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農業2021-10-01

簡介(三)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自我,超我弗洛伊德認為個體的我由意識層面進行劃分可以劃分為:本我(最原始的我,包括了一系列本能與衝動,受快樂原則支配,有著初級過程思維)、超我(道德層面的我,對本我有一定的約束作用)、自我(是人格執法官,平衡自我與

利比多到底是什麼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對心理學有一定了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的創始人,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在探尋人的心理過程與心理活動時,著重探討的是人的精神層面亦或是無法捕捉的意識層面。

所以弗洛伊德所提出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也有著濃厚的精神層面和意識層面的特點,下面就來了解一下他眼中的人的一生是怎麼樣的過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奧地利精神病醫師,心理學家,1873年就讀於維也納大學的醫學院學習,於1881年獲得醫學博士學位。

此後從事醫學方面的工作,主要是從事腦解剖和病理學研究,在積累了一定經驗以後,他開始創辦自己的私人診所。在1895年的時候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弗洛伊德在1899年出版的《夢的解析》標誌著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的正式誕生。1919年成立的精神分析學會標誌著精神分析心理學流派最終形成。

弗洛伊德的眾多觀念對後世仍舊有著深遠的影響。

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

(一)心理發展的原始動力:力比多

弗洛伊德眼中的力比多就是最原始性本能與性衝動,他認為人的一生所做的所有選擇以及行為都是因為性本能的驅使,因此他的觀念被後世詬病太過泛性論。

(二)意識與潛意識:冰山一角

弗洛伊德提出的意識與潛意識理論是迄今為止都對後人有著極大影響的觀點,他認為人的意識分為了意識與潛意識,同時還將這種說法比喻成冰山一角。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他認為人的可察覺的,可以捉摸到意識是浮在冰山表面的那一小部分,而無法察覺的潛意識則是肉眼無法觀測到的藏在海水下面的那一大部分冰山。

(三)人格結構理論:本我,自我,超我

弗洛伊德認為個體的我由意識層面進行劃分可以劃分為:

本我

(最原始的我,包括了一系列本能與衝動,受快樂原則支配,有著初級過程思維)、

超我

(道德層面的我,對本我有一定的約束作用)、

自我

(是人格執法官,平衡自我與超我可能會出現的矛盾,是受現實因素制約以及受本能需求影響的我)。

就比如舉這樣一個例子,你現在肚子餓了想吃飯,這就是本我;然而現在還沒下課,還有五分鐘才放學,因此你開始考慮要不要等放學再吃飯,這就是道德層面的超我的約束;而你最後做的決定是,放學就去吃飯,這就是自我為平衡本我的需求與超我的約束而做出的選擇。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四)兒童發展階段理論

弗洛伊德同樣認為兒童的發展階段也是由力比多驅使的,一切的活動都受到了性本能的影響,根據不同階段的對性本能的反應,他把兒童的發展階段劃分五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口唇期0~1歲,弗洛伊德認為這個時期的兒童還處在嬰兒期,因此他現在的性本能只能透過吸吮,透過口腔活動來實現,這也是為什麼嬰兒喜歡吸吮手指的原因,靠這些口腔活動來獲得快感。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期限制嬰兒的口腔活動,那麼就有可能讓他變得悲觀、依賴、充滿猜忌,相反的是,父母沒有干涉嬰兒的口腔活動,就更有利於嬰兒形成更加積極,開放的性格。

在一歲以前嬰兒會過度依賴父母,但是在一歲以後,他們開始嘗試自主活動,同樣也叫“第一反抗期”。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如果沒有順利度過這個時期就會出現口欲期固著,而所謂的口欲期固著就是指在口欲期這個時期,父母過度的抑制嬰兒的活動,讓嬰兒無法“反抗”,

那麼他們很有可能有成年以後,也變得過於退縮,抗拒與人交流。

第二個階段肛門期1~3歲,弗洛伊德認為此時的嬰兒透過排洩來獲得快感,而獲得快感的中心就是肛門。

他認為此時的嬰兒應該接受正常的大小便訓練,嬰兒時期的大小便訓練關係著成年以後的人格走向。

並且這個訓練不能過於懶散,也不能過於嚴格,太過懶散會讓嬰兒成年以後變得邋遢,不講衛生,性格暴躁,而太過嚴格要求則會導致嬰兒成年以後變得過度潔癖,忍耐以及吝嗇。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第三個階段性器期3~5歲,此時的嬰兒正處在快速的生長髮育時期,這一時期的力比多主要集中在生殖器上,性器官成為了這個時期的兒童的快感來源。

此時的孩童開始出現“性戀”,表現為男孩與父親爭奪母親,女孩與母親爭奪父親。他還認為這個時期異性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會極大地影響孩子成年以後的擇偶觀。

如果此時的孩童受到異性父母的壓制更多,那麼就很容易形成一種較為偏執的擇偶觀。

舉個例子,這個孩子是一個男孩子,他的母親過度偏愛他,那麼他就有可能會產生戀母情結(也稱俄狄浦斯情結),同樣的,一個女孩受到父親的偏愛更多,那麼她就會產生戀父情結(也稱埃里克特拉情結)。

心理學科普:弗洛伊德認為人的一生都受力比多驅使,呈階段性發展

第四個階段潛伏期5~12歲,此時的孩童不會表現出太過明顯的性衝動與性本能,因為他們的認知已經有了足夠的發展,也已經開始明白自己要遵守社會道德約束與規範。

因此他們可能會把自己的某些性衝動轉換到對其他事物的探索上,比如遊戲,學習,並且表現出對異性漠不關心的態度,在玩耍時,也大都會傾向於找同性夥伴。

第五個階段生殖期12~20歲,此時的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發育的高峰期,身體發育以及性方面的發育都更加成熟,會表現出明顯的異性戀,

會試圖擺脫父母的控制,想要完全獨立,自由的生活,也在逐步向著成熟的人格發展。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Winnicott, D。 W。 (1953)。 Transitional objects and transitional phenomena: A study of the first not-me possessio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analysis, 34, 89–97。

Tags:弗洛伊德嬰兒性本能精神分析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