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如何講好一節課?

由 大學之外 發表于 運動2021-12-10

簡介複習總結是對全書內容的總結,這時學生剛剛學完新課,還沒有全面進入總複習階段,老師在上總複習課時應對全書知識結構作一框架式的描述,全書共分幾部分,各部分間有何聯絡,每一部分包含什麼章節,包含什麼知識點,哪些是重點等,從全書的角度闡明知識點間的

如何上好一節課的方法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是需要授課老師積極引導的。對授課老師來說,與學生交流最多的方式是透過課堂教學來進行的,因而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是值得探討的。

結合教學工作實踐,以下課堂教學方法技巧“七字訣”,可為教師開展課堂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

如何講好一節課?

1 “

備”——備好課

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大多數專業都開設多種基礎理論課程。不同的專業的理論課程設定具有不同的特點。在講授每一門課程之前,教師都應結合授課物件的專業背景瞭解該門課程在該專業整個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與該門課程銜接相關的前期預備知識,以及為哪些後續課程做了鋪墊。這就要求老師最好能熟悉相關專業完整的知識體系,在授課前,應仔細做好備課工作,應該廣泛涉獵授課課程的相關知識背景、問題的提出、歷史典故、原理的推導、理論的證明、實際應用等內容,具有較寬的知識面。這樣授課時才能融會貫通,觸類旁通,透過對相關知識點的歷史背景的說明等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該門課程的目的和意義;透過對問題的提出讓瞭解學習該門課程的必要性;透過對歷史典故的描述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透過原理的推導、理論的證明等闡述課程的重點和難點;透過實際應用的例證說明該該理論的實用性和應用範圍。做好這些準備後,也就為講好課程打下了基礎。雖然以上有些內容從某門課程上來看是孤立的,但從整個課程體系上來看又是有機聯絡的,這就要求授課教師在課堂上,能“瞻前顧後”,能“高瞻遠矚”,對不同課程的關聯內容進行一定的比較說明。這樣才能做到整合教學內容,突出啟發式教學的作用,活躍學生的學習思維,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系統地比較說明關聯課程研究物件的差異和聯絡,既可培養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興趣,提升了學習該課程的動力,又激發了學生學習後續課程的慾望。

2 “

背”——吃透每一節課內容

課堂教學不是做報告,不能“蜻蜓點水”,也不宜照本宣科;而需要一節課一節課的講授,所以應該在具有寬廣知識面的基礎上,能對全書的主要內容一一道來,講清每一個主要細節,講透每一個難點,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層次清楚、邏輯性強,要求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弄清每一個細節,這樣才不至於臨陣磨槍,以便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從容應對。

“背”就是要求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能把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備課時準備的補充材料都熟記於胸,知道每節課程該介紹什麼樣的內容,該節課講授內容的重點在哪裡,難點在哪裡,亮點在哪裡,如何提出問題,如何分析問題,如何深入思考,如何拓展延伸等。只有“背”熟了備課的內容,這樣的備課才是有效的,上課時才能“運籌帷幄,縱橫捭闔”;才能從宏觀把握教學內容的安排,從微觀把握教學內容的表述。只有“背”熟了教學內容,課堂教學才可能脫稿教學。否則,一味的照本宣科,是難以吸引學生的。

3 “

說”——提高說課語言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教師備課時僅能使自己對知識結構和邏輯結構、重點、難點了然於胸,只是讓自己清楚,但是教師更主要的任務是向學生傳授相關知識,並讓學生掌握。對於工科類課程來說,其內容本身就比較繁瑣、深奧甚至枯燥,要讓學生願聽愛聽,主講教師就必須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禮記·學記》中提到:“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其言也,約而達,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謂繼志矣。”這句體現出了對“善教者”教學語言的特點,即簡明扼要、精闢透徹、精微、妥善;雖然舉例不多但能說明問題,並能使學生自覺自願地跟著學了。

有人說,說課是一門藝術。確實是這樣,對於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授課物件,不同的教學老師授課效果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這就是“說”課能力的差異。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主講教師應該精心組織自己的語言,將枯燥的科學語言加工成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同時要語速適中,抑揚頓挫,富有感染力,這樣才能具有吸引力,學生上課不會產生聽覺疲勞,才能在課堂上開動腦力勞動,投入到學習中去。

說課內容要從書本出發,並高於書本,融入備課時準備的相關素材,能從內容上引導人,從表達上吸引人,這樣就要求主講教師需要要提高語言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統籌好時間,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裡講授完更多的內容,也要求老師提高提煉語言的能力,把握好課堂節奏,讓每一節課的內容都自成一個知識體系。這無不體現了對“說”的要求。

當然,說的過程中也要靈活地運用教學語言來表達課程教學內容。教學語言它是教學這一專門職業所獨有的語言,它要求既有規範性、藝術性、教育性、審美性、平實性、趣味性、普遍性、針對性、預定性、應變性等特徵。具有良好的駕馭教學語言能力對提高教師教學效果是錦上添花的。

4 “

動”——恰當的教學動作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應只“說”不“動”,要在“說”的基礎山,穿插一定的形體動作,甚至是略帶誇張的動作,把課堂作為教師施展才乾的主要舞臺以表達觀點,吸引學生。

課堂就是教師施展才乾的舞臺,用心上好每一堂課是表演成功的關鍵。如果說備好課是教師自我學習能力的體現,而上好課則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而教師卻需要將多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功夫濃縮於五尺講臺,要以教學大綱為主線,藉助教具、圖形、語言、動作、表情,將每個知識點串起來,然後透過例題分析強化對原理的理解,並透過引申指導理論知識應用於實際生活和工程實踐中。這樣讓學生“立體”地學習每一個知識點,從而感到知識點的重要性和實用性。生“動”活潑的例子既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又可以讓學生深入地理解相關理論。

在“動”的同時,應編排好板書,板書內容要簡明扼要,突出重點,這樣才能讓學生一目瞭然,更好地掌握課程教學內容。

5“

調”——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隨著高校的擴招,同學們的知識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別,要保證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時應設法調動所有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發現教學中不時適當地插入所學知識相關典故及其在生活和工程領域中的應用,可減少部分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分神的現象,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上。如發現個別學生不能融入課堂時,也可採用突然提問等方式喚醒這些“沉睡”的思維,讓大家迅速進入緊張的思維狀態,當多名學生回答不上來時,可以提名讓另一名比較優秀學生回答,這樣既可以活躍氣氛,調動大家積極思考,還可以給學生一份感動,讓學生知道老師關注每一名學生,沒有放棄任何一名學生。

6 “

評”——適度地批評學生和評點作業

眾所周知作業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作業不但可以檢驗教師的教學效果,也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對於工科課程來說,作業量大,習題也比較難做,批改工作繁重。耐心認真地批改、評點全部或部分學生作業,可以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便於教師在後面教學中有針對性的講解補充。筆者發現,即使課堂教學效果再好,也還有部分學生對學習懈怠,對作業敷衍,所以在批改、評點作業時,除了指出錯誤外,還需要激勵學生。針對作業工整、規範的學生,透過肯定表揚使學生有成就感;針對作業有小錯誤,但努力進步的學生,透過鼓勵以提升學生學習動力;透過對作業正確,但書寫潦草、思路不嚴密的學生,透過提醒以使學生髮現缺點等。透過一序列具有一定特點的評語或肯定學生不懈努力,或激勵學生積極向上,或鞭策學生迎頭趕上,這些都可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7“

結”——重視課堂小結和複習總結

“結”包括課堂小結和複習總結。課堂小結是針對每堂課程的內容進行鞏固加強而設定的。針對每堂課的重點、難點內容,優選例題,有針對性地講解,總結規律,並引導學生積極展開討論,同時適時地抽選部分習題學生板書演示,這樣既加強了知識點的融會貫通,又鍛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與膽識,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複習總結是對全書內容的總結,這時學生剛剛學完新課,還沒有全面進入總複習階段,老師在上總複習課時應對全書知識結構作一框架式的描述,全書共分幾部分,各部分間有何聯絡,每一部分包含什麼章節,包含什麼知識點,哪些是重點等,從全書的角度闡明知識點間的關聯關係,高屋建瓴,可以使學生在該門課程的學習上提升一個檔次,甚至豁然開朗。這樣學生在複習階段才能較好地把握重點、難點,知識體系,做到心中有“書”,而不是稀裡糊塗,漫無目的。

在“結”的基礎上,可組織學生進行一定的考核、競賽以提高學生創新能力,可採用學期初佈置小論文、綜合型實 驗、團體調研報告等創新實踐,來促進學生在學期中對課堂教學的關注性和參與性,從而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壓力、動力和樂趣。

8

結語

以上幾點可以看出,要提高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授課教師需要做好“七字訣”,備——備好課;背——背熟每一節課內容;說——提高說課語言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動——恰當的教學動作;調——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評——批評學生和評點作業;結——重視課堂小結和複習總結。

備、背、說、動、調、評、結等即為做好課程課堂教學工作時應掌握的方法技巧“七字訣”。要真正做好“七字訣”,就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理論知識,能夠講授傳達給學生,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作用;具有豐富的工程經驗,能夠把理論知識恰當地結合到生活實際和工程實際之中;具有一定的授課技巧,能透過教學過程,使學生樂於學習,能對教學知識產生較強的興趣,培養一定的求知慾和責任感,從而 “主動”學習充實自己,為以後正確地分析解決工作相關問題打下基礎。

Tags:學生課程課堂教學課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