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歐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1-17

簡介阿比丘住宅和門前的道路共同構成了歐姬芙的世界,這裡既是家也是起點,歐姬芙正是從新墨西哥州開啟了之後一系列環球旅行

怎麼從避難所到風盲之地

歐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歐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歐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歐姬芙的新墨西哥州荒野

歐姬芙1930年畫下的新墨西哥黑色梅薩風景

作者:何佩群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副教授

瑞士巴塞爾的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開館二十五年來,一直是瑞士訪問量最多的藝術博物館,博物館創始人貝耶勒夫婦被讚譽為“戰後最偉大的藝術品交易商”。貝耶勒基金會博物館將2022年的首展獻給了“美國現代藝術之母”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1887—1986)。歐姬芙是目前創下最高市場價格的女性畫家,她的《曼陀羅花(百花1號)》2014年以4430萬美元售出。本次展覽展出了她約80件作品,較全面地回顧了歐姬芙的創作生涯,包括早期的抽象畫、花卉、得克薩斯風景和紐約城市風光主題的作品,以及具有新墨西哥州荒野和多元文化特色的晚期作品。

“美洲之月”

1918年,歐姬芙應著名攝影師和畫廊老闆斯蒂格利茨的邀請來到紐約。斯蒂格利茨此前已經成功策劃過歐姬芙的畫展,兩人相戀,1924年結婚。此後,歐姬芙開始創作非凡的大尺寸花卉系列,進入了藝術生涯的第一個高峰。在家庭奶牛場長大的歐姬芙,對於美國的自然風光一直情有獨鍾,從威斯康辛州的森普雷裡、弗吉尼亞州的夏洛茨維爾、得克薩斯州的阿馬裡洛和坎寧群,到紐約州的喬治湖和新墨西哥州的荒野,大自然一直是歐姬芙藝術創作的靈感。

英國作家D。H。勞倫斯稱新墨西哥州為“美洲之月”,勞倫斯夫婦1922年曾打算在新墨西哥州的陶斯長住,勞倫斯在此不停地修訂作品,但日益嚴重的肺結核迫使他三年後不得不返回義大利的佛羅倫薩。勞倫斯客居陶斯並非偶然,因為20世紀初葉的陶斯和聖塔菲,不僅成為了新墨西哥州頗具人氣的旅遊目的地,而且也成為了藝術家們的聚居地。當時,美國雖然控制新墨西哥州超過六十年,但在普通美國人眼中這塊土地依然陌生而富有異域特色;在藝術家的眼裡,新墨西哥的自然環境、生活方式和印第安風情更是富有原始文化的魅力。

1917年,歐姬芙和妹妹第一次踏上新墨西哥州的土地,此前五年新墨西哥州剛剛成為美國第47州。十二年後,歐姬芙與友人貝克·斯特蘭德再次來到新墨西哥州,並不完全是為了尋找藝術創作的靈感,這更像是一次舒緩情感糾葛的療傷之旅。

此時的歐姬芙無論在經濟、生活還是藝術品管理方面,都已經不再那麼依賴傲慢、苛刻和善變的斯蒂格利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等機構開始定期展出歐姬芙的作品。1929年,歐姬芙和友人登上了聖塔菲鐵路“20世紀有限號”火車。聖塔菲鐵路是20世紀上半葉美國最著名的鐵路公司之一,如今作為慣例設定的餐車,就是其首創的;它還委託藝術家創作了不少西部浪漫主義風格的畫作,不遺餘力地推升西南部旅遊的吸引力。二人從紐約到芝加哥,再向南穿過堪薩斯,最後抵達新墨西哥州東部的洛米火車站,之後前往陶斯,在梅布林·道奇·盧漢的牧場土坯客房中住了五個月。歐姬芙對牧場夜空的漫天星光和屋前盤旋上升的大黃松印象深刻,《勞倫斯的樹》展現的就是這一巍然不動、與世無爭卻又生機盎然的詩意場景,《新墨西哥州的熊湖》則是對陶斯以外地區的探索成果。

1930年,一場將持續多年的嚴重乾旱正向新墨西哥襲來,大量動物面臨死亡,牧場裡四處可見羚羊、公羊、牛和馬的骨頭,歐姬芙的朋友、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曾經抓拍過一張歐姬芙尋找骨頭的照片。歐姬芙將收集到的一桶動物骨頭透過貨運火車寄往東部,這成為了1931年的《牛頭骨:紅、白、藍》的創作素材,這幅在喬治湖畔完成的布面油畫,既可以看成是喬治湖到新墨西哥州的過渡,也可以看作是西南部的精神召喚和情感連結。

《戴著粉色玫瑰花的馬頭骨》(1931)、《公羊頭,白色的蜀葵花》(1935)、《夏日時光》(1936)、《來自遠方,近在咫尺》(1937)等作品,同樣都是名字充滿詩意的骨頭畫。前三者都將骨頭和花放在畫面的中心位置,凸顯了鮮明濃郁的美國西南部特性。1938年2月的《生活》雜誌刊登了四頁紙的歐姬芙專訪,使用了亞當斯拍攝的三張歐姬芙照片,裡面都出現了動物骨頭,藝術家和骨頭之間的聯絡成為了專訪的主線。近在咫尺的頭骨,和尺度微小、退至遠方的山丘構成了一種特別的空間感,明豔的裝飾形式、抽象表現與寫實性結合的畫面,傳遞的並不是普通旅行者的視角,而是近乎神秘的氛圍。歐姬芙受到超現實主義靈感激發創作的骨頭畫,透過近與遠之間的張力,演繹了一種探索內心自我的含蓄主題,為美國西部風光的流行繪畫風格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身心自由

1934年,結束了紐約的精神疾病住院治療和百慕大的療養之後,歐姬芙重又回到了新墨西哥州,而且找到了新居所,就是大門上有一個古老的動物頭骨標記的幽靈牧場。她後來回憶道:我一到這裡,就知道我將住在這裡。歐姬芙在客房租住了幾個夏天。1940年,她將幽靈牧場買了下來。住宅也成為她全新的繪畫主題。

新墨西哥州的紅色山丘、峽谷、沙漠、荒野、岩石,獨特的光線、空間及色調,讓歐姬芙找到了新鮮的創作題材,觸控到西部世界的核心魅力。此際,歐姬芙擁有了身心自由的獨立感。她在自己的第一棟房子裡創作了“黑色之地”和“白色之地”系列畫,“黑色之地”成為了歐姬芙眼中新墨西哥最神聖的地方。

幽靈牧場位於科羅拉多高原,緊鄰美國最大的印第安人保留地納瓦霍族地區,在地貌崎嶇的幽靈牧場,歐姬芙長久地注視荒原中拔地而起的皮德農山。山頂平坦方形的皮德農山是印第安人眼中的神山,歐姬芙反覆描摹,希望用畫筆收藏她所珍視的地標性景觀。開啟新墨西哥州獨居生活的歐姬芙,長期持續地關心在地的慈善事業,與為她工作的西班牙裔婦女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從食物到語言的日常交融與風土人情匯聚成了歐姬芙的創作底色。

1945年12月,歐姬芙從聖塔菲天主教大主教區手裡買下了阿比丘的一處破敗莊園,幾個月後兩件大事接踵而來。1946年5—8月,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為歐姬芙舉辦了非常成功的回顧展,這是該館第一次為一位女性舉辦回顧展;展會還未結束,82歲的斯蒂格利茨因中風去世。歐姬芙在其後的兩年時間裡大多呆在紐約家中處理丈夫的遺產。同時,長達四年的阿比丘住宅的重建工作也在緩慢推進。1949年住宅建成,歐姬芙重回新墨西哥州,畫作《布魯克林大橋》是歐姬芙告別紐約的一個紀念。

這時的歐姬芙,生活中已經沒有了斯蒂格利茨和紐約,她春夏住在幽靈牧場,秋冬住在阿比丘。這兩處居所離研發核武器的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都不遠,“原子彈之父”、反核主義者奧本海默經常光顧幽靈牧場,歐姬芙在阿比丘也建造了地下避難所。阿比丘住宅的牆是玻璃的,有一個視窗可以看見通往聖塔菲的84號公路,1952年起歐姬芙把道路作為畫面的焦點,《平頂山東側道路2號》《穿過風景的道路》《冬日之路1號》等相繼完成。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道路的畫面變得越來越抽象,標誌性作品《冬日之路1號》既是抽象畫,也像塗鴉作品,又有中國水墨畫風韻。歐姬芙曾兩次前往亞洲旅行,且擁有數目可觀的亞洲藝術藏書。阿比丘住宅和門前的道路共同構成了歐姬芙的世界,這裡既是家也是起點,歐姬芙正是從新墨西哥州開啟了之後一系列環球旅行。

1980年代初,高齡又近乎失明的歐姬芙已經很少出門旅行了,為了方便就醫,她在聖塔菲買了一套房子。1986年,她在取名為“太陽與影子”的聖塔菲家中安然離世。安迪·沃霍爾曾採訪歐姬芙,歐姬芙向他講述了新墨西哥州的荒野和她珍愛的家園。不過,她在1976年的自傳中告訴讀者,不要試圖透過那些她稱為“家”的地方來詮釋她的作品。頻繁更換住所、旅行活動豐富的歐姬芙在新墨西哥州停留了四十年,似乎呼應了她對安迪·沃霍爾說過的話:“我一個人在世界盡頭生活了很長時間,帶著自己的東西在田野裡來回走,沒人在乎,這真好。” (何佩群)

Tags:歐姬新墨西哥州聖塔菲牧場陶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