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動

封神知識點別被吳承恩騙了,二郎神是太監,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

由 秋天的落葉淚 發表于 運動2021-12-07

簡介一、搶號經過《西遊》、《封神》原著及各版本電視劇轟炸的現代人,莫不約定俗成認為二郎神的名字叫楊戩

掣動是什麼意思怎麼讀

封神外篇之五文/王事情

引子:楊戩

二郎神之名,似乎生來就叫楊戩,大哥叫楊蛟,三妹叫楊嬋。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楊戩是北宋末年的大太監,跟高俅、童貫、蔡京等合稱六賊,是大大的奸臣。

兩個是如何扯上關係的呢?

封神知識點別被吳承恩騙了,二郎神是太監,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

一、搶號

經過《西遊》、《封神》原著及各版本電視劇轟炸的現代人,莫不約定俗成認為二郎神的名字叫楊戩。本篇要是膽敢推翻這個結論,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的。然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兩者又確實不可混為一談。

讓我們簡單追溯一下其來歷。

起源,獨健二郎。獨健是毗沙門天王的第二個兒子。玄宗時期,安西重鎮被困,獨健太子領天兵降世震懾敵軍。因此,毗沙門信仰在唐代非常興盛,獨健也被民間稱為二郎。有詞牌名《二郎神》唱響神州。

演化和爭執。

獨健二郎屬於佛教信仰,傳入四川后,當地道教首先對他進行了本土化改造。按張政烺先生在《<封神演義>漫談》中的說法:

成都青城山自漢以來是道教的聖地,道教徒不能容忍毗沙門天王的二郎獨健在這一帶割據,遂抬出一個趙昱進行偷換。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趙昱本為道士,與師李珏隱居青城山,後隋煬帝起為嘉州太守。在郡左冷源二河內斬了惡蛟,時年26歲,正符合二郎神年少英武的形象。郡民感其恩德,為他在灌江口立廟奉祀。

考嘉州在今樂山地區,斬蛟地在犍為。冷、源二河不知其所在,但是既然有蛟龍作亂,而且趙昱斬蛟時“設舟船七百艘,率甲士千餘人,民萬餘人夾江鼓譟”,則證明這兩條河定非涓涓溪流,而是真正的大江大河,那麼滿足這個條件又在犍為附近的,只有岷江或大渡河了。後來趙昱顯聖,也是在嘉州江水之中。

從始至終,其實都和灌江口(今都江堰)毫無關聯。惟一有點關係的恐怕也就是他曾在青城修道了。所以趙昱就是中途出來搶號的,連是否真有其人也不能確定。

第二個搶號的是李冰次子。宋代有本記載聖人朱熹言行的集子叫《朱子語類》,其卷三說:

蜀中灌口二郎廟,當初是李冰因開離堆有功,立廟。今來現許多靈怪,乃是他第二兒子出來。初間封為王,後來徽宗好道,謂他是甚麼真君,遂改封為真君。

可是正史從未記載過李冰的子孫名字,李冰是為蜀地百姓做出過天大貢獻的好官,百姓懷念他,又看不慣道家推出的趙二郎,所以推出一個李二郎正可以說是民心向背。

漢族老百姓當然多,可是少數民族的老百姓也不少啊。從秦漢以來,生活在隴上的氐、羌百姓漸次南遷,南入蜀、漢,漢建安中,氐人楊氏強盛,徙居仇池,為患隴蜀之間;西晉末年,巴氐李氏最先在成都建立政權,掀起亂華序幕。向達先生在《南詔史略論》中詳述過氐羌南移的民族史,他認為建立了南詔政權的六詔就屬於南遷的氐羌。在大家都在搶號時,生活在灌江附近的氐族兄弟也加入了這個行列。

他們推出的這個人叫楊難當,為仇池楊氏之雄。楊氏自建安時崛起,傳至楊難當,已是南北朝時期。楊難當廢侄自立,自稱都督雍涼秦三州諸軍事、徵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秦州刺史、武都王,可以說氐人之強盛榮耀,莫過於楊難當之時。

除此之外,還有說他是隨大禹治水的孽龍的,有說他是許旌陽的,有說是蜀主孟昶的,等等,但上面三個是最主要的。

本來這樣挺好,外來戶獨健二郎最先退出競爭,李二郎穩坐灌江口,趙二郎活躍在元雜劇中,楊二郎也不失為一種點綴,孰料隨著《封神演義》這本風行天下的通俗文學的出世,二郎之爭風雲突起!

封神知識點別被吳承恩騙了,二郎神是太監,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

二、奸臣之名

《封神》中,二郎之名為楊戩。從字面上說,楊似乎正是楊難當的姓,而戩有滅除、剪滅之意,是大大的褒義詞。

只是有一點,北宋有個大宦官,名字也叫楊戩。這位還在《水滸傳》中出過場。

楊戩在《宋史》有傳,少時入宮,徽宗崇寧年間崛起。政和四年(1114年),出任彰化軍節度使,後歷任鎮安、清海、鎮東三鎮節度,官至太傅,陰謀廢立太子。他幹過兩件最陰損的事,留下了千古罵名。

一是立法令追索農民的田契,各種挑事找刺、拖延抹除,直到農民拿不出田契為止。然後就全憑估計,增立賦稅,先在汝州試驗,最後擴大到京東西路和淮西北路等地區的州縣,威逼百姓租佃廢堤棄堰、荒山退灘及河水淤積之處,增收租賦,就算水旱災害也不減免。

二是在築山濼(濼,即泊;梁山泊,亦稱梁山濼)中,按漁船指定租稅,濟、鄆數州數百里之地,莫不深受其害。

說到濟州、鄆州,就得說說《水滸》。梁山泊正在濟州轄下,鄆州則是三打祝家莊的故事發生地,水滸英雄嘯聚梁山泊之前,楊戩未嘗沒有像築山濼一樣剝皮收稅,只是後來懾于山寨威勢,不敢再來罷了。而108豪傑之中,山東好漢佔據大半,未嘗不是受到了楊戩這樣的人的剝削而逼得造反。

楊戩與高俅、童貫等為六賊之一,《水滸》中凡提到這六人名字,必以“奸臣、狗賊”稱之,也著實痛快。

《封神》是文人之書,對於這些誤國誤民的奸臣可說深惡痛絕,借直臣義士之口,大罵費仲、尤渾為佞臣、奸臣、讒佞,終借聞太師之威勒令二人隨魯雄徵西,祭了封神臺。接著是飛廉、惡來,在商亡之時盜出傳國玉璽歸周,誰知姜子牙封神完畢之後,大罵二人“惑君亂政,陷害忠良,斷送成湯社稷,罪盈惡貫,死有餘辜”,將二人斬首之後,方才封刀封臺。

楊戩自是權奸巨宦無疑,先不說他是否二郎原型,單憑他在歷史恥辱柱上那些記錄,有潔癖的文人也不該將這兩個字作為主角、力加塑造才是。

那麼問題來了,作者為什麼偏要犯此忌諱,挑其作為書中最光彩奪目之人的名字呢?

原因無他,那只是因為這個大太監楊戩確實也是二郎神的最重要原型之一。

封神知識點別被吳承恩騙了,二郎神是太監,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

三、流傳脈絡

據歷史學家張政烺和神話學家袁珂兩位先生的考證,楊戩是這樣成為二郎神的。

下面幾篇古文都與太監楊戩有關,透露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推理脈絡。

其一,《夷堅志·乙》卷十九的《楊戩二怪》。

本篇向來無人提起,包括張、袁二先生也不曾引用過,此處簡單講一講。

二怪就是兩件怪異:第一件,楊戩最貴幸時,其妻夜裡睡覺,見紅光透窗而入,有一尺許長道人繞帳飛行。旋出酒具,三問其妻飲否?不應,遂自飲,酒香數日不散。第二件,楊戩書房有一榻,他人皆不得至。忽然有一天,有女子往來室中。戩與妻往視,果見有女子登榻。引被蒙首而坐,牢不可取,數十人不能掣動。隨後女子睏倦而睡,揭帳一瞧,乃是一條巨蟒,“蟠屈十數重,其大如臂,僵伏不動”。令家人連榻帶蛇抬出郊外扔棄。不久楊戩就死了。

其二,《夷堅支志·乙》卷五的《楊戩館客》。

楊戩權勢正盛時外出,有姬妾私通館客,以長梯引入,早上送出。後來楊戩回京,正撞見此事。招來道士噀治,此人妄雲“為鬼迷惑、了不自覺”。這話怎能騙過老奸巨猾的楊戩,他明白被戴了綠帽子,暗中將之閹割,從此出入內宅不禁,淪為玩偶。

其三,《老學庵筆記》卷十:

中貴楊戩,於堂後作一大池,環以廊廡,扃鐍周密。每浴時,設浴具及澡豆之屬於池上,乃盡屏人,躍入池中游泳,率移時而出,人莫得窺,然但謂其性喜浴於池耳。一日,戩獨寢堂中,有盜入其室,忽見床上乃一蝦蟆,大可一床,兩目如金,光彩射人。盜為之驚僕,而蝦蟆已復變為人,乃戩也。起坐握劍,問曰:“汝為何人?”盜以實對。戩擲一銀香球與之曰:“念汝貧,以此賜汝,切勿為人言所見也。”盜不敢受,拜而出。後以他事系開封獄,自道如此。

其四,《醒世恆言》卷十三《勘皮靴單證二郎神》。

說的是徽宗的妃子韓娘娘在楊戩府上養病,被府後二郎神廟的廟官孫神通騙奸。這位孫道長會些妖法,善能隱身遁形,因聽了韓夫人願嫁個二郎神模樣郎君的許願禱詞,於是假扮神仙,淫汙天眷。楊戩先後令王法官、潘道士與之鬥法,結果都沒能耐他何。好在留下了他一隻皮靴,開封府公人便以此為線索,讓孫神通伏了法。

按創作時間看:

《夷堅志》與《夷堅支志》是南宋文學家洪邁(1123年-1202年)所作;

《老學庵筆記》是與洪邁同時代的陸游(1125年-1210年)所作;

楊戩(?-1124年)死時,正是洪陸二公出生之時,而這些故事必定不是突然間就開始成型並流傳的,必定經過了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演進和補全過程。無論如何,至少南宋初年,楊戩身上已有諸多靈異之事。

而《醒世恆言》為三言之一,是明後期文學家馮夢龍所編,馮夢龍生於萬曆二年、卒於清初(1574-1646年)。《勘皮靴》文末有“原系京師老郎傳流,至今編入野史”之句,可見早已流傳,據張政烺先生分析:

這個故事和《楊戩館客》條相似,而情節明顯是有意編造的。全篇對楊戩無微辭……也許就是楊戩示意編造以頂替或沖淡前一個故事的。

如此一來,它的時間節點也應該在北宋末。

上述幾篇故事中都出現了市井群眾大感興趣的道士、變化、鬥法等元素。在流傳的過程中,楊戩的本來面目變得越來越模糊,而其傳奇的面目則越來越清晰,最終代替了他本來的臉。現在只缺一個最無可置疑的解釋。直到《勘皮靴》這個故事的出現,裡面出現了二郎神。吃瓜群眾終於釋然,他們可不會辛苦去記故事的前因後果,你傳我我傳你就變成了:

原來楊戩就是二郎神啊,怪不得那麼厲害!

李天飛先生說得很幽默:

這個故事(指《勘皮靴》)從宋代就開始流傳,基本格局與明朝的差不多。只因為發生在楊戩府上,又和二郎神有關係,傳來傳去,二郎神的名字居然就變成楊戩了!民間最喜歡七拼八湊地編故事,不按常理出牌,有這種誤會和笑話,再正常不過了。這位楊公公,生前當宦官,死後竟然混成了二郎神,不知是該哭還是該笑!

封神知識點別被吳承恩騙了,二郎神是太監,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

四、三山飛鳳帽

楊戩傳奇化,早在南宋時期就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對《西遊》、《封神》的影響了。

我們都知道《西遊記》作者為吳承恩(事實上不確定,但也沒有更具說服力的作者),吳生於弘治、卒於萬曆初(1500或1506年-1583年),創作《西遊》時應該在四、五十歲這個閱歷、文筆都達到鼎盛的時期,也就是嘉靖十九年至嘉靖二十九年(1540年-1550年);

《封神演義》創作於隆慶、萬曆年間(1567年-1620年);

同時還有一部宗教典籍《二郎寶卷》基本確定了二郎神的故事模型,如雲華仙女下凡、劈山救母、收伏孫悟空等等故事,卷末載其刊於嘉靖三十四年,而實際上據陳宏先生考證,它應該產生於萬曆四十五年之後,有可能是崇禎元年(1628年)的作品。

以上時間線清晰明瞭,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

《西遊》作者出於某種原因(或許就是文人的潔癖)不願用一個奸臣來作為二郎真君之名,而後起的模仿之作《封神》(封神現世,實欲與《西遊》、《水滸》鼎足而三)則大膽而激進的進行了採用。

誠如張政烺先生總結的:

經過南宋、金、元流傳二三百年,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二郎神和楊戩兩個詞結了不解之緣,楊戩成了二郎神的代名。《西遊記》只籠統地稱楊二郎,不敢落實(或者是認為不對頭,不肯落實)。《封神演義》作者更大膽些,便直稱二郎神為楊戩。

至於《二郎寶卷》為何只有楊二郎而無楊戩?無論它先於還是晚於《封神》,都可以確定是受到《西遊》的影響後出現的宗教典籍。既然是正式的教典,且以“護國佑民忠孝二郎”為名(寶卷全名《清源妙道顯聖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開山寶卷》),作者有與《西遊》作者相同的顧慮,實在太正常了。

只是他們都沒想到,《封神》後來的影響能那麼大,以一書之力,便構建了清朝至民國時期的民間神譜,從此楊戩成為二郎之名,就此不易。而寶卷與《西遊》,反而成為了二郎神就是楊戩的有力佐證,世事就是如此奇妙啊!

可是《西遊》雖然沒明寫楊戩,卻處處把二郎當成太監在塑造,這是真的。

第六回,楊二郎一出場,作者就給他配了一首贊詩,前四句是:

儀容清俊貌堂堂,兩耳垂肩目有光。頭戴三山飛鳳帽,身穿一領淡鵝黃。

李天飛先生說,這首詩最有意思的地方是三山飛鳳帽——這種帽子本是明代太監戴的!

所謂三山帽,是明代太監的帽子,漆紗質地,帽後一片高出來的環狀板,正好圍攏三面,空出正面,三山是指如同三面山牆。故宮館藏的《二郎搜山圖》和明代儲存下來的兩尊太監像,帽子乃是一模一樣的。

文學作品如《三寶太監下西洋》寫鄭和的穿戴:頭上戴一頂嵌金三山帽,身上穿一領簇錦蟒龍袍。《金瓶梅》第70回:只見一個太監,身穿大紅蟒衣,頭戴三山帽,腳下粉底皂靴。

這就是文人的狡獪吧?所以,別被吳老先生騙了。

封神知識點別被吳承恩騙了,二郎神是太監,你看他的名字和帽子

引用資料:

《封神演義》、《西遊記》,市面常見版本;

《三教搜神源流大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1版4印;

《朱子語類》,宋·朱熹著;

《文史叢考·<封神演義>漫談》,張政烺著,中華書局2012年4月第1版;

《宋史·楊戩傳》;

《夷堅志》、《夷堅支志》,宋·洪邁著;

《老學庵筆記》,宋·陸游著;

《醒世恆言》,明·馮夢龍著;

《中國小說史略》,魯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73年版;

《<二郎寶卷>與<西遊記>關係考》,南開大學中文系陳宏;

《萬萬沒想到,<西遊記>可以這樣讀》,李天飛著,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8年1版4印。

Tags:楊戩二郎二郎神封神西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