如鉚釘焊接一般,由此增加了醇厚、凝重趣味,使字形結構更加牢固、強健;有些朱文作品中,汪關在筆畫中段(如上面的“長州婁氏”),又故意作細、作斷,增加筆斷意不斷的意趣,像古印的斑駁或者像秦漢磚瓦的斷殘之形,使整個印章展現出醇樸、古穆氣象,這種方法在白文印中則體現為”並筆“處理(如上面的“消搖遊”)。這種“法漢而不囿於漢”的印風既承秦漢,又開名家印學之門,初學篆刻,以整個篆刻史來看,選汪關入手,實在是個很準的點,既有利於秦漢規矩和基本功的養成,又有利於培養文人雅趣。

(【老李刻堂】之286,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Tags:汪關古印搭邊朱文印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