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由 文物加 發表于 人文2023-01-31

簡介事情是這樣的,現代常用語 “口頭禪”,其實是個佛教用語,本意是指一些人沒有完全領悟禪宗,卻把一些現成的經言掛在嘴邊的膚淺行為

天花亂墜遍虛空出自哪裡

當你把

“我佛了”

當成口頭禪時。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你已經半個腳踏入佛門了。

而真正把你帶入佛門的不是那句“我佛了”,而是

“口頭禪”

這三個字。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事情是這樣的,現代常用語 “口頭禪”,

其實是個佛教用語

,本意是指一些人沒有完全領悟禪宗,卻把一些現成的經言掛在嘴邊的膚淺行為。後來含義演變成了“經常掛在嘴邊的話”。

宋·王楙《臨終詩》:“平生不學口頭禪,腳踏實地性虛天。”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還不止,其實我們平時用到的很多日常用語,都來源於佛教。佛教從

兩漢時期

傳入中國後,就對我們的生活語言各個方面,造成了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影響,

這份深遠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的成份。……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恐怕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趙樸初

比如:

“天花亂墜”是佛教裡的詞

。原本是個褒義詞,說的是南朝時候佛教盛行,梁武帝蕭衍信佛,請雲光法師來講師來講誦《涅槃經》,由於講的太好,感動了天神,於是天神讓天上紛紛揚揚的落下鮮花。

“六慾諸天來供養,天華(花)亂墜遍虛空”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可能因為這個故事本身有點扯淡,所以到了宋朝時期,天花亂墜就已經帶上誇張、不切實際等貶義了。

想入非非

,也是佛語。

“非非”本來指的是大智大慧的境界

,在佛語裡“想入非非”的意思是進入玄妙虛幻的境界。後來演變成胡思亂想。

一絲不掛

,佛教禪宗名詞。是佛教用來比喻人內心沒有一點煩惱,沒有一點掛礙,超凡脫俗。被後來人誤用,指人裸體。

《楞嚴經》“一絲不掛,竿木隨身”。

(所以,一絲不掛接著想入非非,也是非常合理的……)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現身說法

,原來說的是釋迦牟尼能顯現出各種各樣的形象,向不同的人講說佛法,是為現身說法。

不可思議

,也一個來自佛教的詞,佛經裡用它形容

佛法非常神奇

,造句:不可思議是佛語,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比喻做了什麼事,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出自《涅盤經》:“種瓜得瓜,種李得李”。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世界”

一詞也來自佛教, 世是指時間上的邊界,“界”指的是空間上的邊界。兩個加起來,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了。

抖擻

,原本是佛教頭陀(dhata)的別稱。所謂抖擻,就是僧人修持的一種苦行。修苦行的僧人,能斷除對飲食、衣服、住處等貪著煩惱,就像去掉衣服上的灰塵一樣,這樣的行為被稱為抖擻。

情侶之間喜歡說的

“三生有幸”

、“今生今世”、“生生世世”,也都是佛教裡的概念,佛教認為人有前生、今生、來生。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覺悟

,梵語為bodhi,玄奘將其譯作“覺”。佛家以開悟智慧會得真理為“覺悟‘。

導師

,現在聽到第一反應是學校的導師,這個詞最初也來自佛經,指引路人。佛為眾生指點迷津,指示通向“彼岸”的正道,被稱為

“大導師”

心地

,我們說一個人善良,會說他心地好,這個詞也來自佛語,將大地比喻成心,人心就如同大地一樣,能產生世間的善惡美醜等。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法子

,我們經常會說,得想個法子,這也是佛教用語,法子最初意為“步向正道”,日本曾經的國民演員

酒井法子

,名字就取了這個寓意(不過諷刺的是,她自己卻因為吸毒而鋃鐺入獄)。

還有

剎那、當下、三生有幸、鏡花水月、前因後果、一刀兩斷

等等等,最開始都是佛教禪語。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按理來說,

佛教是個外來漢

,中國本土也有道教和儒學,為啥佛教語言能在漢語裡留下這麼多痕跡呢?這得從漢語發展史上說,漢語的發展不是閉門造車,在它發展的過程中吸收了不少的外來文化。

漢語發展史上,漢語大規模吸收外來語共有三次:一是戰國時期,主要是匈奴、西域來源的詞;二是魏晉至隋唐時期,主是梵語系統來源的佛教詞語;三是明清時期,主要是來自西方語源的詞。其中來自佛教的詞是對漢語影響最大的一次。

所以,佛系青年們這下可以放心,完全不用覺得佛系狀態消極,

畢竟我們的老祖宗們從幾千年就開始“佛了”。

看了這篇文章,我可以光明正大的佛了

Tags:佛教佛語漢語口頭禪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