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由 初衣勝雪 發表于 人文2023-01-19

簡介比如這首詩,立冬節氣,菊花開得茂盛

忍飢挨餓月是幾月到幾月

立冬節氣美詩五首:正似花重九,休論月孟冬

雖然農曆的十月,十一月,十二月,被稱為冬季,但那是習慣上的。實際真正冬季的開始,是以節氣“立冬”時間點作為劃分,其依據,卻是古中國先進科學的天文地理學。

太陽對於地面,是一種相對恆定的存在,以太陽在地面的週年軌跡,劃分年與四季,具有穩定和恆定性。立冬,就是太陽直射在地球赤道和南迴歸線上的某個穩定的時間點,古代人雖然不知道地球是圓的,但是卻知道太陽光在地表的軌跡是恆定的,是日,是時,為立冬。

立冬,標誌著傳統冬季的正式來臨。雖然很多地方,秋色深濃,甚至還有晴暖的太陽,但是不可否認,天氣總體轉寒,大部分物種,進入了蕭條期,藏伏期。山林中,動物們貯備過冬的糧食,漸漸活動少了,農業上,秋收基本結束,萬粒歸倉,進入相對的農閒期。

大地安寧,沉靜,迎接霜雪的到來。而冬天的霜雪,固然蕭條寒冷,實則是另一種形式的降水和水源,緩慢滋養土地,為春天的蓬勃做足準備。

立冬在古代是一個大節氣,是四時八節之一。所謂四時,就是一年四季,所謂八時,是指的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四季的輪迴固然是依照太陽在地面的軌跡,但那種週而復始,卻頗為神秘,是為天道。故而天子,在立冬日,會舉行盛大的迎冬儀式,敬畏神秘力量,並代表神秘力量,主宰人間事物。所謂天賦皇權,就體現在這些儀式裡。

而普通人的迎冬,分明著冬季的到來,安排關於冬天的事宜,收藏糧食,規劃來年的耕作,保養身體,對抗漫長的嚴冬,並在冬天裡尋找樂趣和生機。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唐朝·李白《立冬》

這首詩是否是李白寫的呢?應該是否定的,因為這種清新的詩風,應該是宋明時代的作品。

一,李白的唐朝,氣候偏暖,立冬節氣,還不到霜雪凍住毛筆的時候。

二,李白當然有居住山林寺廟的經歷,從年輕時在四川,行走在蠶叢古道間,到後來隱居廬山,高山上的立冬,或有冰凍寒霜,但是年輕時的李白氣盛,不寫幽麗的詩句,晚年的李白更加狂放,這種小美好,小氛圍,倒是白居易式的,不是李白的風格。

三,墨花的用法,沒有出處,而“恍凝雪滿前村”,是

宋式

的雅興,因為宋朝的鄉村建設明顯好於唐朝。而這首詩裡的那種閉戶對著畫卷聯絡起雪滿村的想象,也是宋朝式的。

所以這首詩,不是李白的作品。

但是這首詩,還是頗美的。

對著凍了的毛筆,懶得寫新詩,火爐上,溫著酒,因為天寒地凍,所以時時喝上一口。

喝多了,就著凍住的毛筆,在紙上恣意作畫,那黑白的墨跡,留白或者飛白甚多,彷彿是雪蓋住了村莊。而窗外,想必若能遠眺,一定也是雪滿前山。

實際上,這是一首冬雪詩,應該是在寒冬臘月的季節,而不是立冬早冬。

宋明之後,氣候轉入小冰期,立冬時節,或可有雪寒,大雪封山,圍爐詩酒。但是這不是立冬的常態。

李白如果寫立冬,以他的才情,獨立萬山,必定更加洗練磅礴。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霜降向人寒,輕冰淥水漫。

蟾將纖影出,雁帶幾行殘。

田種收藏了,衣裘製造看。

野雞投水日,化蜃不將難。 ”

中唐 · 元稹《詠廿四氣詩 立冬十月節》

唐朝的立冬,是一種怎樣的景象呢?元稹的二十四節氣詩,是描寫的以長安和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帶,更具有代表性。

此時還沒有雪哦,只是晚秋的霜降,到了初冬立冬時節,更加普遍。早上起來,一地白霜,證明夜晚凌晨近地面溫度,降至零點,才有霜的出現。

這個時候,北方某些地方,也會出現水面結冰的現象,薄冰覆蓋在水上。

但是這些都是短暫的,是證明立冬,冰凍開始出現,而不是封凍。那霜凍會在白天氣溫升高時解開,而空氣裡的寒意,標誌著正式進入冬季。

天高氣爽,不獨晚秋,早冬是一樣,且更明淨空闊。

那月亮升上天空,彎彎而皎潔,時而有雁陣南飛,點綴在高遠的夜空上。

立冬田園的景色,相對蕭條,因為莊稼都已經收割收藏,而這樣的農閒季節,家家戶戶正好趕製冬衣,做好的冬衣,因為還有時間悠閒,比比對對,裁裁剪剪,頗費思量和手工。這是在為國冬天做充足的準備。

那些大型的野鳥,現在都隱藏不見了,聽說它們飛往南方的海邊。

而南方的海邊,也是有著鳥類花紋的貝殼,此時在生長,據說,這種貝類是投海的鳥類所化哦。

早冬時節,也是魚蝦貝類豐收的季節。這些美麗的海邊貝類,也會送往長安,在餐桌或者贈品中,看到這些美麗的貝類,讓不能遠遊的人,在漫長的冬天裡,生出多少想象和樂趣。

那麼這首詩可以看到,唐朝中原地區的立冬,霜重雪少,冬閒的鄉村,別有一種人間富庶溫柔。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黃菊一何好,持觴惟爾從。

名應稱晚秀,色豈為人容。

正似花重九,休論月孟冬。

霜威佔清曉,直欲犯其鋒。”

宋 · 朱翌《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 》

菊花雖然是晚秋之花,但是晚秋和早冬,氣候接近,往往菊花也會盛開在早冬十月。

比如這首詩,立冬節氣,菊花開得茂盛。

那黃色的菊花開得何其茂盛,我端著酒杯,滿眼滿心都是你。

這晚開的菊花,應該稱為晚秀,只是宋朝黃色為帝王之色,所以許多人迴避器物衣裳上使用黃色,但是隻有菊花無所顧忌,開出絢爛的黃色花朵,笑傲寒風。人們對著菊花,帶入自己,那絢爛的黃色的衣裳,還是想想吧。

不過宋朝人也有補償的方式,不能穿黃,那麼喜歡黃色的花總沒有錯把,比如黃牡丹,黃梅,黃菊,黃荷花。

滿地菊花,彷彿還是在重陽節的美好日子,不要告訴我,今天已經立冬哦。

那冬天的寒霜,落遍了清晨的園林,只有菊花傲然,就這麼直面風霜,彷彿要和霜寒鬥鬥。

菊花入冬而成為冬花,色澤清貴,品格堅韌,菊花尚且如此有生命力,看菊花的人,自然提升了心氣,要像菊花一樣,不畏霜寒。

那麼這首詩,也大致說明了宋朝江南地區的立冬,宛如晚秋,菊花茂盛,早上有重霜,但是還不到冰雪嚴寒之時。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山城並水寒較早,鴛瓦新霜寫花草。

五朝三朝風蕭蕭,九日十日雲飄飄。

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小窗倚徙片時間,有美人兮隔江水。”

宋 · 張侃 《立冬後述情 》

這裡的山城不可考,但是總還是長江沿岸的城鎮。

這山城靠水,水汽和天寒互相作用,所以立冬之後,這裡寒溼氣重,經常早上會有霜,那屋瓦上的白色的霜,彷彿是流瀉下來,潑在了地上的野草閒花上。

這裡三日五日就有風,風聲蕭蕭,好個天籟。

這裡九天十天,就可以看到藍天白雲,在天上自在遊走。

秋天歸去,冬天就這麼輕輕來到,但是風雨寒冷,也遮不住萬山蒼翠之美啊。

我站在早冬的山城樓上,看著山水如畫,很想和心愛的人一起登高望遠,只可惜,她和我隔著漫漫江水。

這首詩,明麗中有淡淡的惆悵,那個美人是誰呢?

我和你相思相望不相親,同飲一江水。

這真是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在立冬裡寫來,別有韻味。

愛一個人,不是共富貴,而是冷的時候,你在牽掛誰,你在支撐誰。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悽風浩蕩散茶煙,小雨霏微溼座氈。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裝綿。”

南宋末 · 仇遠《立冬即事二首 其二 》

南宋國都南移至杭州,所以立冬的景色,多半是典型的江南風物和氣候。

立冬的時候,往往大家會相聚一起。

有茶有朋友有熱鬧,當然過得輕快,戶外亭子的茶話會,想必也生動,並不覺得冷。

可是散場的時候,天空飄了小雨,寒意逼來,大家也就散了場。

我怎麼知道,今年的寒潮來得這樣早?

往年這個時候,只穿夾衣就夠了,可是今天,真把俺凍了一回,這天氣得穿棉襖啊。

那麼立冬節氣,也是寒暖交替,氣溫落差大的時候,晴朗的時候,十月小陽春,溫度可以上到二十多度,一有風雨寒潮,溫度迅速跳水。而且白天和入夜的溫差也極其大。

所以立冬之後,人們要多備點衣裳。雖然春捂秋凍,但是對於中老年人,這樣的氣候,委實容易傷風感冒。

那麼立冬節氣,也是該準備棉襖的時候,雖然此時少雪,但是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流域,水氣溼寒,那種溼冷,更容易致病。

立冬五首:秋將歸去冬又至,寒色不遮萬山翠

立冬節氣,強調了從此進入冬天。所以雖然有著十月陽春,十月小春天的美景,還是要注重防寒,適應冬天的來臨,守望春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立冬節氣美詩七首賞讀,北方是孟冬寒氣至,南方是十月小春天

晚秋夕陽美詩四首賞讀:夕陽偏麗晚秋天,漁舟滿載夕陽歸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初衣勝雪

Tags:立冬菊花節氣李白這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