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由 史林拾萃 發表于 運動2021-12-08

簡介女性的地位與一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密切相關

現代有自梳女嗎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宋代以後,社會對女性的束縛越來越強。宋代婦女像唐代婦女那樣拋頭露面、招搖過市的機會大大減少,婦女偶然出門,與要乘轎坐車或者蓋蓋頭。這源於宋代士大夫炮製的新儒家倫理體系。

司馬光在《家範·治家》中言道:

夫治家莫如禮,男女之別,禮之大節也。

其中還有:

男女不雜坐,不同巾櫛,不親授受,嫂叔不通問。

另外,宋代婦女纏足開始普及,它也有效限制了婦女的行動,許多大儒將男女的隔離作為傳統的文化加以推廣。兩宋文人儒士將女教推到了新的階段,影響了此後女性倫理道德和婦女生活。明以後出現“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條。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宋以後的女教的最大更新便在於對婦女

“貞節”

的刻意強調,

“餓死事小失節事大”

便源自北宋大儒程頤。司馬光也有“忠臣不事二主,貞女不事二夫”的說法,隨著理學的發展,它們成為了官方意識形態,深深地滲透進國家統治秩序下的百姓的思想中,這種社會文化在婦女身上體現了強大的控制力,將她們從肉體到精神雙重禁錮。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貞節牌坊

女性是不容許有獨立思維的,她們能做的僅僅是“從”。像《紅樓夢》中曹雪芹描寫了十幾個女子的悲慘命運,深刻揭示了封建社會對女性的摧殘。才貌雙全的林黛玉、德才兼備的薛寶釵、柔弱順者迎春等,但無一例外,她們的人生均以悲劇收場。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紅樓夢》一書透過賈氏大家族向人們展示不同社會階層女性的悲慘遭遇,上至小姐、小到丫鬟。《紅樓夢》引子有這樣一句話:懷金掉玉。這其中的金玉不僅僅指的是薛寶釵,更是包含了大觀園中的所有女性。

自梳女的產生

來到了清末民初,在西方思想觀念的衝擊之下,新式教育逐漸興起,出現了一批新時代的女性知識分子,她們崇尚自由,追求理想,於後世千古流芳,但也有如《雷雨》無情被命運卻作弄了的這些力爭反抗的“反叛”男女。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雷雨》劇照

商品貿易促進了都市女性思想的解放,但是,在國家的枝末處,在廣大的鄉村地區,人們的思想往往滯後。經濟地位決定著婦女的社會地位,只有那些敢於在現代工廠興起的背景下敢於走出農田,參與勞動,自給自足的婦女,才能掙扎著試圖突破傳統的桎梏。

自梳女便是近現代以來女性意識覺醒的一個代表。

自梳女為廣東所特有,主要分佈於

珠三角地區

,其最早出現在廣東順德等地。這主要社由於這個地區特殊的桑基魚塘的耕作方式,珠江地區發展出一套採桑、養蠶、繅絲、織布的生計模式,婦女在家庭勞動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她們也成為了家庭中不可或缺的勞動力。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桑基魚塘

這樣對於獨身的婦女來說,一能夠獨立獲得經濟來源以支撐其獨身生活;二是她們的孃家也會需要她們作為勞動力而不願意讓她們出嫁。

到了清朝後期,順德蠶絲業發達,許多女工獲得經濟獨立。她們渴望自由的同時,也被工作所束縛,情願終身不嫁。有人為了逃避封建婚姻的枷鎖,擔心婚姻會束縛她們的自由,婚後生活會影響到個人前途,自己動手將頭髮梳成一個髻,或者由其他姐妹為自己束髻,以示終身不嫁,此後自梳女在全省範圍蔓延開去。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自梳女形象

自梳女的出現本質上是女性經濟獨立後,爭取自由平等的表現。

電影《自梳》所給的啟示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楊采妮和劉嘉玲等飾演的電影《自梳》中可以看出:自梳女也會選擇“嫁人”,但是是為了在沒錢娶媳婦的男方家門前的一塊地,留給自己死後安葬之用,在精神上也以求死後有人祭奠,不至於無依無靠。

這可以從側面折射出她們精神的空虛。自梳女往往壓抑自己的精神、情感,如果有正常的男女之情,那麼便是對規矩、傳統的冒犯,可能面臨死亡的威脅。在近代轉型的鄉村社會,傳統的封建禮教仍然束縛這人們的思想,尤其是農民。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從電影中意歡(女主角)心怡的那個男人身上,看到的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窮困潦倒的農夫的形象,他不能和意歡一同出走,也不敢邁出這一步,他說:離開了魚塘,他將無法生存。

真的是這樣嗎?可能對打破了規矩後的恐懼、無助,無法面對祖宗才是重要的原因。在這點上,意歡作為進過工廠、四處奔走,有過更多人生閱歷的獨立女性,她的選擇則更為決絕。作為最後的“自梳女”,她的人生,體現的就是一個獨立女性的尊嚴。

當今社會,我們如何該看待女性

在男權社會的籠罩之下,即使有可觀工作的現代女性,思想上傳統的“餘毒”使得女性對自我的認同依舊是男性的依附品。即使到了當今社會,大肆宣揚“女德”的偽國學大師依舊有他們施展拳腳的平臺。

現代受過科學文化系統學習的青年人,對於文化中的糟粕,我們已經能分辨的能力。

女性的地位與一個時代的社會文化、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縱使在社會開放的唐代,有例如武則天、太平公主、上官婉兒這樣叱吒風雲的女性,但終究只是少數;在現代化的今天,也依舊有不少女性沒有獨立的意識,企圖將自己的後半生依附在男人身上。

最後的“自梳女”:透視中國千年來的女性觀

社會思想文化的改變與塑造,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落後於政治、經濟等上層建築。一千多年來積澱、形成的“男尊女卑”,女德教化,需要慢慢地祛除,政治上給予男女平等的地位。教育是改變這種思想的良方,社會文化是無形的教育,理念灌輸有形的教育,這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努力。

Tags:自梳女性婦女她們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