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憶舊遊|小詩還吟梅花香

由 琴伴書侶 發表于 旅遊2023-01-29

簡介說是偶遇,是因為我行前沒有想過要探訪顏真卿碑林,而杜先生在梅花山門前規劃的路線中,顏真卿碑林亦未提及

顏真卿碑林為什麼在明孝陵

去歲二月底,受朋友邀請,至金陵授琴課。為期一週的課程結束,朋友說:梅花山上的梅花開了,你可以去看看梅花。

憶舊遊|小詩還吟梅花香

當日細雨如絲,算不上賞梅的好天氣,然而一想到不日便將別赴他鄉,還是欣然前往。所幸另邀了一位朋友——原新華社寧夏分社社長杜曉明先生同行,既可觀風景,又能聊文史,倒也興味無窮。

因為不是節假日,又受天氣影響,梅花山遊人了了。

這恰恰對了我的心思。遊山玩水,最怕是遊的人山,看的人海,模糊了風景不算,關鍵是還有諸多粗門大嗓在你耳邊聒噪,實在不利於愉悅身心。

但是今日大可不必有此擔心。我們橫穿梅林,且行且談,恰如閒庭信步。

其時已是雨疏風懶,眼前有梅花葳蕤,耳畔是鳥鳴啾啾,梅香發於枝頭而駐上心頭,實在是愜意得很。

杜先生在南京生活已經二十餘年,我拉上他,無異於拉了個南京活地圖。且除了賞梅,我並無其他目標,便任由先生擇道而行,正好還可聽聽他聊對南京歷史文化的理解與熱愛。

於是,孫權紀念館前悼古,紫霞湖畔攬勝,賞王安石詩詞,也聽杜先生閒話詩壇掌故。原來的賞花情趣未減,還飽享了一場歷史文化盛宴。

憶舊遊|小詩還吟梅花香

我印象深刻的,是和顏真卿碑林的偶遇。說是偶遇,是因為我行前沒有想過要探訪顏真卿碑林,而杜先生在梅花山門前規劃的路線中,顏真卿碑林亦未提及。只是我們在一路邊走邊聊中,突然看到顏真卿碑林的指示牌,讓我臨時多了一個目的地。

坐落在紫金山南麓,毗鄰明孝陵的顏真卿碑林,是由中山陵園、顏真卿畫院和日本東京中國書法研究會共同興建的。兩千多平米的園內,立碑近百塊,有的是著名書法家林散之、胡小石等大家手筆,有的則是來自日本的著名書法家們揮毫創作。

碑林仿唐代建築藝術風格,莊重古樸,典雅雍容。行走在碑廊下,杜先生感慨生活在南京的人太幸福,只要願意,隨時可以到各處去瞻仰古人風采。言語之間,處處皆可見他對南京發自內心的熱愛。

而今我也算是半個書法愛好者,心中更多的是對碑林內那一方方或雍容大氣,或遒勁豪宕的書法作品的讚歎。

既是顏真卿碑林,自然不能不說說顏真卿。歷朝歷代,身為文官又帶兵打仗的已然不多,而因此為國捐軀的,更是少之又少。顏真卿正是其中之一。

我最早知道顏真卿,完全是因為他的書法。雖然那個時候我於書法一道還沒有提起絲毫興趣,但“顏筋柳骨”在中國的影響實在太大,何況我家尚有個喜歡書畫的老頭兒,時不時在我們耳邊唸叨王羲之的《蘭亭序》有多高妙,顏真卿的《祭侄文稿》是怎樣的氣勢磅礴,蘇東坡的《寒食帖》又是如何的跌宕起伏。

年幼無知時候,對於長輩們有意無意的引導往往不以為然,但隨著讀書漸多,我對於顏真卿的為人倒是平添許多敬佩。

三歲喪父,事母至孝。

為官後清正廉明,不畏權貴,屢遭排擠。

外調平原太守,察覺安祿山有謀反跡象,暗中加強兵力,儲備糧草,表面上卻每天與賓客乘舟宴飲,麻痺叛臣。

叛軍既至,勇而有謀,舍錢糧,更不惜以稚子為人質穩定外援。

朝廷混亂,狀如散沙,惟顏真卿嚴明法度一如往常。

再逢叛亂,朝廷派其前往叛軍陣中,雖明知赴死而慨然成行,面對千人謾罵威脅,面不改色。更在數日之後以七十六歲之身被縊殺,取義成仁。……

憶舊遊|小詩還吟梅花香

知曉了顏真卿如此的經歷,再看他的書法,不覺肅然起敬。

尤其《祭侄文稿》,追祭從兄常山太守顏杲卿、從侄顏季明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父陷子死,巢傾卵覆”的取義成仁之事。二百三十四字,字字泣血,卻又有多少悲憤,就有多少豪邁。

梅花山清幽靜雅,明孝陵莊嚴肅穆,處在其間的顏真卿碑林,尤其寂寞冷清。但是,我卻相信,必定還會有人與我和杜先生一樣,於靜寂中緬懷顏真卿的壯懷激烈,欣賞碑林中各位書家的筆墨光華。

古人之於梅花,多有讚頌。梅花山上的這一片花海,恐怕也有致敬這位浩氣長存的忠烈之士的意思在。當然,或許還不僅限於他。梅花的風骨,向來是不吝比擬在文人志士的身上的。

梅花山之行,我看到的不單是雨中梅花的從容,還有那些入梅花一般散發著清香的人們。

那一天,歸來猶覺意未盡,遂以小詩一首,致敬所有如梅花一般傲然挺立的人們!

移步梅山賞梅花,

梅花開在梅枝上。

枝上點點成花海,

花海處處有梅香。

梅香縷縷沁人心,

人心不復計短長。

短長句中覓小詩,

小詩還吟梅花香。

憶舊遊|小詩還吟梅花香

Tags:顏真卿碑林梅花梅花山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