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這些細節,機關人不能忽視

由 黨員生活 發表于 人文2023-01-19

簡介一次,第二天要開會,筆者讓一名工作人員通知,可第二天人不齊,筆者問他怎麼回事,他卻說“反正都發了簡訊”

因私請假是什麼意思

今天,黨參君分享幾個小故事,聊聊那些機關人容易忽略的小細節,並指出如何改正。

這些細節,機關人不能忽視

行為細節篇:

咣噹一聲,眾人側目

不要遲到。

這是機關人的基本素養,是紅線,輕易不要逾越。有的人生活中散漫慣了,上班之後也是這個作風。開會遲到,上班遲到,藉口多多。

其實再忙、再有事也不差那麼幾分鐘。從做事的角度說,守時是一種端正的工作態度,不守時的人很難被領導和團隊信任。

從辦公室或會議室出來時不要使勁摔門。

這是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但確實有很多幹部忽視。

有時大家開著會,個別人出去打電話、上廁所,信手那麼一甩,咣噹一聲,眾人側目。從別人的辦公室離開,也應該注意輕關門,尤其是夏天的時候有過堂風,門一開風一抽,力量很大。

事實上,人的修養更多體現在微小的細節中,體現在對周邊人的謙讓和照顧上。

這些細節,機關人不能忽視

請示報告篇:

能當面彙報儘量不打電話

有事需請示時,儘量當面彙報,不打電話。

當面彙報可以有面對面的交流,方便溝通意見。此外,領導要做決策也需要時間去思考,打電話承載不了這個任務。

因私事向上級請假,儘量要提前。

“請假”本身就意味著“請示、給假”兩種含義:你請,別人給,程式上不能錯。不要發簡訊簡單告知,更不要先斬後奏。

比如筆者就收到過“我明天要出去旅遊”這樣的請假簡訊。這不是請假,這是通知。不同意吧,人家票都買了;同意吧,有一種被綁架的感覺。

不只對過程負責,更要對結果負責。

一次,第二天要開會,筆者讓一名工作人員通知,可第二天人不齊,筆者問他怎麼回事,他卻說“反正都發了簡訊”。接著,他又說對方沒回簡訊。這就意味著,在不清楚對方是否收到簡訊的情況下,他就不再過問事情了。

這種“你讓我做,我也做了,至於結果和我沒關係”的思想要注意避免。做事,做了不是目的,做到位、做到最佳才是目的。

養成反饋過程和結果的習慣。

比如,有時筆者把檔案轉給某人落實,他領完檔案後很長時間都沒回訊息,筆者也不知道他能不能落實,怎麼落實的,有沒有困難,還要去找他問。

另外還有些事情是層層落實下來的,上級領導安排到直接下級,再安排到具體工作人員。反過來也是層層負責,上級領導會找直接下級問結果,不會找具體人員問。所以及時反饋、掌握進度是很重要的。所以緊要的工作要馬上反饋,不緊要的工作在適當的時間節點進行反饋。

這些細節,機關人不能忽視

處世為人篇:

比起“滑頭”,領導更喜歡真誠的人

工作中,犯錯後要先承認,然後再講述理由。

筆者見過有些機關人,一旦被發現工作出了紕漏,總是不斷地強調客觀的原因。

筆者理解他們的感受,出錯了,怕給領導留下壞印象。但問題是,這樣的態度恰恰是領導最反感的,覺得你這是在推諉搪塞、逃避責任。

要敢於表現真實的自己。

機關人事關係複雜,有些人會有害怕露怯的心態,可能會表現得謹小慎微。但若是總試圖讓別人看到好的、不看到壞的,那也不好。

在別人心裡,那些過分油滑,在自己面前一直戒備的人,是不足以信任的,太完美了反而假。年輕人都會犯錯,只要認真、坦誠面對,錯誤也是進步的開始。

不拿人情來替代規則。

筆者剛上班時有過這樣的教訓——

“那時我從A科室調到B科室,A科室組織一個會議忙不開,找我幫忙,我想的是大家相處的不錯,部門之間應該互相配合,就去了。當時B科室的領導沒說什麼,但後來他提醒我,說如果你是利用業餘時間幫忙,沒問題,但在工作時間,就應該走正規渠道,而不是你自己擅作主張。”

之後想來,工作時間,大家的確不能完全按照感情和喜好用事,該講的程式和規矩得講,該有的界限得有。

這些細節,機關人不能忽視

工作方法篇:

正常詢問被“反問”,很堵心

凡事不能想當然。

人都有思維慣性,“我想應該是這麼回事”是靠不住的。

比如筆者問某個同事,“你材料上寫的這段,確實是出自某某領導講話嗎?”他隨口說:“我覺得是。”筆者回去一查,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工作中因為想當然造成的失誤特別多,所以別依靠自己非常有限的經驗去處理,忽視應當進行的查證和檢驗。

不要經常用反問句或者設問句。

這些句型具有攻擊性,特別容易招致反感。比如筆者問某人:“你通知某某開會了嗎?”他回答道:“我通知他辦公室主任了,這沒什麼錯吧?”這個回答就特別叫人堵心。因為問起這件事,並沒有責怪他的意思,他這樣撇清自己,反而起了反作用。

END

Tags:筆者科室工作請假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