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

由 太極與養生 發表于 人文2023-01-23

簡介氣達指顛,這是極致了,也是最難的,要想氣透三關,需要常站樁,常盤練

什麼道殘陽鋪水中下一句

受益非淺。從他人的經驗中觀己,常悟常恆,不走偏——老師留言

01

實際上那個抻筋拔骨不練自練,只要氣能通,自然就實現了

太極拳要把丹田之氣送到梢節,有可能在關節處遇到堵車,因而我們要鬆開關節。有人說我們要練習

抻筋拔骨

,實際上傳統太極拳裡面不練抻筋拔骨,只需練習開關展竅,實行暢通工程。實際上那個抻筋拔骨不練自練,只要氣能通,自然就實現了。

老輩說氣有三停:一停於腋下,二停於肘拐,三停於掌根。平時盤練就是讓氣在這三處別停別滯,力求氣貫於掌心或指尖。氣達指顛,這是極致了,也是最難的,要想氣透三關,需要常站樁,常盤練。

太極拳聽勁訓練是很重要的,未聽別人,先聽自己,聽氣下行,運氣於掌。平素盤練,以形導氣,時久功純,氣隨手發。盤練純熟,一舉手全身之力奔赴。有形的是練拳,無形的是煉氣。

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

02

養氣不離性,練氣不離命

太極拳內煉精氣神,外練筋骨皮。以筋為例,始於爪甲,聚於肘膝,裹於頭面,所以練筋必先練氣。肝主筋而藏血,務必重視。養氣不離性,練氣不離命。性喜靜,養氣以靜為主。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練氣不離命,想要精滿,常使氣通。無念神自清,清者心意定。養氣以道為歸,集義為宗。集義,就是積善,行事合於道義。多行善事,心中無愧,素行合乎神明,清明在躬。

養氣並不是練功時才養,平素皆是養氣時,平時做事合乎道義。養氣不離性,養性就是養氣。煉神化氣,自然有內觸之樂,拳道之妙,難對人言,唯有盤練者自知。站樁也好,打坐也好,功夫到了,自然易骨易髓。

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

03

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

自古以來,成名大家,沒有不重視修身養性的,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白居易體弱多病,至四十歲時已經是”衣寬有剩帶,發少不勝梳“,靠養生之道竟然活到了七十五歲,這在當時可是高壽了。

身體虛弱,知道修煉,病後起修,是中老年人的最佳選擇。白居易三十九歲時已經能達到”坐忘“的程度了,”方寸如死灰,寂然無所思。“心中無一念,猶如吃了人參果一般。時時處處皆可練功,”行立與坐臥,中懷澹無營。“

尤其是臥功了得,”誰知盡日臥,非病亦非眠。“還有坐功”坐禪觀水月,行醉玩風花。“這樣做有什麼好處呢?”千愁萬念一時空“。白居易四十歲左右,母亡女夭,陷於憂傷悲苦,無法自拔,”所以年四十,心如八十人。“

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

04

世人皆苦,要想離苦得樂,一定要認識到心境與健康的關係

世人皆苦,要想離苦得樂,一定要認識到心境與健康的關係。”始知年與貌,衰盛隨憂樂。“怕啥來啥,”畏老老轉迫,憂病病彌縛。“白居易深得修煉的好處,懂得修煉的精髓,”以道心治氣,終歲得晏然。“晏字甚好,有晴朗美好之意。

太陽於人極為有利,平素要利用好的時機曬曬太陽,這叫天灸,比那艾灸還要好啊。比艾灸好,還不花錢。邊曬太陽,邊站樁步,雙目垂簾,靜守片刻,待得口中生津,吞津下嚥。與此同時,眼觀鼻,鼻觀心。呼吸自然,細勻綿長。

功夫是會不斷提升,不斷精進的。逐漸學會由自然呼吸,誘匯出胎息,真息,感覺到內裡有物了,即真氣萌動,即用神去守住它,神炁相抱,其樂無窮。剛開始,就用無為法,就那麼若有若無,恍恍惚惚,守著就是了。這就如同吃人參果一般。

白居易的“閒心對定水,清靜兩無塵”講述了忘我境界

05

更難得還是那個零,無極,一念不起,一心清淨,真到了這個境界,就什麼都明白了

靜極而動,此時的動不是妄動,聽著炁的變化而動,命意源頭在腰隙,刻刻留心在腰間。聽著氣的下行,行至腳底湧泉,再慢慢聽著它,前降後升,升至頭頂。那我們練勁的時候,不再往頭頂上送,而是由肩井順手臂而下,經曲池,到手到指顛。

動功練習,外三合,手的出入,足的進退,身的旋轉,在上下協調的起落開閤中,練成一體。多少人小瞧了這個一,周身一家,這是多少年的功夫擱進去才行的。更難得還是那個零,無極,一念不起,一心清淨,真到了這個境界,就什麼都明白了。

習練純熟,可以明三節,一般把身體分為上中下三節,分成根中梢三節更能突出次第來。如此一分,有利於講解,如何練如何運用於實戰,更清晰明瞭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練至純熟,還是要往周身一家盤練,這個大目標不能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太極與養生

歡迎批評指正。

Tags:養氣白居易練氣筋拔太極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