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行業動態】旅遊農業是什麼?我國生態農業旅遊中存在的問題!

由 三農小嫻雅 發表于 農業2021-06-02

簡介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不夠一些地方政府希望藉助開發當地農業觀光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出臺了一些低價租賃土地、減免稅費等系列政策,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但卻缺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加上投資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能力,造成投

旅遊農業是什麼

一、我國生態農業旅遊中存在的問題

生態農業旅遊在我國的興起起較晚,但發展非常迅速。生態農業旅遊這一新興旅遊專案已極大地激激起了“三方熱情與一方興

趣”,即房地產的投資熱情、農村盼開發的熱情、旅旅遊企業的經營熱情以及城市旅遊者的參與興趣。據據1996年初步統計,

1996-1997年已動工和計劃投資在1億元以上的開發專案已有7家以上,從南至北涉及生態農業旅遊主題的各類開發專案投資累

計30億元以上。一哄而上的結果導致新一輪“主題公園”悲悲劇的重演。隨著我國生態農業旅遊的發展,一些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行業動態】旅遊農業是什麼?我國生態農業旅遊中存在的問題!

1。前期論證不充分,造成先天功能缺陷許多生態農業旅遊專案之所以達不到預期的效益指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前期論證不充分。生態農業旅遊必須充分論證其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可行性。從自然條件來說,自然地理條件和人工農藝種類是否具有觀光價值,其觀光價值能夠達到什麼水平;從社會條件來說,形成現成觀光群體的人口數量量、文化層次不同,需求的範圍、內容、功能和科技水平也不同。另外,沿海、沿河、沿路、沿旅遊線等自然條件的不同,對生態農業旅遊建設的要求也不同。

很多景點的投資者為當地的居民,當他們認識到身邊的環境資源能作為“據錢線樹”時,便按照自已的理解或單純模仿別人的

模式倉促上馬,開山修道,急於獲利。為了降低成本,許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評估審查。由於缺少科學規劃及市場定位,造成後期農業旅遊經營和管理的困難,更難以進行深度開發。

2。不重視市場分析與市場定位由於許多生態農業旅遊地沒有對當地旅遊資源和客源市場等進行深人細緻的調查分析,往往是就資源論資源,而不重視市場分析與市場定位,其結果是未能給旅遊產品做出正確的商業價值判斷,常常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缺乏拳頭產品和特色產品,致使旅遊形象難以確定。有的鄉村旅遊地雖然已確定了旅遊形象,但在具體操作時卻走了形、變了樣。同時,沒有根據市場的變化和產品生命週期論證,沒有考慮產品的升級換代,不注重市場營銷,缺乏品牌意識,其結果是遊客重遊率較低、經濟效益不斷下降。

3。專案單一、功能雷同、重複建設由於忽視農業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部分地區的生態農業旅遊規劃不夠合理,專案功能、活動內容單一,難以滿足遊客的多種旅遊需求,吸引力不夠。因而旅客逗留時間短,經濟效益低下。如觀光果園除了可供遊人觀光、採摘之外,缺乏其他設施和功能;垂釣樂園除可供遊人垂鉤以外,不能提供其他相關服務等等。

【行業動態】旅遊農業是什麼?我國生態農業旅遊中存在的問題!

同時,各地農業旅遊資源開發模式雷同,他們僅僅看到本村、本鄉的範圍,而看不到全縣、全市甚至更大的區域。因此,就出現了區域內生態農業旅遊專案重複建設、功能雷同的問題,造成專案間的惡性競爭。開發利用多限於果園、林地等型別,開發專案也多為觀光果園、森林公園、垂釣園等,觀賞型蔬菜園、瓜果園、花卉園、租賃果園、租賃花圃、租賃菜地、民俗觀光村、民宿農莊開發較少。耕作、栽培、牧羊、賽馬、駕船、捕魚等農事活動以及民俗資源開發不夠。

4,不注重鄉土文化的挖掘和包裝我國的鄉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不僅體現了“天人合一”的生態哲學理念,而且表徵了比傳統美學更加迷人的生態美。然而,許多生態農業旅遊地基本上是在原有農業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旅客,沒有對具有濃郁鄉土氣息的傳統作物、動物、飲食、服飾、手工藝品、音樂舞蹈、風俗習慣以及農作方式等鄉土文化進行深入的挖掘,其結果是未形成生態農業旅遊所應有的鄉土氛圍。甚至有的旅遊地把古樸典雅的鄉土建築拆除,新建現代化的各種服務接待和娛樂設施,建築風格缺乏傳統的文化底蘊和生態美,材料與與色調同周圍環境顯得十分不協調,沒有意識到“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類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

5。基礎設施尚不完善目前,旅遊區的道路交通、用水裝置等基礎設施還嚴重滯後。目前“農家樂”幾乎都用自備井水在旅遊高峰期不能完全保證水源的充足供給,也影響了清潔衛生。各級政府部門與“農家樂”應大力力籌措資金,積極建設各級支線道路、自來水工程等基礎設施,力爭形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讓自來水與井水結合使用,充分滿足遊客的需求。各“農家樂”也應重視自身的基礎建設,裝修娛樂場所,增加創新性的媞樂節目,追求優雅的田園情趣,精緻的農家風味,投資力度應在農戶的承受能力範圍內,不主張盲目貪大求洋。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搞好服務,促進進“農家樂”向高雅、優美的旅遊休閒方向發展。

6。產業規模狹小我國目前的生態農業旅遊範圍廣,類型別多,但總體規模小,沒有形成獨立的完整的產業體系,對城市旅遊經濟具有依賴性,不少生態農業旅遊專案只不過是相關旅遊業專案的附屬部分。而且缺乏綜合性的觀光休閒農業場所,休憩服務設施不足,遊客逗留時間短。有些專案比較粗糙,缺乏文化和教育內涵,甚至有的把郊區條件較好的地方圍起來就收費。觀光旅遊農業專案以鄉村自主開發為主,經營者素質相對不高,管理不夠規範。此外,相鄰農業旅遊專案區之間協作性不強,難以形成功能互補的群體優勢。

【行業動態】旅遊農業是什麼?我國生態農業旅遊中存在的問題!

7。手節性明顯受自然氣候條件、農事季節的影響,農業旅遊時間具有季節性,淡旺季的反差明顯。旺季時車水馬龍,淡季時門庭冷落,造成了資產的閒置浪費。像採摘節、賞花節前後僅持續十幾天甚至幾天的時間,這就造成了旅遊旺季特別短,遊客的數量比較少,旅遊收入也就相應減少。在夏秋佳果期間遊人如織,管理又跟不上,造成亂採亂丟現象嚴重。因此,如何延長觀光時間、隨著季節的變換進行專案的變換是生態農業旅遊研究的重要課題。

8。人工化傾向嚴重,不注重生態效益生態農業旅遊的基礎是農業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和生態特性。但是目前多數經營者對其內涵和本質屬性尚不十分清楚,部分地區片面追求短期的經濟利益,不顧對環境造成汙染和破壞,過分依賴非自然的技術手段,大興土木,城市化、人工化痕跡跡明顯,破壞了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這是與生態農業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道路背道而馳的。生態農業旅遊區是一個特殊的“自然一經濟一社會”複合生態系統,其開發建設應遵循複合生態系統的基本原理和規律,應高效、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然而,目前有些生態農業旅遊地沒有把生態迴圈與經濟流通有機地結合起來,特別是沒有把所謂“廢”(如秸稈、糞便等)透過多級人工食物鏈的“富集”與轉化。

9。經營管理不規範目前,生態農業旅遊區的立法管理仍然是個空白,許多開發和經營行為得不到應有規制。加上由於執法渠道不暢或執法手段不嚴,使資源和環境不斷遭到破壞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些小型型民營資本進入農業旅遊產業,運用家族式管理,造成經營管理混亂,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後勁。

我國許多生態農業旅遊地都是在原有農業基礎上自發形成的,缺乏科學的規劃設計和嚴格的審批制度,管理人員主要是當地農民為主,由於文化水平較低,服務素質較差,缺乏先進的管理經驗,未把現代企業制度引入經營管理,各家各戶為陣,缺乏組織協調,致使管理比較混亂。

目前,“農家樂”是我國大多數地方的主要經營方式,但許多地區尚未納入旅遊或工商部門的正式管理範圍之內,也未向稅收部門納稅,其開業、停業都較隨意,有些農戶根本不具備經營條件也就地開張。因此,一些“農家樂”的娛樂用具骯髒,垃圾、汙水隨地亂倒,造成了環境汙染和生態破壞的負面影響;還有一些“農家樂”存在“宰客”現象(如多收費或降低服務標準等),遊客與農戶戶的糾紛時有發生,影影響了“農家樂”的形象。為此,政府部門應對“農家樂”加強宏觀管理,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法規與條例,並實行有證經營。對各“農家樂”的基礎設施、衛生狀況要嚴格檢查、監監督,對收費標準及相應的服務標準也應進行規範化的管理。有關部門應定期對“農家樂”的經營者進行培訓與教育,提高他們的經營素質、文化素質及環保意識等。

10。政府宏觀調控力度不夠一些地方政府希望藉助開發當地農業觀光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出臺了一些低價租賃土地、減免稅費等系列政策,激發了投資者的熱情,但卻缺乏對農業旅遊資源開發的宏觀控制和指導,加上投資者自身缺乏周密的市場論證和發展規劃能力,造成投資決策的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使一些地方農業旅遊的景點開發一哄而上,景區缺少總體佈局規劃,同一景區中各個旅遊景點不相協調,多有重複、雷同,給價格戰的惡性竟爭埋下隱患。按國際通例,農業旅遊區半徑大於9。5km的區域(面積)時,才能發揮最佳經濟效益,而我國大多小於這個數字,由此造成市場範圍狹小、客源不足。

本文來自嚴賢春 著

Tags:旅遊生態農業農家樂開發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