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農業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由 孤獨學者 發表于 農業2021-06-11

簡介首次提出“有機化學”概念的貝採裡烏斯1777年,自從著名的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以定量分析的手段闡明氧化汞、氧氣和汞之間的反應前後質量沒有變化,氧氣是生成氧化汞的原料並且推翻了“燃素說”以後,定量分析的方法成為了化學的主要的研究方向

同分異構現象無機物也有嗎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化學的分支——有機化學

上期我們說到,大化學家貝採裡烏斯首次提到了催化劑的概念,並且公佈於《物理學與化學年鑑》雜誌上。事實上,貝採裡烏斯首次提出的概念不只是催化劑,他還提出了“有機化學”的概念。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首次提出“有機化學”概念的貝採裡烏斯

1777年,自從著名的法國化學家拉瓦錫以定量分析的手段闡明氧化汞、氧氣和汞之間的反應前後質量沒有變化,氧氣是生成氧化汞的原料並且推翻了“燃素說”以後,定量分析的方法成為了化學的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此後的六四十年間裡,化學家們分別從不同的角度證實了“氧化說”的正確性。定量分析,不僅在礦物的分析中,也在諸如樹枝、動植物油脂等方面的分析也大顯身手。而在分析時,貝採裡烏斯發現,絕對多數的碳元素幾乎都是從與生命相關的物質中發現,天然存在的無生命的碳也就只有焦炭、煤炭(事實上,煤炭屬於化石能源,是幾百幾千萬年以前的生物沉積並緩慢地生成的產物,也屬於有機物)、二氧化碳、碳酸鹽那麼幾種。於是,就在1806年,貝採裡烏斯就宣稱,這些碳氫化合物都是有機體(生命體)特有的產物,並且把化學的研究方向直指生命體。貝採裡烏斯也許沒想到的是,他如此的概念一經提出,就不斷被後世深入地研究,最終形成了化學的一個龐大分支——有機化學。

然而,貝採裡烏斯提出“有機化學”概念的時候,他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他認為,有機物是生命體特有的物質,是區別於無生命的“無機物”的。而貝採裡烏斯當初如此的提法,主要是受到當時的科學哲學理論“活力論”的影響。不得不指出的是,“活力論”是當時社會上最流行的理論,它的主要觀點是,生命是有靈魂的,而這種靈魂是區別於無機體的。貝採裡烏斯透過分析大量的有機物以後,發現不論是有機物的原子量(當時沒有分子的概念)還是這種化合物的組成,和無機物相比,結構複雜,具有更深的奧秘。所以基於“活力論”的觀點和貝採裡烏斯本人的分析結果,他就把有機化學的概念如此的定義並公佈了出來。他這樣的公佈,自然受到當時社會的公認,大家一直認為,這些有機物就是生命體的專利,人在實驗室裡是不可能創造出有機物的。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否定了貝採裡烏斯“有機論”的維勒

然而,命運似乎非常喜歡開玩笑,就在貝採裡烏斯提出“有機化學”理論的二十年後,他的理論被他的弟子給輕描淡寫地否定了。這個極為“忤逆”的弟子,就是德國化學家弗里德里希·維勒。

維勒是德國人,他出生於1800年,就是在伏特發明了伏打電堆的那一年。維勒的父親是法蘭克福當地的一名著名的醫生,因此維勒的出身也算是書香門第。維勒從小就非常調皮,特別喜歡化學,以至於他讀大學的時候也是學的化學。1823年,在他大學畢業以後,由於成績優秀,被導師推薦到貝採裡烏斯的斯德哥爾摩實驗室裡工作,也就是在這一年,他和著名的大化學家貝採裡烏斯結了緣。維勒在貝採裡烏斯實驗室工作時間不長,只有一年,到了1825年他就回到德國,到大學裡當化學老師去了。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維勒期望的氰酸銨晶體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維勒第一次反應得到的草酸

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一)

維勒第二次反應得到的尿素

那麼就在維勒在貝採裡烏斯的實驗室裡工作的時候,他的主要方向是研究氰酸銨的製備。儘管當時有氰酸銨的製備方法,但維勒希望能夠用快捷方式製備出來,因此他選擇的是拿氰酸和氨氣直接反應。但是,結果讓他非常失望,他沒有得到氰酸銨,得到的那個物質經過鑑定居然是草酸(乙二酸)。維勒就改變反應條件,不斷調整氨氣和氰酸的比例以及反應溫度等,結果還是一樣,得到的產物都是那個草酸,沒有氰酸銨!看來直接化合的路走不通,那麼就試試在溶液中反應的結果吧?結果他倒是得到了一種白色晶體物質,但是這種白色晶體物質,維勒確信肯定不是氰酸銨,因為氰酸銨和強鹼反應是會放出刺鼻性氣味的氨氣,跟強酸反應會釋放出氰酸的,這個晶體不會。到底是什麼呢?很快,一年的時間過去,維勒回到德國,在一個大學裡任教。在工作期間,維勒始終對當時他在貝採裡烏斯實驗室所做的工作,那個總也反應不成的氰酸銨耿耿於懷,更讓他抓心撓肺的,就是那個當時他反應得到的晶體,到底是什麼?

四年之後,1828年,他利用了更加先進的分析方法,最後發現,他之前在斯德哥爾摩得到的晶體是尿素。而且,維勒還發現,如果拿一些銨鹽或者氨水與氰酸鹽反應,最後都變成了尿素!這個結果很意外,但也是個爆炸性的發現。維勒就把這個結果發表在了1828年的《物理學和化學年鑑》雜誌上,題目就叫《論尿素的人工合成》。

讓維勒沒想到的是,他的這篇論文馬上在科學界掀起了軒然大波,引起了最廣大科學家的關注!因為氰酸、氨水都是無機物,人們可以透過人工合成得到,但尿素可是有機物,從來沒聽說能在實驗室裡造出來的呀?如此,恐怕就要推翻“有機化學”的理論了,也就是說,有機物也能被無機物合成出來,這是明顯動搖了“活力論”的。那麼,自然也有反對的聲音,其中最強烈的就是貝採裡烏斯。貝採裡烏斯就反問一句:“你能在實驗室裡合成出一個嬰兒嗎?”

我們不知道貝採裡烏斯是否真正的放棄了“活力論”這一哲學觀點,但他很快就接受了尿素可以用無機物合成的這一事實。並且,貝採裡烏斯從維勒的論文中受到啟發,因為氰酸銨和尿素的化學式(分子式也是一樣)是完全相同的,因此,貝採裡烏斯突然想到,雷酸銀和氰酸銀的化學式也是相同的。於是,貝採裡烏斯就提出了一個新概念——同分異構現象。

在有機化學中,同分異構現象非常普遍,因此,貝採裡烏斯儘管有自己的錯誤理念,但不可置否的是,他是一個對真理極為追求的人。

儘管有機和無機的界限就這樣被打破了,但“有機化學”的概念自提出以來,就一直在發展,直到今天,人們在化學上的成就,絕大多數都是建立在有機化學之上的。

透過上述事實,我們基本可以發現,化學的研究,尤其是有機化學的研究,當我們想要設計一條路線去反應得到我們想要的物質的時候,有可能會失敗,得不到我們想要的產物,但卻會經常意外地得到其它物質。遇到這種情況,筆者想要告訴廣大從事化學研究的人們一句話,請不要懊惱!因為這種情況下,至少我們可以得到兩個結論:第一,我們之前的設計行不通(這也是一種發現);第二,在這種反應體系下很容易獲得另外一種物質,那麼這種物質可以用在哪些領域呢?這是我們需要查詢文獻,並且說明,並且要做進一步驗證的,如果運氣好,我們完全可以從這條失敗的反應途徑中發現一個驚天的秘密!維勒的事蹟就是一個極好的證明!

關於有機化學,還有一位化學之父,也做出了非凡的貢獻。他就是著名的化學家李比希。那麼李比希又做出了什麼貢獻呢?敬請大家關注,筆者下期繼續推出趣話化學史——有機化學的誕生。

Tags:貝採裡維勒烏斯氰酸有機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