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由 文化歷史大綜合 發表于 運動2023-02-05

簡介金項飾:寬12釐米,重43

古代鑷子叫什麼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動物紋圓形金飾:直徑3釐米,厚0。3釐米,1982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王澇壩村史道德墓出土。 打押製成,單面花紋。圓形,邊飾一週花瓣,上有聯珠紋樣,其內亦有一圈聯珠紋,並佈滿小凸點。中央為一個動物,動物垂首,頂有三角形耳,柳葉狀雙眼,口露齒。短頸,背凸起,臀部漫圓,似有三條腿,作行進狀。長尾頂端捲曲。外緣有對稱四孔,中有六個孔,呈品字形排列。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馬鞍前橋金飾:高5。3釐米,寬14。4釐米,厚1釐米,重45。3釐米,1992年寧夏固原縣楊郎鄉方家堡村出土。上沿平直,兩端圓角。下部呈齒形,中部兩側飾有兩個橢圓形穿孔,前後兩面均打押纏枝花卉,中空。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獸面金飾:高8。2釐米,寬3。1釐米,1982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王澇壩村史道德墓出土。打押製成,單面花紋。正面花紋稍凸,背面略凹。頂上有對稱兩卷耳,中部有一個穿孔,眉間似有一個結。兩眼捲成渦紋狀,鼻呈桃形,嘴部模糊不清,下端有一個孔。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銀鑷子:長7。1釐米,1983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上窄下寬,柄端有一環。鑷身中部套有一環,鑷面兩側飾有簡單圖案。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銀筷子:長9。2釐米,1983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剖面圓形,兩端細,中間略粗。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金戒指:最大外徑2。4釐米,內徑1。75釐米。 1983年寧夏固原縣南郊鄉深溝村李賢夫婦合葬墓出土。環狀,介面正中鑲嵌一塊圓形平面的藍色青金石,石面上雕刻一人,雙手持一弧形花環。美國富蘭克林博物館收藏有一件薩珊銀盤,盤的中央有一舞動花環的裸體女神,與此枚戒指的圖案非常相似,說明兩者圖案內容來自同一母題。因此,這枚金戒指應該來自薩珊或中亞地區。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銀耳杯:殘長10釐米,高5。5釐米,1981年寧夏固原縣東郊鄉雷祖廟村北魏墓出土。 杯身平面呈橢圓狀,兩端稍高,中部略低,呈舟形,兩側有附耳及鉚釘。附耳邊緣為一週12個近似方形而凸起的聯珠紋。該耳杯系手工打製,焊接而成,兩耳為銅鎏金,是後來加工上去的。杯雖已殘,但從製作工藝及形狀上看,依然可以看出是由波斯薩珊舟形杯改造而成。這在當時薩珊王朝上層貴族宴飲生活中較常見。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鑲松石金耳環:直徑2。9釐米,重6。6克;直徑3。4釐米,重8。6克,1987年寧夏固原縣寨科鄉李岔村北魏墓出土。 橢圓形,大小不一。環外側鑲嵌桃形松石三週,紅綠相間,錯位排列,數量不等。兩端細尖,各有一小孔。均採用金葉錘楪,經多次焊接而成,形象奇特,做工精細。

這些金首飾和銀筷子 鑷子是古人手工製作的 其製作工藝及形狀絕了

金項飾:寬12釐米,重43。2克,1987年寧夏固原縣寨科鄉李岔村北魏墓出土。該項飾用0。5毫米厚的金箔卷制而成,較粗糙。

Tags:釐米固原縣寧夏出土南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