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同樣是一戰敗光家底,為何朱祁鎮是千古昏君而劉備卻能全身而退

由 一米陽光的原創咖 發表于 運動2023-01-04

簡介創造這個奇恥大辱的就是把戰爭當旅遊,把政治當兒戲,將五十萬明軍生死大權錯付給奸人王振的朱祁鎮

尚書中的尚是的是什麼

偉人說過,階級矛盾是歷史發展的推動器。而鬥爭,則是階級矛盾的必然產物。質變的鬥陣,就會演化為戰爭。

縱觀中國五千年文明史,也是一部浩瀚的戰爭史。王朝更迭,權力爭奪,是戰爭的起因,也是戰爭的結果。歷史上耳熟能詳的戰役有很多,它們直接改變著中國歷史程序的走向,比如奠定秦朝勝局的長平之戰、助劉邦開創西漢王朝的亥下之戰、開啟三國鼎立局面的赤壁之戰,註定南宋亡國的崖山海戰等等。這些戰爭穿越千年,直至今天依然散發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引得後人研究品味。

我們今天要說的,則是戰爭史上的兩場典型的“一邊倒大敗”。一場是三國時期季漢與東吳的夷陵之戰,一場是明朝中期與瓦剌的土木堡戰役。這兩場戰爭有兩個特別的共同點,一為都是皇帝御駕親征;二為兩場戰爭分別動搖了兩個大敗政權的統治根基,可謂是一戰敗光家底。

同樣是一戰敗光家底,為何朱祁鎮是千古昏君而劉備卻能全身而退

同樣是一戰敗光家底,為何朱祁鎮是千古昏君而劉備卻能全身而退

但有趣的是,明朝的慘敗主角

——-明英宗朱祁鎮被後人戲謔得

稱為

“大明戰神”,一番口誅筆伐成了千古昏君。而蜀漢的劉備卻能夠全身而退,有時還被影視劇賦予忠厚堅毅的仁君形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筆者認為,究其原因,還是因為

“土木堡慘案”和“夷陵之敗”有著本質區別。這兩位皇帝“敗家”的性質也大不一樣。也就是說劉備敗了也是英雄,

朱祁鎮

無論勝敗都是狗熊。下面讓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

一.劉備的家底是自己拼來的,朱祁鎮是坐享繼承的。

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劉備生於漢末亂世,家徒四壁,空有一個尚待推敲的皇族虛名。但他白手起家的本事是空前絕後的,在正史《

三國志

》中像他這種草根逆襲的記載鳳毛麟角,而且皇叔這不是普通的逆襲:在關羽威震華夏,孟達拿下隴西三郡後,蜀漢的勢力達到巔峰,劉備曾一度擁有過統一天下的可能。雖說最終失敗了,但這種成就對比劉備初始的平臺和體量來說也值得世人敬仰了。

但朱祁鎮算是個什麼東西,皇帝當成他那樣,縱觀史書再也找不出第二個。

千萬別拿北宋二帝來給他墊底,北宋的情況和明朝不一樣。當時的北宋已經江河日下,內憂外患無將才

,碰到了正值鼎盛的金朝,失敗是意料之中的。

但朱祁鎮時期的大明,妥妥的國運上升期。明朝歷經朱元璋、朱棣、朱高熾、

朱瞻基

四代耕耘,到了朱祁鎮即位時國庫充盈,政治清明,軍政強盛,四海承平。即便北方的瓦剌出現了也先這樣的霸主,也不敢對大明有戰略企圖,因為朱棣和朱瞻基的數次漠北攻勢已經讓大明在戰爭中佔據了絕對主動。

可以說朱祁鎮繼承的是先輩留下的海量遺產,然後親手將這些遺產葬送的乾乾淨淨。他敗了明朝四代人積攢的家底,所以是個妥妥的敗家子。

二.我們再把目光放到兩場戰爭本身。無論從戰爭動機還是戰爭過程來看,

夷陵之敗

和土木堡之敗都有本質的區別。

夷陵之戰的戰略目的是為蜀漢奪回極為重要的荊州,從戰爭動機上來說是正確的。且劉備為戰爭準備了將近兩年之久,雙方投入的兵力也算對等。作為一名久經沙場的軍閥,劉備在整個戰爭指揮中雖然出現了細節上的失誤,但起碼用人得當,規劃也算清晰,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佔據了戰場主動。只不過他運氣不好碰到了當時的一流戰術家陸遜,被人抓住了致命失誤,導致了最後戰爭的失敗。

但朱祁鎮算是個什麼東西,一個太監王振都快成他爹了。孫子曰

“兵者,國之大事也”,所以戰爭本身就是代價很昂貴的冒險,即便非打不可也不能兒戲應對。

因為貿易上的經濟逆差問題,瓦剌反叛大明。按理說用錢能解決的事本不用大動干戈,當然打一仗也沒毛病,反正瓦剌早晚都得打。但問題是,一個長在深宮之中從未涉事戰場的少年皇帝在太監王振的慫恿下未做過多準備,僅用四天就倉促

御駕親征

,這本身就犯了兵家大忌。當然明朝的內閣也要負一點責任,三楊相繼隱退後新內閣成員對於皇權的約束大減,間接釀成悲劇。

且在戰爭進行過程中王振作為一名宦官卻擁有最高指揮權,他連基本的排兵佈陣和後勤補給都不懂,這期間例如明國公張輔,兵部尚書

鄺野

這些名將反而無法參與到軍事決策中,甚至多次正確的提議也被王振否決。所以五十萬明軍毫無章法、毫無戰術、毫無士氣的被幾萬瓦剌騎兵圍殲。奇恥大辱!

創造這個奇恥大辱的就是把戰爭當旅遊,把政治當兒戲,將五十萬明軍生死大權錯付給奸人王振的朱祁鎮!奇恥大辱的荒唐皇帝!

三.兩場戰爭的深遠影響不可同日而語。簡單點說,夷陵之戰危害遠小於土木堡慘案

我們先來看蜀漢這邊。其實我從來沒把蜀漢當成一個國家,我對它的定義是割據軍閥,因為當時唯一能代表中央集權政府的是魏國。吳蜀之戰其實是軍閥內戰,對於曹魏統一中國,結束割據這個歷史大勢沒有決定性影響。

而且,不要被三國演義騙了。蜀漢對於夷陵之戰的投入,即便算上戰前關羽葬送了的荊州軍團,滿打滿算也不過七萬人。這個數字是經過當世學者嚴格考證的。因此蜀漢的物質戰損和明朝相比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且對於政治的惡劣影響僅限於割據政權內。

我們再來看大明朝,簡直呵呵了。四代人攢下的家底有多麼龐大,恐怕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1。軍事戰損。軍事上五十萬明軍(當然雜役也算在其中)佔全國兵役總數的三分之一,戰敗後逃回境內的不過兩萬人,其餘全部被絞殺或俘虜。這其中不乏大明精銳三千營、五軍營、神機營等。尤其是神機營,作為當時全世界最優秀的火器部隊,被全建制消滅,成為明軍最大的軍事耗損。土木堡之後明朝重建了這些精銳番號,但戰鬥力已經大不如前,明軍威武的歷史一去不復返。這種局面直接造成了明朝後期的戰略守勢,間接促成了倭國和後金的持續騷動,為明亡埋下了最大的伏筆

2。經濟戰損。經濟損失保守估計超過白銀8000萬兩,是當時國庫年收入的四倍。這其中包括戰爭本身造成的經濟損失、戰後瓦剌入侵長城範圍內造成的經濟破壞和後續明庭為北京保衛戰和戰後軍事補充所用到的花費。這種經濟創傷的影響很深遠,用了幾代人的彌補也未能痊癒。從此明朝的國庫就再也沒能緩過勁來,今後的歷代明朝皇帝都為了搞錢而發愁,這直接促成了明朝中期的經濟和土地改革,間接加速了明朝後期的社會矛盾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畸形。當

崇禎皇帝

為了一百萬軍費調不動吳三桂關寧鐵騎勤王的時候,他可能都沒想到過窮的源頭竟然來自於土木堡。

3。人事戰損。這是最惡劣的影響。朱祁鎮御駕親征幾乎將大明朝的六部九卿全部帶走了,比如六部尚書、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鄧慄

、翰林院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

龔全安

、太常寺少卿黃養政等等能死的都死光了。最要命的是武官,隨軍陣亡的武將包括英國公張輔,成國公

朱勇

,泰寧侯陳瀛等十幾位將軍,直接造成了當時明朝一流軍事人才的真空,這種真空一直持續到戚繼光抗倭,才得到區域性緩解。從土木堡之後,明朝政治生態發生微妙變化,文官開始獲得壓制性話語權,也為宦官干政間接助力。例如東林黨爭之類的惡果很難說沒有收到土木堡的澆灌。

綜上所述,土木堡腰斬了大明國運,在古代外辱史上名列前茅。影響了後續數百年的明朝運勢,也改變了後續數百年的東亞格局。

總之劉備比之朱祁鎮,算是英雄了。朱祁鎮除了廢除殉葬和生了個好兒子以外,我再也想不出他的一點好了。

Tags:朱祁鎮明朝戰爭土木蜀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