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旅遊

這些年輕人從書齋裡來,到農田裡去,在鹽鹼地上譜寫著青春的華美樂章

由 中國科協 發表于 旅遊2021-12-14

簡介從2009年來到科技小院的第一個學生曹國鑫,到後來的“曲周七子”,再到如今科技小院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些年輕人從書齋裡來,到農田裡去,把理論知識不斷轉化為生產實踐,用行動譜寫了紮根基層、在鹽鹼地上奉獻青春的華美樂章

旱澇的拼音怎麼寫

這些年輕人從書齋裡來,到農田裡去,在鹽鹼地上譜寫著青春的華美樂章

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力傳承,創造了河北曲周綜合治理旱澇鹽鹼的偉大成果。如今,歷史的接力棒遞到了一群青年學生的手裡。中國農業大學的研究生長期駐紮在當地的科技小院,他們收起對都市生活的留戀,克服各種生活上的不便,奮戰在科技興農的第一線,把壯美的青春留在田間地頭。

從2009年來到科技小院的第一個學生曹國鑫,到後來的“曲周七子”,再到如今科技小院模式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些年輕人從書齋裡來,到農田裡去,把理論知識不斷轉化為生產實踐,用行動譜寫了紮根基層、在鹽鹼地上奉獻青春的華美樂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青年學生到農村以後,與鄉村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他們不僅為當地農業增產增收做好服務,還觸及到農民生活和鄉村發展的方方面面。聽說農民苦,不如親見農民苦。向農民普及科學常識,改善鄉村文化和農民的精神生活,教當地農民拼音和識字……中國農大研究生在科技小院收穫了珍貴的友誼,獲得了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更激活了鄉村振興的潛力,勾勒出新農業生產模式的藍圖。

從這些獻身鹽鹼地的科技工作者身上,我們感受到他們對祖國鄉村大地的摯愛。“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愛國主義是最持久、最深沉的情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不管生活在什麼地方、從事什麼職業,只有心懷國家和民族,才能在奮鬥中獲得源源不斷的驅動力。

科技工作者的鞠躬盡瘁,實現了愛國精神與科學精神的完美統一。“無私無畏,忘我無我,利他利國,才能真正為人民服務,為黨的事業奮鬥到底。這是我的全部信念和行動指南。”已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辛德惠在日記本中的話,激勵著每一位中國農大的學生。不論樹的影子有多長,根永遠紮在土裡。青年學生繼承前輩遺志,奮發報國,在時代洪流中書寫了精彩的人生。

強國時代,人生的路如何越走越寬?這是每個當代年輕人都會面臨的困惑。成長在物質生活相對豐裕、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多種多樣的時代,選擇哪一條路,決定了人生的高度和生命的厚度。“從城市一下子被扔到農村”,剛剛來到曲周的中國農大學生,難免有困惑,難免產生不適感。但是,只有走上最坎坷的道路,才能看到最壯麗的風景。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刻苦鑽研、埋頭苦幹的農大師生,成就了無悔的青春。

“如果讓我重新選,我還會選擇去小院。”“曲周七子”之一的黃志堅來到科技小院以後,從因為不能天天洗澡和老師“幹仗”,到十幾天顧不上洗澡,終於實現“水肥後移”技術試驗的成功,奪得當年曲周縣小麥畝產第一。溫室裡的生活固然是舒服的,但一個年輕人想要真正成長為獨立的、大寫的人,就要走出“舒適區”,接受風吹雨打的錘鍊,在壓力和挑戰中磨礪自我、建功立業。

青年的人生目標會有不同,職業選擇也有差異,但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與時代同步伐、與人民共命運,才能更好實現人生價值、昇華人生境界。

當代大學生胸懷遠大抱負,視野和見識開闊,具備很多得天獨厚的優勢。然而,誰都沒有資格沾沾自喜、放鬆懈怠。在憂患中成長,是青年學生應當具備的理性認識。科技小院的學生,未必能夠解決當地農業生產所面臨的所有問題,未必能夠解決農村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複雜矛盾,但這段刻骨銘心的實踐經歷,足以讓他們終身受用。他們親近土地,默默耕耘,看見了真實的中國,培養了擔當實幹的真本領。

回望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農業大學師生在曲周的科研實踐與創新,再次印證了知識分子的愛國奮鬥之情,能夠激盪出無窮的時代力量。他們自強不息的身影,閃耀著理想的光芒,也激勵著更多青年,擔起民族復興的大任,成就屬於新時代的榮光。

Tags:曲周小院科技學生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