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由 儒釋道對人生的啟迪 發表于 人文2021-05-27

簡介大德善知識,佛學,文化,智慧中觀派傳承,沒有先受分別解脫戒的先決條件,受戒的物件也沒有任何限制,只要願意發心者均可受菩薩戒

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

《楞嚴經》卷五:“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無為無起滅,不實如空華。言妄顯諸真,妄真同二妄;猶非真非真,云何見所見?中間無實性,是故若交蘆。結解同所因,聖凡無二路。汝觀交中性,空有二俱非。迷晦即無明,發明便解脫。解結因次第,六解一亦亡;根選擇圓通,入流成正覺。陀那微細識,習氣成暴流;真非真恐迷,我常不開演。”

要想修佛道,必須按經典法規辦事,一般情況下沒有變通之法。經中說:“善戒如大地。”萬物生長離不開大地,在世與出世的一切善功德都生於戒地,依於戒地。無戒得一無所成。

《楞嚴經》卷六:“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所以說,怎麼修這個法門呢?在《金剛經》中,佛講過這句話,如果知道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怎麼修?這麼修!如果有個修法就不是佛法了。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佛學,文化智慧

因此,進入佛教之門必須皈依受戒。無論大小乘共有的分別解脫戒,還是大乘菩薩戒、密宗密戒都要經過受戒的程式。八類分別解脫戒即男女比丘戒、男女沙彌戒、男女居士戒、正學女戒、一日戒等必須按律儀法規,在具戒德、合乎傳戒條件的戒師面前受戒,否則,無戒脈傳承,不生戒體。

無見不行,無見和有都是生滅法,說有說無都不行。一切言語都沒有實際意義,用它沒法修,你想了生死,想往生西方嗎?帶有這些知見就不行。所以怎麼唸佛呢?上次說了,就唸《金剛經》,“金剛唸佛法”。一切知見放下。記住什麼呢?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一句阿彌陀佛,不管真的假的,真假本無區別。迷時有真假,悟時沒有真假。

不經過受戒的自動持戒行為在律中稱作非善非惡的“中性法”,不具備善戒的功德。對於菩薩戒,唯識和中觀兩派主張完全不同。唯識派主張,受菩薩戒者必須先受分別解脫戒,不具備受分別解脫戒資格的眾生,理所當然地無資格受菩薩戒。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大德善知識,佛學,文化,智慧

中觀派傳承,沒有先受分別解脫戒的先決條件,受戒的物件也沒有任何限制,只要願意發心者均可受菩薩戒。

在不具傳戒師的特殊情況下,可在佛像前按儀軌自己發心受戒。密戒必須經過灌頂,在上師與佛壇前受戒,恢復壞戒也必須在佛壇前進行自入灌頂。無論顯密,不受戒而持戒,別說成佛,就連入道也沒門兒。這些都是經續中的規定,除了佛陀,誰也無資格隨意修改法規,也不能隨意解釋,搞變通。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大德善知識,佛學,文化,智慧

傳佛教親師法衡量的老師,應該是傳授佛門正道的大德善知識,具格與否應以法衡量,不合法者應遠離之。如果拜過傳假法、邪法、騙法之類的無德惡知識,應當像遠離一切惡人那樣遠離之,否則便會近墨者黑。

為什麼把佛法僧三寶稱為“三救星”?佛是施教者,法是所教之道,僧是受教育者,三者有所不同。聲聞以僧為師,聲聞本道的最高果位是羅漢僧,因此,僧是聲聞眾的主要救星。

緣覺以觀修十二因緣證獨覺羅漢果,因此,法是緣覺眾的主要救星。菩薩靠佛的教誨發心入道,十地得佛灌頂,最終果位是佛,因此,佛是菩薩眾的主要救星。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大德善知識,佛學,文化,智慧

佛的作用是指引解脫道路;法的作用是產生道地的智慧功德,使道行圓滿;僧的作用是同道相助的道友,先行一步的“帶路人”。根據以上彌勒在《莊嚴經論》中所說的三個原因,佛法中把佛、法、僧稱為“三救星”。

佛教起信的基礎是信念和智慧。龍樹菩薩在《致國王書》中說:“入道之法簡言之,就是信念與智慧,有信能使歸向法,有智慧夠見真理,二者之中智為主,先決條件是信念。”這裡說得很清楚,有信念能使歸向佛法,有智慧才能夠明見真理。這“信”字有三重含義:一是真心喜愛,二是堅信不疑,三是堅定追求。

即對所信物件產生興趣,真心喜愛,並堅信其所產生的作用,進而執著追求。這必須首先要有正確的認識,因此說“智為主”。龍樹還在這本書中指出:“以貪心歸趨,嗔恨心歸趨,恐懼心歸趨,無明心歸趨都是不合正法的歸趨。正信歸趨是建立在正確認識基礎上的符合理性的信歸。”這是佛教不同於迷信的根本標誌。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大德善知識,佛學,文化,智慧

佛教涉及的知識範圍和宇宙萬物存在量相等,故稱佛為“正等覺”、“遍知者”。但作為起信皈依的思想基礎,必須認識宇宙萬物無常和生命輪迴之苦的本質。“無常”是指“諸行無常”,即萬事萬物瞬息萬變、興衰不定、即生即滅的運動變化規律。有情生命的可悲之處就是生死輪迴之苦和生命短暫無常之苦。

古人說:“百尺竿頭坐的人,雖然得見未為真;若能竿頭重進步,十方世界現全身。”如不前進,則是認化成為家,煩惱仍有生起的機會,如此則做一自了漢也很為難。故要去泥存水,方為永斷根本無明,如此才是成佛了。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佛學,文化智慧

到了無明永斷的時候,可以任你在十方世界現身說法,如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任你淫房酒肆,牛馬騾胎,天堂地獄,都是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了。否則,一念之差,就是六道輪迴。昔者秦檜曾在地藏菩薩前做過香燈,只因他長遠心不發,無明煩惱未能斷了,故被嗔心所害,這是一例。

由於這種人生短暫,生命脆弱,禍福不定,興衰相伴的無常原因,人世苦苦追求的一切榮華富貴,都變得毫無意義。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具有理智的人,為了擺脫這種危機四伏的人生困境,必然會尋找出路,當認識到佛法對世界萬物和人生的認識及其解決辦法的合理性和優越性時,就會自然地皈依佛教。因此說:“起信的根本是智慧,動力是信念。”

【菩提一葉】二俱非二俱是什麼意思?真性有為空,緣生故如幻。言

佛學,文化智慧

無信仰的人能不能學通佛法?學佛法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對佛教有信仰的人,從信仰的角度學習佛法。一種是研究學問知識的人,從瞭解學問知識的角度學習佛法。

Tags:智慧佛法受戒菩薩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