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深化“三水統籌” 北京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向好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4

簡介北京市持續開展水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監測,在全市五大水系佈設200餘處監測點位,以理化、水生生物、生境為監測指標,涵蓋河流、湖泊、水庫等不同水體,定期開展調查監測

一水兩水三水是什麼意思

記者從今日(8月23日)召開的“北京市深化‘三水統籌’提升水生態環境質量”新聞釋出會上獲悉,近年來,北京市以“保優Ⅲ”“消劣Ⅴ”“強生態”為重點,促進水資源保護,推進水環境治理,探索水生態修復。2021年,北京市Ⅰ-Ⅲ 類水質河長佔監測總長度的75。2%,同比增加11。4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河流。2022年上半年,37個國考斷面中,Ⅰ-Ⅲ類的水質斷面26個,佔70。3%,同比增加16。2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動態達到國家年度考核要求。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實現穩中向好。

2020年—2021年,北京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結果顯示:北京市水生態環境狀況總體良好,水生生物物種豐富。五大水系主要干支流、重點湖泊和大中型水庫監測到浮游植物134種、浮游動物231種、底棲動物284種、魚類41種。其中涵蓋了寬鰭鱲、黑鰭鰁、馬口魚和中華多刺魚等多種北京市二級水生野生保護動物。

突出“保優Ⅲ”,促進水資源保護

保流域“一河清水”。京冀兩地建立了白洋淀流域跨界協作機制,推進大清河流域水汙染共治。2021年,以再生水利用、水系迴圈、生態構建為重點,在豐臺、房山區實施了一批生態治理與修復專案,進一步提升大清河流域水質調節能力,出境斷面水質改善至Ⅲ類,匯入白洋淀的水更清澈了。

市內呈現“有河有水”。聯合排程外調水、本地地表水、再生水、雨洪水,全面實踐“以水開路、以水引路”,永定河、潮白河等五大河流全部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密雲水庫水質持續穩定達到Ⅱ類,入選全國首批“美麗河湖”優秀案例。2021年實現大運河北京段全線通航,2022年6月實現大運河京冀段62公里互聯互通。

突出“消劣Ⅴ”,推進水環境治理

持續推進消劣工作。2021年北京市以朝陽、房山、大興、昌平、通州區為重點,“一河一策”制定“工程+管理”治理措施,年底實現了北京市劣Ⅴ類河流的動態清零;2022年聚焦汛期水質波動,透過開展“清河”“清管”行動進一步保障消劣成果,運用監測、預警、通報等手段,嚴防劣Ⅴ類水體反彈。2022年上半年,100個市考斷面無劣Ⅴ類水體。

深化入河排汙口管理。北京市按照“查、測、溯、治、管”的思路,在“查排口、測水質、溯源頭”的基礎上,突出“治”的工作,2021年啟動入河排汙口整治工作,預計今年底全部整治完畢,力爭提前3年完成國家下達的目標。落實“管”的手段,建設200餘套光譜自動監測裝置,構建實時預警體系,在順義、豐臺等區試點執法檢查、清理整治工作聯動,基本建成“受納水體—排汙口—排汙通道—排汙單位”全過程監管體系。

突出“強生態”,探索水生態修復

開展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北京市持續開展水生態環境質量調查監測,在全市五大水系佈設200餘處監測點位,以理化、水生生物、生境為監測指標,涵蓋河流、湖泊、水庫等不同水體,定期開展調查監測。評價結果顯示,全市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良好,55%左右的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為優良,全市五大水系均監測到清潔水體指示物種。

推進水生態修復試點示範。“用生態辦法解決生態問題”,北京市持續推進河湖緩衝帶建設與自然岸線保護,促進水體生態功能進一步恢復。2021年全市自然岸線保有率為67。9%,其中,永定河、潮白河、溫榆河達到75%以上。特別是大興區新鳳河實施修復後,水質從劣Ⅴ類改善至Ⅳ類,河道內水生植物覆蓋度達70%以上,水生態提升明顯。此外,還在豐臺區河西地區探索新的修復路徑,促進多要素、全流域的系統修復與改善。

(總檯記者 王勝東 李嘯虎)

Tags:2021北京市生態生態環境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