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酌酒以自寬, 舉杯斷絕歌路難什麼意思,上古時期的神魔是怎麼來的?

由 Liuffett 發表于 人文2021-05-17

簡介等到故事正式開始時,神魔早已湮滅,巨龍蟄伏多年,精靈也偏居一隅,反倒是黑鐵血脈遍佈大地——普普通通的、既短命又無力的人類成為主角,世界就此步入凡人時代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什麼意思

網路小說有個通用設定:上古時期神魔大戰,舉手投足毀天滅地;之後諸神黃昏,巨龍、天使、惡魔等高階生物橫行世界。他們不僅力量強大,還擁有近乎不朽的悠長壽命,被稱為黃金物種。又數萬年,白銀紀元開啟,精靈帝國成為世界主體。這些生命依然長壽,但已不如黃金物種般出生即有偉力,一切有賴於後天的長期訓練。等到故事正式開始時,神魔早已湮滅,巨龍蟄伏多年,精靈也偏居一隅,反倒是黑鐵血脈遍佈大地——普普通通的、既短命又無力的人類成為主角,世界就此步入凡人時代。

設定雖然俗套,但它是現實世界的縮影。

千年以前的西方世界,全副武裝的騎士是戰場主力。這些貴族、半貴族從小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還配備精良的鎧甲、戰馬與武器。儘管在電視電影裡,我們常能看見英雄人物輕易擊敗身披重甲的武士,但在真實的歷史上,數百騎士一次衝鋒就能擊潰數以萬計的步卒,數千重灌步兵的推進也絕非輕步兵所能抵擋——哪怕他們數倍於敵。比起長劍,重灌鎧甲才是真正貴重的傳家寶:身負數十矢還能衝鋒陷陣的猛人比比皆是,這可都是鎧甲的功勞。

接著,時光飛逝。

中國的高階造紙術一路向西,逐漸打破權貴對知識的壟斷。後來,不適用於中文的活字印刷術也向西擴散,在字母文明裡發揚光大,平民與傳統權貴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同樣的變革也發生在戰場上。

弩機重新出現並得以不斷改進。弩矢的威力遠超弓矢,足以洞穿最強鎧甲的核心部位,騎士們因此恐慌。如果普通農夫也能輕易擊敗常年苦練的騎士,那騎士的價值何在?況且,戰場失利被俘,無非交筆贖金。可一旦被弩射中,想活下來可就難了。再不濟,硬碰硬死於敵方勇士之手,這是戰士的宿命。可冷不丁被農民射殺,這也太虧了吧?

同樣恐慌的也許還有稅吏。哪怕你很能打,還帶著威武的騎士作扈從,下鄉勒索時也保不齊會被幾個農夫齊射干掉。

總之,偉大的教皇陛下對十字弓的濫用表示強烈譴責,只允許在對抗異教徒的戰爭中使用。可惜,國王們紛紛表示“老子不在乎”,你愛罵就罵,這麼好的武器,傻子才不用呢。義大利市民們用得尤其自在,他們有錢買裝備,又不是從小接受訓練的軍事貴族,遇見這麼個彌補差距的好玩意兒,怎麼可能放棄呢?

光有弩還不夠,火藥才是摧毀貴族時代的核心武力。

封建貴族有城堡保護。很好,火炮轟了它!即便是偉大的羅馬帝國首都,“永不陷落”的君士坦丁堡(曾被圍攻數十次,從未失守),不也被突厥人用火炮轟開了口子麼?

有領民造反了?鎮壓!可是,當平民人手一杆火槍時,國王的軍隊再也無法具備絕對優勢——儘管都是烏合之眾,過去的叛軍會被騎士直接沖垮,嚴格訓練且組織精密的正規軍能輕鬆碾壓起義者。可如今,火槍對射不再那麼講究訓練與組織,只要人多,一切問題都不是問題,平民時代就此來臨。

東方的情況類似。

周天子的大兒子還是天子,但小兒子就只能去當國王。國王的小兒子再降一級,小兒子的小兒子繼續降級。得以繼承的不僅有爵位,還有領地。每發生一次更替,主繼承人的領土就少去一大塊兒。這在早期不是問題,華夏大地一片荒蕪,地不夠了就向外擴張。反正當時的異族都打不過中國人,把他們通通幹掉就好了。

分封制是當時最好的制度。受限於低下的行政能力與交通技術,周天子只有能力管理身邊的一小塊領土(其他貴族也一樣)。看著廣袤的大地,天子乾脆把土地分封給親信。既然自己沒能力直轄,不如委託給親戚朋友,再透過對親戚朋友的管理來控制整片大地。早期的封臣不僅要承擔納貢、出征的義務,還時刻面臨異族的威脅,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齊國。

武王姬發推翻商紂後,姜子牙跑去齊地當國王。剛一上任,都城就遭到異族襲擊,這類情形並不少見。中國早期文明的發展歷史很大程度上是農耕民族對原始部落的侵略史。華夏農民每前進一步,異族土著就退後一步,否則便是戰爭,而結果往往是炎黃子孫取得勝利。周天子利用封臣姜子牙控制齊地、平定異族,極為有效地維護了周王朝的統治。

另一個例子是秦國。

秦的某位先祖給天子養馬,受封一小片土地。但後來天子說,西邊那些土地,打下來就都歸你們。

對天子而言,自己的直轄能力本就有限,無法控制如此巨大的領地;更關鍵的是,那些土地根本不歸天子所有,全是異族的聚集地!

就憑這麼一句話,以及分封出去的一小片土地,後世的秦王們就像打了雞血一樣,紛紛跟異族血拼,幫周天子消弭了邊疆的異族威脅。雖然也因此,才有了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吞二週而亡諸侯”的壯舉,但在此之前,周王朝已享祚八百餘年,為中華歷史之最,這不能不說是分封制的功勞。

吹完一波,說正題的時候到了。

土地是有限的。無論再怎麼侵略,也總有國土難以向外擴張的那天。諸夏國於是內鬥,於是大國滅小國。於是大國逾大,小國消亡。於是有春秋五霸、戰國七雄,乃至秦的大一統帝國。

在這個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貴族後裔沒有封地、沒有爵位,淪為平民。儘管失去了高貴的身份,但家族的知識依然得以傳承,知識就此傳入民間。比如說,大名鼎鼎的孟子不姓孟,姓姬,姬發的姬。

早期官員都是大貴族的家臣,本身則是小貴族,官職也代代相傳。

父親是天文官,自然會悉心教導孩子天文學知識,全國也確實很難找出更適合擔任天文官員的人來(一國不過數千數萬人)。知識流入民間後,他們成為陰陽家。類似的有很多,比如法官的知識流入民間,於是有法家;禮儀官的知識流入民間,則有名家;外交官的知識流入民間,又有縱橫家。在知識傳播上影響最大的職務叫司徒,是教育官。之後成為儒家,於是孔子出世,民辦學校興起。

知識進一步擴散,統治者也由血脈貴族轉變為知識士族。孔子孟子韓非子,皆為士人。

後來,由於讀書成本高昂,大部分人依然難以獲得知識。有家室淵源者大佔優勢,有錢、有書、有學者的家族,其子孫讀書做官的可能性遠高於平常家庭。而一旦做官,這些家族又會變得更加有錢、有書、有學者。幾輪下來,時易世變,學識都變得不再重要,只有門閥世家的子弟才能做官。

在替代奴隸主成為統治階級後,地主階級內部進行了分化——大地主們徹底壟斷權力,構成新計程車族階級。他們不與中小地主(庶族寒門)分享權力,不互相通婚,甚至連坐在一起都感到噁心。所以鮑照才會“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實在是士族不給庶族留下一點機會。其中最著名的王謝世家,甚至連皇帝都不大看得起,嫁個女兒都覺委屈。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千年,直到隋唐盛世。

科舉制度建立後,士族的絕對優勢便逐漸瓦解。等到宋朝建立,典型的門閥世家終於退出歷史舞臺,被科舉官僚取而代之。中國再也不是“王與馬,共天下”,而是“與士大夫治天下”。越來越多的中小地主得以晉升,成績不佳者哪怕出生高貴也難得重用。天下不再是一家一姓之天下,而成為科舉官僚與最高統治者共同擁有的天下。

這一現象遺留至今,中國的平民化道路也基本結束,但西方仍在繼續。

在擺脫英王的統治後,華盛頓等人痛定思痛,建立共和國,並配有三權分立等一系列政治架構。在這一過程中,先賢們不斷思考,並得出一個顯而易見的結論:普通人民絕對沒有能力治理國家,單純聽從民意只會導致邪惡蔓延;精英絕對不會為人民服務,必須賦予民眾對抗精英的有力武器。

這柄武器同樣顯而易見,那就是選票:行政首領由選票而來,明顯作惡的人將無法獲得人民的支援。每個州擁有同樣數量的參議員,卻根據人數多寡而擁有不同數量的眾議員。這樣,眾議員更能代表直接的民意,任期較長的參議員則能儘量避免民意的干擾。當精英肆意妄為時,民眾能制約他們;當民粹興起氾濫時,精英又能將政府拉回正軌。他們互相制衡,從而維護精英共和國的運轉。

但是,時代又變了。

婦女要選票,黑人要選票,精英共和漸變為全民民主。接著,電視機、網路得以發明,人民投票不再根據競選者的政治主張,而是依賴他們的媒體形象。接連湧現的各種政治團體迅速膨脹,它們利用人數眾多、選票眾多的優勢操縱政府,這種收益又吸引更多的選民加入其中。

當勢力達到一定程度時,他們所宣稱的觀點將成為徹底“正確”的公理,任何質疑都被視作大逆不道,有違人倫。社會環境將不允許人們對大量事實進行討論,不得對已確立的“正確言論”進行辯駁——儘管真理從不懼怕辯駁,詰難和反駁只能使真理更加熠熠生輝。

一人一票制度帶來徹底的民主,歐美人民迎來了真正的平民紀元。但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與教育制度的緩慢改變大為脫節,多數選民完全不具備參與公共事務的基本能力,卻有權決定國家領導人甚至大片國土的去留。

然而政治正確告訴我們,人生而平等。既然才能出眾、品德高尚者能參與政治,那目不識丁、道德敗壞者也該有權插足政治,這是上天賦予的基本權利,不容剝奪。

中國為各種政治正確付出了血的代價,現在輪到歐美諸國了。

二十年前,中國女人以嫁給歐美人為榮;二十年後,歐美女人將以嫁給中國人為耀。有生之年,我們能看到數場大型人禍的出現。首先是歐洲,之後可能是美國。如果不引以為戒,我們自身也將成為人禍的直接受害者。

徹底的凡人時代只會導致毀滅,而凡人化的趨勢幾乎不可逆轉。只有當人們嚐到自甘墮落的苦果,才會明白生存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放棄思考,沉迷享樂。即便是所謂的全民當政,又有什麼意義?當敵人出現時,才懂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可時間還來得及嗎?

凡人時代,這是一個自甘墮落的時代,一個放棄思考的時代,一個即將見證的時代,更是一個必然付出巨大代價的恐怖時代。

過去的平民化使人進步,如今的平民化使人退步。過去追求未來,如今沉迷現在。這就是平民化的差別,也是中華民族崛起於世界之林的大好機遇。

——

Liuffett於2017年6月21日

首發於訂閱號《非凡投資指南》

舊文搬運

Tags:知識異族貴族騎士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