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由 浩然文史 發表于 旅遊2021-05-06

簡介雖然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在1970年還是組織了考古發掘,中科院考古所和南京博物院等部門在一號墓中發現了銀縷玉衣、鎏金獸形硯、雁足銅燈等100多件文物

范增墓找到了嗎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土山外景

徐州,現在是位於江蘇省北部的重要城市,古稱彭城,兩千多年前的楚漢爭霸時期,楚霸王項羽的都城就在這裡。說到項羽,中學語文課學過《鴻門宴》的朋友肯定會想到他身邊那位老亞父范增。作為項羽身邊唯一的一個“明白人”,可惜項羽並沒有用好他,范增最後也是鬱鬱而終。於是在西楚舊都彭城,也就是後來的徐州南部的雲龍山附近,就流傳起了一個傳說,人們認為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這座山上。比如北魏酈道元的《水經注》中就記載:“彭城南有亞父范增冢,冢高四十餘丈”,所以當地人管這裡也叫“亞父冢”。“亞父冢”的傳說就這麼流傳了下來,一直到兩千多年後,1969年的5月份,幾個取土的農民來到了山下。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范增劇照

01

土山漢墓五十年

1969年5月,當時的雲龍山附近還是一片農村,有一天附近的幾個村民來山上取土,無意間發現了山中似乎埋著什麼東西,於是就上報了當地的考古部門。這次發現便揭開了此後50餘年土山漢墓考古發掘的序幕。

到目前為止,整個土山漢墓一共發掘了3座墓葬。1969年村民發現的是一號墓,村民們上報後,上級考古部門還是很重視的。雖然當時條件比較艱苦,在1970年還是組織了考古發掘,中科院考古所和南京博物院等部門在一號墓中發現了

銀縷玉衣、鎏金獸形硯、雁足銅燈

等100多件文物。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上世紀80年代的土山漢墓

1977年,徐州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土山鑽探的時候發現了二號墓,也是整個土山漢墓的主墓室。從1977年到2020年的43年中,當地考古工作人員對二號墓進行了多次發掘工作。最早70年代的時候,因為條件比較落後,只發掘了二號墓的東側耳室。之後考古工作一度中斷,一直到2003年重新開始。這之後的十年間,考古人員清理了整個二號墓的封土層,探明瞭墓道的結構,並在二號墓周邊建起了遺址博物館。而從2014年開始到2020年,徐州博物館主持對二號墓內部進行了正式的考古發掘,不論是墓葬的形制還是出土的文物都為近年罕見。土山二號墓也因此入選了2020年度十大考古發現名單。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土山漢墓發掘現場

此外,2002年11月在徐州市中醫院的基建施工中,還在封土的西北方發現了三號墓,不過墓葬破壞已經很嚴重,可能是個廢棄的墓坑。

02

墓中出土了什麼?

說到考古發掘,可能很多人還是會首先想到“尋寶”,會關心墓葬中出土了哪些經濟價值巨大的“寶貝”。土山漢墓當中當然也出土了不少珍貴的文物,包括各種封泥、陶器、玉器、金屬器和禮器等等,共計4800餘件。但這座漢墓最大的價值卻不在這些表面的文物上。土山二號墓之所以價值巨大,是因為它是目前為止發現的東漢時期儲存相對較為完整、獲取資訊最為豐富的大型諸侯王墓葬。透過土山二號墓的發掘,能讓我們更直觀、真切地瞭解到當時諸侯王墓葬的形制,當時的喪葬習俗和文化等等。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前室-東徼道(東南-西北)

比如,過去我們只能透過文獻了解到:“

諸侯王、列侯、始封貴人、公主薨,皆令贈玉璽、玉柙銀縷;大貴人、長公主銅縷。……諸侯王、公主、貴人皆樟木,洞朱,雲氣畫。

”(《後漢書·禮儀志》)這裡面講到漢代的諸侯王、長公主等貴族入葬時用到銀縷玉衣、銅縷玉衣,他們的棺材是用的樟木,上面還有云氣畫,但這些東西到底是什麼樣的呢?在土山二號墓的主墓室中,我們就發現了墓主夫妻的合葬,兩個棺材都是重棺形制,外層是樟木,內層是梓木,外棺表面確實有白色的彩繪。墓主夫妻的葬服也確實是銀縷玉衣和銅縷玉衣。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出土時的玉衣

再比如土山二號墓為我們展示了當時諸侯王墓的複雜結構和建築技術。整個墓葬僅夯築的封土就有16米,墓葬修築的時候應當是現在山麓上挖了一個南北長27。5米、東西寬15。5米、深3。5米的巨大石坑,然後在石坑內依次修建了墓道、耳室、甬道、前室、後室、迴廊、黃腸石牆及封石等結構,在耳室、甬道、前室、後室上方還都修建了石制拱形的券頂。而考古工作人員也正是透過這些墓葬形制和文獻的互證,大致確定了墓主人的身份是東漢早中期,

楚王劉英或初代的彭城靖王劉恭

的可能性最大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土山二號墓的封石

而土山漢墓出土的文物中,價值最大,數量最多的也並非那種一看就有巨大經濟價值的“寶貝”,而是大量看起來不起眼的封泥,一共有4500多枚。所謂封泥,類似於今天的信戳。漢代的官私文書都是用一卷一卷的簡牘,當時的人就在簡牘的封口處蓋上這種印戳,防止被人私自拆開。在這一大批封泥當中,有大量當時

行政機構的名字

,比如彭城丞印、山桑左尉;也有大量當時的

地名

,比如南鄉、萬春邑等。這些封泥對研究當時的政治制度作用巨大。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封泥

而且說到這些封泥,還有一點很有意思。根據考古人員的研究,這些主要出土於封土層裡的封泥,實際上是西漢時期的。東漢諸侯王墓的封土裡,為何會出現西漢時期的封泥呢?這是因為這些封土並非土山原生的土層,而是當時修墓的時候從附近其它地方運來的次生土層。而在兩漢之交的彭城這個地方,其實先後存在過楚王和彭城王兩個諸侯王。這批封泥中大量的西漢楚國屬官印說明,土山漢墓的封土應該來自西漢楚國的丞相官署。兩個諸侯國竟然以這樣的方式,發生了一次跨越時空的交匯,也是非常有趣。

03

文史君說

對考古感興趣的朋友可能有所體會,最近這幾年伴隨著各種文學影視作品、綜藝節目以及官方推動,考古學日益成為公眾輿論中的一門“顯學”。越來越多的人對考古文物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很多人收穫了滿滿的知識,當然也難免存在一些偏頗的地方。作為對這種現象的迴應,公眾考古學作為一個新的分支,也在考古學界內部悄然興起,考古學也逐漸走出象牙塔,褪去了神秘的面紗。

范增墓找到了嗎?項羽的老亞父范增死後就葬在了這座山上是真的嗎?

土山漢墓公眾考古活動現場

在整個土山漢墓考古發掘的半個多世紀裡,這一變化的趨勢其實也特別明顯。最早的發掘就是為了保護和研究,是考古人“圈子”內部的事情。而近十年在土山二號墓的發掘過程中,整個發掘工作貫徹的是“邊發掘、邊保護、邊展示”的理念。整個發掘工作由徐州市博物館主持,而土山漢墓遺址也就在新建的徐州市博物館院內。原先暴露在室外風吹日曬的遺址,現在已經完全被保護在了室內。而在整個發掘工作的過程中,發掘現場向社會公眾開放,甚至徐州市博還組織了包括講座、培訓、實操體驗等環節在內的大型公共考古活動。考古不再是僅有學術價值,也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這真是極好的事情。

04

參考文獻

1、耿建軍、原豐:《徐州土山二號墓考古發掘取得重大收穫》,《中國文物報》2021。1。15。

2、呂健、杜益華:《土山漢墓出土封泥原生堆積地點及性質探析》,《東南文化》2015年2月。

3、杜益華、林剛:《徐州土山漢墓公眾考古紀實》,《大眾考古》2015年8月。

(作者:浩然文史·李一鳴博士)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我們會每天為大家奉上精彩的歷史文章,懇請各位讀者朋友關注我們的賬號!您的點贊、轉發、評論,這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援!

Tags:土山考古漢墓發掘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