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佛法:因果不饒人,有這4種行為要小心!

由 三一國學 發表于 人文2023-02-03

簡介其實所謂“相由心生”,從自己的外貌和言行中就可以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這是自己的心理發生了扭曲,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矇蔽自己的雙眼,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過失,我們應該反躬自省,真正從自身做起,改變心態,慢慢的就會轉變

尋短見的人有什麼因果

佛說因果迴圈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規律。雖然站在凡人的角度,我們會發現,有的時候所謂的“因”與“果”之間並不能完全的對應,甚至還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結論。這使得人們撲朔迷離,暈頭轉向,分辨不清真正的真與假。

佛陀告訴我們“因果通三世”,“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如果能從“三世因果”的角度出發,一切也就不攻自破了。“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遇會時,果報還自受。”你所種下的“業因”會一直跟隨在你的身上,知道因緣具足,果報顯現,否則它永遠都不會消失。我們絕不可抱有任何的僥倖心理。以下有四種行為,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視,擔心未來的果報現前。

佛法:因果不饒人,有這4種行為要小心!

一、怨天尤人

生活中我們常見到一種人,他們總是抱怨生活的種種不如意,不是工作不順,就是嫌父母嘮叨,要麼就是抱怨小孩不聽話,朋友對自己不好,等等,在他的眼中,彷彿自己就沒有碰到一件好事,任何吉祥之事都與自己無緣,而總是處處碰壁,因此經常是怨天尤人,彷彿自己是全世界最悽慘的人,上天對自己不公。

其實所謂“相由心生”,從自己的外貌和言行中就可以揣測出一個人的心理,這是自己的心理發生了扭曲,抱怨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更加矇蔽自己的雙眼,看不到事物的本質,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過失,我們應該反躬自省,真正從自身做起,改變心態,慢慢的就會轉變過來。

二、嗔心嚴重

喜歡發脾氣的人,常常因為一時的衝動和意氣用事而把原本的好事辦砸。和這樣的人在一起,其身邊的人也會感到壓力山大,使得人際關係變得十分緊張。行事自然有諸多障礙。佛門中告訴我們:“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所有的障礙都會向自己靠攏,最終步履維艱,做事情很難有突破,人生的發展也會極為侷限。

佛法:因果不饒人,有這4種行為要小心!

三、邪淫惡習

當前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早已經滿足最基本物質需求,由於缺乏傳統思想觀念的教育,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開始“飽暖思淫慾”,最後不僅導致夫妻情感破裂,家庭拆散,還嚴重影響自己的名譽和事業的發展,最終陷入十分艱難的境地。佛法告訴我們,邪淫惡習不改,來生必墮入惡趣,悔之晚矣。

四、慳貪吝嗇

佛法中修行法門有千萬種,可是最基本的有六波羅蜜,而“佈施”就是其中之一,也是最基本,最容易入手的修行方法了。透過佈施,我們就可以降服自己的貪慾,增長慈悲心,幫助他人的同時,自己的內心也是無比喜悅,可謂是一舉兩得,自利利他,何樂而不為呢?一個慳貪吝嗇之人,將來一定貧窮多苦,這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怨不得任何人。

佛法:因果不饒人,有這4種行為要小心!

佛法說“如是因,如是果”,因果迴圈真實不虛,是沒有半點虛假的。大家不要以為果報還沒有現前,而去懷疑因果,一個人一旦放縱自己的言行,缺乏了最基本的敬畏之心,則是非常危險的。所謂“菩薩畏因,眾生畏果”,我們雖然達不到佛菩薩的境界,也要從身邊的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結果自然會福報滿滿,功德無量!

本文原創:無為之善。分享佛學、國學及傳統文化知識,感恩您的閱讀與分享。

Tags:自己因果果報我們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