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是什麼意思,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是什麼意思

由 華人佛教 發表于 人文2021-06-04

簡介“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它好比栓羊的一根樁,眾生好比羊,樁跟羊之間用繩子繫牢,羊圍著樁打轉,其最大的活動範圍不出這根繩子的長度,羊越轉,活動的空間越小

如身中身根痴遍一切住是什麼意思

本源法師:學佛之人,一定要在這倆字下功夫

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煩惱濁,天台宗稱之為“思惑”,即思想上的迷惑,以貪嗔痴慢疑五鈍使為體。“五”即五種煩惱,“鈍”是相對見濁的五利使而講,這五種煩惱受到生生世世的熏習,形成了堅固的習氣,需要下一番功夫方能去除。它來的慢,去除亦慢,故稱為“鈍”。由於此五種煩惱能驅使眾生迷惑造業,輪迴六道受苦,故稱為“使”。這五種煩惱

加上

不正見(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稱之為“六大根本煩惱”。

六大根本煩惱又會生起二十種“隨煩惱”,即隨著根本煩惱而起的煩惱,又稱枝末煩惱或隨惑。“隨煩惱”包括:一忿、二恨、三惱、四覆、五誑、六諂、七驕、八害、九嫉、十慳、十一無慚、十二無愧、十三不信、十四懈怠、十五放逸、十六昏沉、十七掉舉、十八失念、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亂。想要斷除煩惱,首先要斷除根本煩惱,根本煩惱一旦斷除,隨煩惱就自然斷除。

“六大根本煩惱”是眾生輪迴之根本,它好比栓羊的一根樁,眾生好比羊,樁跟羊之間用繩子繫牢,羊圍著樁打轉,其最大的活動範圍不出這根繩子的長度,羊越轉,活動的空間越小。眾生亦復如是,煩惱越小,活動空間越大;煩惱越大,活動空間越小。唯有將煩惱樁連根拔除,才會擁有更廣闊的活動空間。

一、貪

《三時繫念》雲:諸苦皆由貪慾起。貪慾即對財色名食睡過度的追求,或不義的竊取,為滿足一己之慾而損害他人的利益,或對自己的財法吝惜,不肯惠施予人。貪慾的過患正如經中所云:“死墮惡鬼道,受飢餓報”。

二、嗔,即嗔恚

對種種不如意的境界無法忍受,而生忿恨或起暴惡損害他人;或遇到飢渴寒熱,無涵養心而生嗔恨。《華嚴經》雲: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嗔恨的果報是將來死墮地獄,受身相醜陋之報。

三、痴,即愚痴

把六大根本煩惱濃縮起來就是貪嗔痴,因愚痴而生貪求,求之不得而生嗔恨,因此,無明、愚痴是眾生輪迴的根本。愚痴迷昧會讓我們智慧閉塞、是非不辨、事理不明、起諸邪見、謗無因果、起惑造業、感召苦果。愚痴的果報是死墮畜生,任人宰割。

四、慢,即傲慢

慢有九種,慢、過慢、卑慢是最常見的三種傲慢心態。明知他人不如自己,內心還表現出輕視他人的態度,稱為“慢”;自己跟他人同等,卻認為自己比他人強,稱為“過慢”;他人強過自己,雖知自己比不上他人,但內心還是產生傲慢的想法,稱為“卑慢”。由於種種傲慢,導致自高自大、目空一切、輕視他人、與人無法和睦相處。傲慢的果報是卑使下賤報。

五、疑,即疑惑

對於一切善惡因果,佛教真理,不能生起信心,狐疑不信,杜塞善門,滋生種種邪見,造種種是非惡業。

以上貪、嗔、痴、慢、疑五種煩惱是輪迴的根源。煩惱,“煩”是擾義,“惱”是亂義,擾亂有情,讓眾生不得自在,故名煩惱。寶誌禪師說:但無一切希求,煩惱自然消落。《八大人覺經》: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可見,學佛之人想要成就,一定要在煩惱上下工夫。

文章來源:東臺彌陀寺

Tags:煩惱他人眾生斷除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