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謝靈運以詩風穿越千年,並化作了浙江詩壇的一抹“詩魂”

由 觀復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3-01-21

簡介這也只能說明在宋至明代長時期以內,謝靈運仍然是對浙江地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經典作家,而不是浙江詩壇中類似於江西詩派那樣的“一祖三宗”,也很少見到浙江地域有詩人或詩歌流派在詩歌接受上真正地對謝詩“辭”“意”有所借鑑和學習

尋幽探奇怎麼押韻

謝靈運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一顆璀璨的明星,其詩歌在中國文學史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人們對謝靈運其人、其詩的關注,在他所處的南朝時期便開始了。從浙江地域詩歌的發展史來看,浙江地域的詩歌源遠流長且詩學成就非凡。在古代浙江地域詩學史上的地位來看,謝靈運毫無疑問是浙江地域詩學史上的重要詩人,為詩壇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謝靈運以詩風穿越千年,並化作了浙江詩壇的一抹“詩魂”

一、詩歌陣地——古代浙江地域詩歌

如果說中國古典詩歌作為中國文學史滾滾星河中璀璨的明星,那麼浙江古代詩歌這顆明珠必定在這條長河中閃爍著耀眼奪目的光彩。

浙江地域位於長江經濟文化帶和東南沿海經濟文化帶,因其地理位置優越,經濟文化發達,生產物資富裕,自然風光秀麗優美,所以浙江自古以來就是人文薈萃,文學繁盛之地。因此,浙江也成為瑰麗多姿的古典詩歌園地的中心陣地。

首先,從浙江地域詩歌的發展史看,浙江地域詩歌源遠流長。浙江地域雖然不是處於常被設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中原之地,但其詩歌發展源頭卻是早在先秦就萌生了,並且一代又一代地湧現出大量的著名詩人。浙江是古代詩歌史上最早的文明搖籃,並持續不斷孕育出一批又一批的時代詩人。

其次,從浙江地域詩學的成果來看,古代浙江地域的詩學成就非凡。這體現在古代浙江龐大的詩人數量和浩如煙海的詩歌作品兩方面,在浙江地域詩學家所編之詩歌總集、詩話、詩鈔中可見一斑。

除此之外,據資料顯示,浙江地域在唐代已經成為文化中心,且浙地詩歌數量在宋代以後就幾乎佔全國詩歌總量的 25%——30%多,明、清兩代江浙詩人和詩歌加起來幾乎佔據全國總量的 50%。

更不用說那些散落在的歷代詩歌總集之外而未曾納入統計的浙江詩人和浙詩作品,甚至那些非浙江本土籍貫卻與浙江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出色詩人,他們因為任職、宦遊、漫遊、隱居等種種原因到浙江生活,對浙江地域的風土人情或地域文化展開聯想和想象,並創作了有關浙江地域的詩歌作品。

由此可見,古代浙江地域詩歌確是一筆豐富的詩學寶藏,在中國古代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綜上所述,古代浙江地域詩歌有著源遠流長的發展歷史和輝煌的成就,浙江詩壇因此成為古代地域詩學陣地的中心。

謝靈運以詩風穿越千年,並化作了浙江詩壇的一抹“詩魂”

二、謝靈運與古代浙江地域詩壇

謝靈運(385—433),世稱“謝康樂”,祖籍本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因其出生地為浙江會稽始寧(今浙江上虞縣南、嵊縣西北),後又遷居會稽(今浙江紹興、上虞一帶),並且一生中主要在浙江(永嘉、始寧)遊歷,創作了大量寫浙江山水的詩歌,所以在世人心目中謝靈運被預設為浙江詩人。

浙江山水與謝靈運互相成就,是浙江秀麗的山水風光給了謝靈運以山水詩名震天下的契機,同時浙地詩壇也憑藉謝靈運的聲名和影響吸引了歷代浙江詩人和寓浙詩人書寫浙江山水。

他們中有一些人以謝靈運為精神風向標,在浙江地域傳承謝客風采,他們對謝靈運的接受或表現為對謝靈運在浙江的事蹟進行追憶、詠歎和引用,或表現為在創作上對謝靈運的浙江地域詩歌進行效仿與接受。

可以說,謝靈運在歷代浙江地域詩壇中的地位長盛不衰,是具有“母題性質”的地域風神。南朝時期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並不以浙江地域為參照系。謝靈運在其所處的晉宋時期是公認的傑出詩人,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也早在南朝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從他們對謝靈運的接受情況來看,主要是對謝靈運山水詩的接受:感性上表現為對謝靈運山水詩進行審美品悟和學習模仿,例如在謝靈運同謝瞻、謝惠連、劉義隆等宗族親友和文士之間以文義相會的詩歌酬唱交往活動中,謝靈運詩歌對當時的賞識者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而在謝靈運之後與其有著相同審美旨趣的南朝詩人如鮑照、謝朓等,在鑑賞謝靈運山水詩的同時也不斷借鑑其創作技巧;理性上則表現為對謝靈運山水詩的風格、技法、地位和影響等方面進行批評與理論研究,例如沈約、劉勰、鍾嶸等文學評論者對謝靈運詩歌作品所作的研究性的深入解讀和闡釋。

由此可見,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文學自覺的時代,南朝時期謝靈運詩歌的讀者同時也是極具文學的個性創作者和文學評論家,但是南朝時期詩人也注重對當時傑出詩人的接受,例如在文學批評和創作方面對謝靈運詩歌的學習與模仿。

然而,南朝時期詩人和詩論家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主要還是延續著中國古代詩歌史這一條傳統大脈搏展開的自覺性文學接受,即把謝靈運詩歌批評接受納入到從先秦詩騷發展到南朝時期的經典傳統體系中去。

因此,南朝時期對謝靈運詩歌的地域性接受並不明顯,謝靈運詩歌在浙江地域的接受也主要在南朝以後的朝代。唐朝時期詩人對謝靈運詩歌開始出現有意識的地域性、傳承性的詩歌接受,即浙江籍詩人或到浙地為官的詩人有意識地繼承謝靈運詩歌審美精神及其山水詩的藝術風氣。

此外,由於謝靈運永嘉之遊及其永嘉山水詩已成為浙江地域文學中的經典組成部分,因此唐代還有許多非浙籍詩人曾因出遊或出任永嘉從而創作了效擬謝靈運山水詩的作品,這種擬古現象也可以作為唐代浙江地域對謝靈運詩歌接受的典型範例。

謝靈運以詩風穿越千年,並化作了浙江詩壇的一抹“詩魂”

三、宋以後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

宋、元、明時期浙江地域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延續了唐代的題詠模式,值得重視的是,自宋代開始到明朝時期浙江地域對謝靈運的接受人文性增強了很多。

尤其是宋、明兩代的文人、官員和當地的清流、望族,他們在浙江除了追隨謝客遊蹤而緬懷先賢並效仿其尋幽探奇、模山範水的詩風以外,還特意造訪與謝客相關之名勝,興建、重修康樂祠堂與亭臺樓閣等以祀謝靈運千秋詩魂。

總而言之,宋以後的浙地文人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更多還是呈現在追思與憑弔懷古的人文情懷層面,只是在題詠永嘉山水和謝客所到之名勝古蹟時會很自然地提及謝靈運,並沒有明確地在詩歌創作上對謝靈運詩風有所傳承。

這也只能說明在宋至明代長時期以內,謝靈運仍然是對浙江地域文化產生重要影響的經典作家,而不是浙江詩壇中類似於江西詩派那樣的“一祖三宗”,也很少見到浙江地域有詩人或詩歌流派在詩歌接受上真正地對謝詩“辭”“意”有所借鑑和學習。

總體而言前代對謝靈運詩歌在浙江地域的接受還主要是從精神文化層面來展開的,即在旅居浙地永嘉或遊歷謝客名勝景點時與這位山水詩鼻祖集結某一瞬間的時空關聯,順勢在聯句間提及謝靈運,吟詠其風流事蹟以表傾慕。

在清代浙地謝詩接受的活動中也不乏這種詩歌文字例如《兩浙輶軒錄》和《兩浙輶軒續錄》中的浙江詩人對謝靈運的緬懷與憑弔。

清代浙地詩人有意造訪謝靈運遊覽過的著名景點,字裡行間表現了對同鄉前輩的崇尚之情。可以看出他們對謝靈運詩歌藝術境界與品格的肯定與嚮往,不少詞語也是對謝詩的化用。

相比清前而言,清代浙江地域對謝靈運詩歌的接受情況是更為可觀的,因為清代浙地詩人對謝詩的接受並不止步於走馬觀花式的泛遊景點以題詩吟詠謝靈運的事蹟來點染詩韻,而是在創作中做到了真正的師法與師心。

他們從詩歌風格、理念主張和創作技法等方面具體地學習謝靈運詩歌,並且在謝詩接受上體現出對鄉邑先輩的追崇。由於清代浙江地域詩人對謝靈運詩歌的心摩手仿,因此從客觀上推動了謝詩的傳承與接受。同時,在他們模擬、學習鄉邦先賢的過程中,也深化了清代地方性文學寫作的意義,使文學接受創作在清代主流詩壇之外的一隅綻放光彩。

謝靈運以詩風穿越千年,並化作了浙江詩壇的一抹“詩魂”

結語

浙江地域的本土詩人對謝靈運及其詩歌藝術的尊崇一直延續到了清代時期,這些文人墨客與謝靈運有著相似的人生經歷或志趣、性情,於是他們在故鄉遊覽山水之際,有意識地在詩歌作品中吟詠鄉賢謝客風采,或在具體的詩歌創作中效法謝靈運。這些作家也在詩歌作品中寄託了鄉邦後裔對鄉園文學得以在文學史上傳承的意願與情感,成為詩壇中的一股清流。

Tags:謝靈運詩歌浙江地域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