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國考定義判斷8道題,總結了8道中高難度題,你的分數能提高多少?

由 小路聊公考 發表于 農業2021-06-01

簡介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沒有包含時間知覺資訊的是:(A)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B)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D)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分析:本題為考察定義詞“時間知覺”的“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

農業經濟資訊是對什麼的客觀描述

國考定義判斷8道題,總結了8道中高難度題,你的分數能提高多少?

定義判斷應該是很多人都得分不穩定的一個模組吧,偶爾全對但也偶爾爆冷的情形,估計應該很多人都經歷過。

接下來透過8道國考真題,一起來梳理一下定義判斷中用到的技巧和易錯點,希望能出來有實質上的提分效果!

要說明的是,這裡總結的技巧,是我們平時不太會注意的點,專門針對一些中高難度的題!

完美匹配——全同關係

定義判斷的正確答案一定要對應全部的定義要素,並非是“3條中2條符合要求”就可以選,更不能採取什麼“三短一長選最長”這種幼兒園小朋友猜題式的做法。

遇到看似高大上的選項更要注意,定義判斷不是申論,不需要高大上,也不需要體現命題人的高風亮節。

這一個技巧通常用在排除了兩個答案,只剩下兩個在糾結的時候使用。

有的夥伴可能看不符合資訊點的地方看得特別快,所以排除得也很快,那麼剩下兩個排不了怎麼辦呢?沒有可排除之處時我們一定記得迴歸定義本身,去找最能和定義完美匹配的選項。

也就是說選項和定義一定要是全同關係,不能是交叉關係。就不要硬去找還有哪個矛盾地方可以排除,因為這個時候剩下的兩個選項很可能都符合定義所給出的資訊,只是一個選項只說了2個點,而另一個選項說全了3個點。

(18國考地市82題/副省89題)

定向調控指政府針對不同調控領域,制定清晰明確的調控政策,使調控更具針對性。相機調控指政府根據市場情況和各項調節措施的特點,靈活決定當前應採取哪一種或幾種政策措施,重在“預調、微調”。定向調控是“做什麼”,相機調控是“怎麼做”。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相機調控的是:

(A)甲國政府於年初提出了經濟增長率和就業水平的“下限”、物價漲幅的“上限”等工作目標

(B)乙國政府提出“雙引擎”策略:一是對小微企業、“三農”等市場主體“減負”;二是支援公共產品、公共服務建設,拉動投資。由各地制定具體措施

(C)丙國政府根據一二三四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不同特點,制定了有針對性的契稅、房貸政策

(D)丁國政府實行產品和服務的生產及銷售完全由自由市場的自由價格機制所引導、產權明晰的經濟政策

分析:

濃縮「相機調控」的定義要素:根據市場情況,措施靈活,重在預調、微調、怎麼做。A沒有說「根據市場、措施靈活」要素;D說的是「調控領域的大政策」,裡面的「自由市場」是政策的表現而不是「根據市場制定的靈活措施」。AD排除

B是易錯項,雖然字數長度遠遠超過其他3個選項,但是這麼多字描述的措施中都沒有「根據市場」這個要素。該選項既「措施靈活」(小微、三農、公共產品服務等)又明確了「怎麼去做」(讓各地制定具體措施),但問題是缺少「相機調控」的關鍵「根據市場」,就像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一樣,是不成立的。C同時符合3個要素,正確。

當然,這道題也可以理解為:由“由各地制定具體措施”可知,B項給出的「雙引擎」策略只是“是什麼”,而沒有講怎麼做,所以是不符合定義的地方,直接排除。如果你做題時沒有反應過來這一點,還以為“由各地制定具體措施”就是說的“怎麼做”的話,或者你反應過來了,但是不知道怎麼去歸類這個“由各地制定具體措施”的話,你就可以用上面講的那個辦法,迴歸原定義準不會錯,這是定義判斷的解題核心。

認真審題,不放過任何一個“理所當然”

這一類題的干擾項一般都設定得比較精巧,需要我們要有足夠的敏感性才能避開這些坑,不能“想當然”,不要把自己事前或者的知識帶進來,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小白做定義判斷可能正確率更高的原因。

可能大家都曾苦惱過,剛開始學行測時定義判斷根本不是需要重點複習的模組,正確率不低於80%那都是常事,可是怎麼反而越學分越低呢?

(18國考地市83題/副省90題)

法律的當然解釋是指法律雖然沒有明確規定某一事項,但依規範目的,該事項應當被解釋為適用這一法律規定。其解釋方法有舉重以明輕和舉輕以明重。前者是指對於某一應當被允許的行為,舉一個情節比其嚴重而被允許的規定,以說明其應當被允許。後者是指對於某一應當被禁止的行為,舉一個情節比其輕微而被禁止的規定,以說明其應當被禁止。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法律規定禁止在公園採摘樹葉,依據舉輕以明重,在公園攀折樹枝的行為應當被禁止

(B)唐律規定主人打死夜無故入人家者無罪,依據舉輕以明重,主人打傷夜無故入人家者無罪

(C)法律規定禁止攜帶小型動物,依據舉重以明輕,攜帶大型動物的行為應當被禁止

(D)法律規定16週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承擔刑事責任,依據舉重以明輕,15週歲的未成年人不承擔刑事責任

分析:

這道題很容易誤選D,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中就有15<16的非常直觀、強烈的感受,這個情況設定得也很自然,符合我們的日常生活認知,所以很多人就跳過了這點,與題幹定義脫節了。

15歲以下,就是16歲以下的一種情況,無所謂“輕重”之分,也即無所謂舉什麼以明什麼了。做題時一定要審題!答案選A。

專業術語和資料計算都是“紙老虎”!

出題人會有意識的選取一些高大上的專業領域材料和可怕的資料,來將我們注意力引到我們不熟悉的方面。

但是事實上,在判斷選項的文字符合定義之前,我們通常根本不需要對任何資料花時間進行計算。而為了考試的公平性,定義判斷裡出現的定義都不會有偏向性的,反而是遇到本專業的材料時越要小心,不要驕傲自大,否則就很容易掉進陷阱,這不是專業能力的測試,是隻要是一個考生靠合理的理解都能做對的定義判斷!

總之記住原則,任何定義判斷題都要優先判斷選項和定義要素是否相符,切記切記!

(16國考地市86題/副省81題)

著名科學家、科學史學家普賴斯提出:如果K代表參與某一專業領域的人數,那麼這個數字的平方根大致等於為這個領域做出一半貢獻的排名在前的那部分人的人數。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符合普賴斯觀點的是:

(A)某國出版協會統計了本國的期刊,發現與經濟有關的期刊大約有150種,所有與經濟有關的科研論文中,有一半發表在其中的13種期刊上

(B)某縣有20萬農業人口,統計發現,過去一年全縣的糧食總產量中,大約一半糧食產量是由450位左右的種糧大戶貢獻的

(C)某組織統計過去一年全世界公開舉辦的音樂會的演奏曲目,發現所有演奏曲目是由大約250位作曲家完成的,其中大約一半的曲目來自於16位作曲家

(D)某銷售奢侈品的網店過去一年的訪問量為10萬人次,但去年全部的銷售額中,大約一半的銷售額是由其中大約300位固定客戶提供的

分析:

本題算是比較費時費腦的一題了,一是因為考察的是一個較為專業的科學觀點,而且此類知識是大部分考生不熟悉的。二是題的定義和選項部分都較長,增加了理解難度,又加上屬於選是題,讓你選出符合定義的,一般難度肯定比選非題要高,我們需要一一匹配要素,使得本題耗時也變長了。要死的是,還這麼多資料?潛意識告訴我們可能要計算吧?but! no no ,這只是命題人誘導考生去進行計算的卑鄙技倆,就想騙你用時間在這裡。

A和“人數”毫無關係,不符合定義。B中“農業人口”不等於“種糧人口”,農業人口除了種糧外,還有種植經濟作物的,幹畜牧養殖業的……種糧人口只是農業人口的一部分。C符合定義要素。代入精英≈K,可得計算結果為16=256≈250,正確。D明顯錯誤,“訪問者”不一定會去買產品,但是這裡如果把訪問者改為消費者,那就是正確的。這道題易錯項B巧妙的將「農業人口」和「種糧人口」相提並論,我們如果沒有意識到二者的不同,就容易跌入出題者精心設定的陷阱。

可能真有同學仔細對4個選項的資料進行計算,我們做完題可以驗證一下:13=169≈150,450=202500≈20萬,16=256≈250,300=90000≈10萬!!! 也就是說,無論選項的描述是否符合定義,本題給出的資料都符合題幹那位同志給出的公式。牢記啊,定義判斷的核心在於對定義進行判斷。

本題雖然乍一看涉及平方的計算,但在計算前也一定要先判斷定義是否相符。可是我也不是說一定和資料無關,說不定今年命題人就把么蛾子出在資料上,那麼我們在首先看完定義後,再去看資料有沒有問題,比如下面選出來的第七道題就是專門把設坑在資料的經典難題。

對關鍵詞要理解準確透徹

不知道怎麼具體解釋這一條,需要結合真題去自己體會,摳字眼深入思考。

(17國考地市88題/副省94題)

參照依賴是指個體基於某個參照點對得失價值進行判斷,參照點之上,個體感受是收益,反之感受為損失。損失和收益的感知取決於參照點的選擇。根據上述定義,下列不屬於參照依賴的是:

(A)張女士因為生育和哺乳不得不暫停工作半年,失去了很多客戶,心裡很苦惱,但看到自己健康活潑的兒子,又變得高興起來

(B)小張原本對收入很滿意,他聽說跟自己同時進公司、現在同是專案經理的小李收入比自己高10%後,對收入沒有那麼滿意了

(C)研究者設計了一項實驗:告知被試者他們鄰居的月水電支出比他們低,結果發現被試者下個月的家庭能耗顯著降低了

(D)姐姐期中考試得了99分,期末考試得了95分,媽媽批評了她;弟弟期中考試得了75分,期末考試得了85分,媽媽獎勵了他

分析:

濃縮“參照依賴”的定義要素:個體選一個“評價參照點”,然後根據同“參照點”的“對比感受”,來決定某件事物是收益還是損失。B的小張基於參照點“同時進同職位的小李的收入”,評價“自己原本滿意的收入”。D的媽媽沒有直接對比二人此次的分數,而是基於參照點“姐弟二人的期中考試成績”,評價“姐弟二人的期末考試成績”。

這道題算是定義判斷裡的高難度了,難點就在於AB的區分。很容易錯選A,把張女士的感情變化單純理解成了健康活潑的兒子對心情的影響,沒有注意到這本身就是“評價的參照點”,A的張女士基於參照點“自己兒子的狀態”,來評價“暫停工作半年造成的損失”,滿足定義。

C項設定得較為隱蔽,需要根據關鍵詞來認真琢磨。“被試者”基於被告知的鄰居的水電支出的資訊,做出了降低自己水電支出(減少家庭能耗)的行為,形似神不似:實驗強調的是“被試者”對外界輸入資訊的行動反應,但是被試者作出這個行為的原因沒有交代,有可能是別的可能的因素,例如從眾、趨同等,至於這個原因是什麼,不需要我們深究

。再者,定義的原話是“個體基於某個參照點對得失價值進行判斷,參照點之上,個體感受是收益,反之感受為損失”,也就是說,存在著個體的感受!本題ABD三個選項明確提到了情緒感受的變化,分別為苦惱→高興,滿意→不滿意;批評→獎勵,只有C隻字未提個人感受,根據找不同的基本方法,我們也可以把C給倒逼出來。

當然,這道題還是要重點理解“參照點”的含義,對於彌足珍貴的國考真題,選對答案本身不是我們的目的,每年也就這麼十幾道真題可供我們挖掘,所以一定要把每道題都嚼碎吃透。

定義心在邏輯

定義和邏輯不分家。

推理判斷部分,推理部分圖推和類推,判斷部分定義和邏輯,可見命題人這麼劃分也是告訴我們定義和邏輯是有著相似解題脈絡的,不可完全隔離。

下面這道16年的真題就是雖身在定義心在邏輯啊,題乾結構完全就是邏輯判斷裡面的推理題型。“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關於葉齡指數的說法一定正確的是”的設問,可以統一替換“一定能夠推出的是”,毫無影響。

所以說,這也是一道“會者不難,難者不會”的紙老虎題型,我們要首先從心理上戰勝它們!

遇到這種特別的題型時也不用刻意去代入方法,自然去解即可。

(16國考地市98題/副省級93題)

葉齡指數指的是禾穀類作物主莖已出葉數與最終總葉數的比值,是衡量作物生長程序的重要指標之一。根據上述定義,下列關於葉齡指數的說法一定正確的是:

(A)稻穀的葉齡指數與其生長程序成正比

(B)蕎麥的葉齡指數越大則其產量也越高

(C)小麥的葉齡指數最大值為100%

(D)玉米的平均葉齡指數大於高粱

分析:

是的,你不用懷疑我選錯題了,這就是一道純正的定義判斷,它來自於2016年的國考行測真題。不看出處的話,我都還以為這是某機構自己出的模擬題。好了,言歸正傳,看題!由於題乾和4個選項很明顯都是禾穀類作物,因此這不是考點,不考慮。濃縮一下其他要素:

葉齡指數=已出葉數/總葉數,是生長程序重要指標。

在做邏輯判斷時,要對我們不熟悉的、不易理解的複雜陌生概念進行化簡。這個題也是一樣,可將“總葉數”看成為固定值100片,那麼“已出葉數”是多少片,生長程序就可以看做百分之多少。

A是本題易錯項,如果改為“稻穀的葉齡指數與其生長程序有正相關關係”,那麼A就是對了,因為原文只提到了“葉齡指數是生長程序重要指標”,但是否成正比並沒有提到。正相關和正比的區別不清楚的話,可以百度一下。或許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在我們剛才假設的前提下,如果題幹說了這樣類似的資訊的話,我們就說是有“正比關係”的:從1片長到2片、從2片長到3片……直到從99片長到100片的時間必須完全相同,這才叫正比關係。而題幹不是這樣說的

B,葉齡指數與產量的關係是無中生有。C正確,可能有的小夥伴一眼看過去,不明白為什麼突然殺出一個“最大值”來,但是我們換個表達去理解,C如果改寫為“葉齡指數不會超過100%”,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呢,所以無論定義、邏輯、言語,甚至於申論,表達都很重要,影響著我們的第一認知,要是第一下子就矇住了,再怎麼看定義找資訊進行對比也沒法排除,因為你就沒有get到這個點。那麼這麼解決呢?做題積累,找個小本本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還要每個選項刨到底。

至於D,根本未對二者進行比較,排除。

這道題要做對,關鍵在於我們必須要理解透徹“正比”這個詞,只有理解了這一點才能明白為什麼不能選A。其實這一點可以積累起來,言語細節題裡也是充分的可以出類似的細節判斷的,就看我們有沒有對這個詞的知識儲備了。16年的這道題雖然只是一道小小的定義判斷,可是我們可以從中挖掘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沒整理前不知道,一整理定義真題才知道定義判斷真的不是個可以忽視的“小模組”,真的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涉及到的思維方式同樣可以借鑑到邏輯和言語裡。好了,這道題的分析就到這裡了,繼續往下走!

定義很陌生?簡化概念

遇到定義不太符合平常的認知、很陌生的時候。

首先,要穩住!

其次,緊盯定義表述裡難理解的那部分說明,在下面真題裡難理解的部分如“對機器丁30%…的回覆有10%的…不能…”,這是在講什麼鬼?! 這時,一定要濃縮資訊點,簡化概念,將要素轉化為容易理解的概念。但是需要記住和強調的是,定義判斷題不一定符合常識或直覺。看一道真題來具體理解吧。

(16國考地市89題/副省94題)

圖靈測試是指測試者在與被測試者(一個人和一臺機器)隔開的情況下,透過一些裝置(如鍵盤)向被測試者隨意提問。問過一些問題後,如果被測試者有超過30%的答覆不能使測試者確定出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那麼這臺機器就通過了測試,並被認為具有人類智慧。

根據上述定義,以下哪項中的測試一定通過了圖靈測試:

(A)對機器甲40%的答覆所有人都確認其為機器

(B)對機器乙60%的答覆測試者能確認其為機器或人

(C)對機器丙30%的答覆有90%的某小區居民確認其為機器

(D)對機器丁30%的答覆有10%的某校大學生不能確認其為機器

分析:

觀察選項,一眼看到的是數字,而且數字還不同!不要慌,因為我們可以立即確認考察點只涉及答覆和人群的識別比例,與什麼隔開、裝置、隨意提問這些資訊點統統無關。幫助我們篩選重點,出現數據了也是好事!

過濾出和“比例”有關的要素:透過圖靈測試→超過30%答覆不能確定人或機器

A的話,可以得出“60%的答覆有兩種情況,分別為:①確定其為人;②不確定其為人或機器”。儘管A的①和我們的直覺感受似乎不那麼符合,但對於定義判斷,我們就簡單地考慮是否符合題幹定義即可。但是我們不知道①②的比例,即不確定②的比例是否超過30%,因此A不一定透過測試,不一定!所以排除,因為問的是“一定”。

B的話,可以明確可知道「40%的答覆不能確定其為人或機器」。符合“超過30%答覆不能確定人或機器”的定義,正確。

要區分和理解AB的話,就需要注意A裡的“都”和B裡的“能”兩個字的差異。

C的話,可以得出“30%的答覆,10%的人確定其為人或不確定其為人/機器,另外70%的答覆情況未知”,同樣無法斷定其是否透過圖靈測試,原因同A,排除。

D的話,可以得出“30%的答覆,90%的人能確定其為機器,另外70%的答覆未知”。同樣無法斷定其是否透過「圖靈測試」,原因同AC,排除。

CD裡的90%是對這30%的機器進行答覆的居民人數中的90%,是干擾數字,直接忽視即可。

相對於定義判斷的整體難易度來說,本題難度真的可以說是相當的高了,主要原因在於考察的細節表述不盡很多,而且還真的很繞口,如果

耗時2分鐘以上的話,建議直接跳過,為數學和資料留時間。

畢竟這類定義題太少見。

看準看全資訊點

這樣的題難度最低,就看細不細心了。

比如“學校不是企業”這個經典的坑,估計大家也不會再跳了;主體說是政府,那就一定不能出現企業;說是針對“同一個資料的不同水平”,那就不能是“不同的資料”;說是要“經過申請”,那就不能是“直接頒發”等等。需要我們不斷的做題,在做錯題的過程裡不斷的積累,掉坑裡多了,下次也就能看出坑在哪裡了。

干擾性質的宏觀描述

定義是給了,資訊點也有好多,但都是些只起干擾作用的宏觀描述,幾乎沒有啥實質上的幫助。這樣的題就不要老老實實的看題幹、分析資訊點,簡化要點更是使不得。

要先看設問怎麼說的,再見機行事,選擇性的去理解定義,做題也要有“眼力見”!不要太死板的取用上面的“簡化法”。要因“題”制宜,靈活選擇破題的方法。

(15國考地市95題/副省89題)

時間知覺是對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時間知覺的資訊,既來自於外部,也來自內部。外部資訊包括計時工具,也包括宇宙環境的週期性變化。內部資訊是機體內部的一些有節奏的生理過程和心理活動。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沒有包含時間知覺資訊的是:

(A)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B)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C)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D)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分析:

本題為考察定義詞“時間知覺”的“客觀現象延續性和順序性的感知”這個較為難懂的宏觀定義,定義是極其複雜,難度較高,好在這是一道選非題,大致看一下題幹,發現我們只需找到不包括計時工具、外界週期性變化、內部有節奏的生理心理變化的選項即可。

B項「三更」、「五更」是外部資訊的計時。C項「陰晴圓缺」屬於外部資訊的宇宙的週期性變化。D項「月出」是月亮出來的意思,可以看做是外部資訊的宇宙的週期性變化。B、C、D三項都包含了時間知覺資訊。A項「東邊日出」是「東邊陽光燦爛」的意思,描寫的是天氣狀況,不能體現時間資訊;不確定是時間還是天氣什麼的話,就和後邊的“雨”,明顯是天氣,不包括上述的任何一種要素,不符合定義,因此就選A了。

本詩藉助江上忽晴忽雨的天氣來反映熱戀青年男女的內心,“道是無晴卻有晴”的雙關手法非常巧妙。“東邊日出西邊雨”不是規律性的事物,不像月出一樣在某時某地一定會發生,因此不屬於“時間知覺”。

這道題的宏觀定義就比較複雜難懂,屬於常見的干擾考生思路的出題方法。命題人在大多數時候給出的資訊都是對我們有幫助的,特別是言語和數學題裡,沒有“無緣無故”被給出的字詞,因此我們要充分的利用它們解題;但是,對於定義裡出現的這道題一樣的情況就當別論了,老老實實分析宏觀的資訊容易把自己給弄得更迷惑,拖慢時間,要快刀斬亂麻,迅速瞭解命題人意圖,對應著找資訊點,這是保證快速解題的關鍵。

“潛臺詞”要讀懂

要學會讀出選項中表達的隱藏含義,比如11年國考的第96題正確答案D選項,需要注意一個隱藏條件,D說“小李同意按照編輯意見修改稿件”,那麼這句話隱藏的前提就是“編輯建議修改稿件→小李同意按意見修改”,也就是說,D的前半句話隱含了編輯的修改要求,所以D看似描述的是小李對編輯的要求,實際是雙方都提出了要求,然後按照對方的行為做出相應的反應。

符合定義裡面的“溝通雙方都以對方的行為作為自己行為的依據,做出相應的反應”這一點。選項隱含的條件一定要讀出來,否則很容易選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小路聊公考

Tags:定義選項判斷葉齡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