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你有權選擇繼續和放棄

由 蘭馨談婚姻 發表于 人文2023-01-18

簡介02原生家庭對自己不幸負責,是自己對自己生活的逃避,也是意識自己開始成長的開始當我們選擇去怪罪原生家庭的時候,就是接受因果論,我的當下不幸福都是原生家庭的事情,原生家庭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的不幸也是無法改變的一種結論

不知不覺的嘆氣是怎麼回事

一個40歲的男人妻子給他離婚了,他跑到自己的父母面前,咆哮地對父母說,都是因為你的錯,才導致我現在的婚姻的失敗。

一個43歲女人聽了心理學的課之後,發現自己原來生活的家庭居然是那樣的恐怖,媽媽從來沒有給過自己界限,進屋從來沒有敲門,導致現在自己對異性也沒有界限感。

一個36歲的女人男人出軌了,哭訴說,都是我的媽媽經常告訴我男人沒有東西,都會出軌的,現在我的男人真的出軌,我還要為男人出軌負責,這樣公平嗎?

有很多這樣的案例,人到中年之後,過得不幸福,很痛苦,開始找原生家庭算賬的,把自己的不幸福歸結都是父母的過錯導致的。原生家庭真的要為當下的行為買單嗎?原生家庭真的要為當下自己的行為負責嗎?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你有權選擇繼續和放棄

01原生家庭是否對你現在的不幸負責

原生家庭是一個人最初的生活的家庭,當有了新的家庭之後,自己就要給原生家庭分離出來。

開頭講的三個案例,都是我來訪者,他們非常的困惑,決定當下的不幸福都是和原生家庭有關係的。

原生家庭對我們每個人的都有影響,影響不僅僅都是負面的,也有積極面的影響。雖然有很多不幸福的原生家庭,正因為不幸福的影響,導致自己會珍惜當下的幸福。這樣的影響是反向的影響。

曾經有一對雙胞胎,媽媽是妓女,爸爸是酒鬼,兩個孩子長大之後,老大成了一個成功人士,老二變成了酒鬼。當有人問老大是什麼導致你如此的成功的,他的回答是,我有那樣的父母,我能夠怎麼辦呢?

同樣的問題問老二的時候,老二的回答和老大一樣,我有那樣的父母,我能夠怎麼辦?

同樣的環境之中,為何有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呢?

心理學上有兩個理論,一個是因果論,一個是目的論。

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因果論”,就把你的不幸全都歸到了過去,甚至是別人身上。

他說:“人的童年以及過去的經歷會影響我們的潛意識,甚至整個人生”。也就是說,你可以放心大膽地甩鍋了!

阿德勒的目的論是說:「無論之前的人生髮生過什麼,都對今後的人生如何度過沒有影響。」決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時此刻」的你自己

目的論是你所有做的事情到底是為了什麼呢?你希望有什麼樣的結果?想要有什麼要的改變?你可以為這個改變做些什麼?

目的論告訴我們,我們都是在為了自己所追求的目中目的而活著,決定我們的當下的生活的,不是過去發生的事情或過去的經驗體驗,而是我們對這些事情賦予的意義,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而是沉浸過去的束縛和糾纏之後,我們將無法突破和改變現狀。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你有權選擇繼續和放棄

02原生家庭對自己不幸負責,是自己對自己生活的逃避,也是意識自己開始成長的開始

當我們選擇去怪罪原生家庭的時候,就是接受因果論,我的當下不幸福都是原生家庭的事情,原生家庭是無法改變的,那麼我們的不幸也是無法改變的一種結論。

同樣的一種解讀,也是自己在不幸的時刻,自己已經在困境之中,渴望改變自己的當下,但是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的之後,我們的潛意識會遵從逃避機制來保護自己,只有去指向父母的過錯,減少對自己的愧疚,這樣自己都可以不用對自己事情負責了。

從過去沒有意識到這些和原生家庭有關,當自己成長之後,發現和原生家庭有關,逃避機制的開啟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當開啟之後,無論如何去抱怨自己的原生家庭,都無法改變自己的當下的狀態。

意識到自己依然接受原生家庭的影響,這個就是一種拐點,也是新的開始。

那個40歲離婚的男人,咆哮了父母之後,對父母進行的攻擊之後,開始審視自己對婚姻的過錯,他開始重新對自己的婚姻負責,雖然離婚了,他依然對自己孩子,前妻不離不棄,並且開始了換個活法,這個也是一種新的開始。

面對一個事情的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同樣也有壞的一面,關鍵在於你是從哪裡摔倒,在哪裡爬起來的。

無論你的過去是如何,只要你當下願意重新開始,都是一種個人成長的開始。

原生家庭對你的影響,你有權選擇繼續和放棄

03你有權利選擇重複你原生家庭模式,同樣你也有權力選擇你新的家庭模式,你才是你生命的專家,你才是你生命的主人。

一個人的一生有三次成長的機會,第一次是原生家庭的成長,你或許只能被動地接受你的父母,父母的好壞都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我們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生命到來都是經歷過千軍萬馬的競爭而來的,男人的精子有數萬個,唯獨只有一顆和卵子結合,這個就是競爭才能夠來的,所以我們都是最好的那個。

第二次就是我們元件的家庭,我們有權可以選擇自己的伴侶和過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是你重新改寫你生命的軌跡的開始,也是你開始對自己負責的開始。

第三次成長就是當父母,如果我們不想成為父母那樣的人,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生活方式,你可以在你的家庭中,制定你想要的標準,你想要的生活模式。當然你也有權利繼續你原生家庭父母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你的孩子,這些都是你的權力。如果過去你的父母是無意識地去傷害你的,此刻你去重複他們可是帶著意識的。

如果第一次選擇的時候,你沒有很大的挑戰性,你沒有力量去違揹你的父母,但是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的生命之中,你是有力量的,你是有選擇性的。

此刻的你,有沒有清晰地描繪出來你想要的畫面呢?我們不要說自己不想要的家庭是什麼?我們只需要告訴自己,我們希望的我的家庭是什麼?

我在結婚的時候,我不斷地告誡自己,我要的老公會尊重我,我可以選擇工作或者不工作,我都要我的老公支援我。婚後我的生活真的奇蹟地發生了,我的老公對我很尊重,他可以接受我工作和不工作的。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是合作完成的,這都是我想要的生活。

人的潛意識具備很神奇的力量的,只要我們每天告訴自己,我要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需要做些什麼讓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

我需要做些什麼讓我日子過得更順心?

我需要做些什麼讓我家庭更和諧?

當我們遇到困惑的時候,我們堅信可以依靠我們的智慧去解決問題?

當我們帶著目的去生活,帶著自己的需要,帶著自己期待,為了這樣的生活,去改變自己,去提煉自己,都會夢想成真,只要有成功的人改變,有例外的發生,就會有更多的發生。

人可以從一小步地改變,如同滾雪球一樣好的事情都會越來越多的。

Tags:原生家庭自己父母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