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由 中國青年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2-07

簡介儘管收入微薄,但王建榮老人14年來陸陸續續將修鞋攢下來的積蓄捐獻給了地震災區居民,累計捐款8萬多元,先後資助了100多名貧困學生,他的身殘志堅和愛心善舉感動了很多人

在哪裡資助貧困學生

江蘇省淮安市的王建榮,是一名修鞋匠,今年77歲的王大爺,3歲時患病導致下肢殘疾。為了養活自己,他自學修鞋手藝,自食其力。

儘管收入微薄,但王建榮老人14年來陸陸續續將修鞋攢下來的積蓄捐獻給了地震災區居民,累計捐款8萬多元,先後資助了100多名貧困學生,他的身殘志堅和愛心善舉感動了很多人。今天的遇見你,就讓我們一起走近這位身殘心善的修鞋老人。

一大早,王建榮的修鞋攤剛開門不久,老顧客們就紛紛上門,不大的修鞋鋪,漸漸熱鬧了起來。汪阿姨是老顧客,自從王建榮搬了地方,她幾經輾轉打聽,終於找到了老人新開的鋪位。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顧客 汪誼華:

我們在他家修鞋子有二十多年了,人服務非常客氣。他手藝可以,他這個人真好,像有人著急了,口袋一掏沒帶錢,他說沒事啊,大姐你拿走。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今年77歲的王建榮大爺,3歲時因患小兒麻痺導致下肢癱瘓。1962年,17歲的他隨父母,作為知青,從上海來到淮安區淮城鎮閘北村落戶。為了不給家裡增加負擔,他自學修鞋手藝,並在老淮安城的鎮淮樓路上,擺了一個修鞋攤,從此開始了46年的鞋匠生涯。這輛破舊的手搖車,是王建榮親自設計的,如今這輛鏽跡斑駁的“老夥計”,不僅是他的出門走路的“雙腿”,更是他賴以生存的“飯碗”。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王建榮:

有了它我就可以來回跑了。控制方向也可以控制動力。這就是我的工具箱,我所有攤位上需要用的東西,都擺在這上頭。原來沒有這個小屋的時候,我所有做的東西,都來回背,一天來回背四遍。這個擺東西的設計都是我自己設計的。這個車跟我很有感情了,我現在離了它不行,它現在就是我的動力,離了它我廢人一個。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幾十年的風霜歲月,幾十年的修修補補,將王建榮的一雙手變得粗糙,手指關節突起變形,一雙因殘疾而無法行走的腿,每逢颳風下雨,總是鑽心地疼,但是老人那顆善良而火熱的心,卻見不得別人吃苦受困。2008年,汶川地震,看到電視上一幅幅災後畫面,他坐不住了,帶著一張張零錢以及存摺“湊”出來的4000塊錢,趕到了當地的紅十字會。當聽說王建榮要捐出4000元時,工作人員深深地被眼前這位殘疾老人感動了。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王建榮:

人家很客氣跟我講,老爹你有什麼事情?我說我想捐款,他一愣,你要捐多少啊?我就舉4個手指頭,別的話也沒說,因為那塊人很多。捐40啊?不。400啊?不。不是的。那你捐多少?我說捐4000,但是我跟你說開了,我不記名,不要你們宣傳。不要登報紙,我就這三樣條件。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靠自己做慈善”,這意味著王建榮捐出的每一筆善款,都來自這一筆筆不起眼的修鞋錢。早上七八點開始修鞋,晚上五六點左右收工,一天最多修幾十雙鞋,一雙鞋的“利潤”只有塊把錢。

王建榮:

現在許多年輕人消費觀念變了,都有錢了,要好看,稍微壞了一些就不要了,現在修鞋子的基本都是中年人、老年人。一天三十、二十也有,五六十、七八十也有,這個東西很難說,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生意,一個月的話有一千幾百塊錢,還是弄得到的。平均三四十、四五十塊錢一天還是有的。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汶川地震4000元、雅安地震2000元、魯甸地震2000元、給村裡特困戶捐款捐物、長期資助貧困學子,累計幫扶特困學生100多人,王建榮用一針一線的微薄收入,在短短十四年間,累計捐款8萬多元。老顧客王國樑老先生,與王建榮相識多年,談起老友無私捐助的善舉,老人家打心眼裡感到敬佩。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顧客 王國樑:

像現在給你弄一個鞋子,整個針線全部上的話,也不過才十來塊錢,像我這個弄弄的話,他有時候都不收錢。有時候收個塊把兩塊錢,但是他點點滴滴攢下來七八萬,像一般人家,像他這樣的生活困難的人家,也屬於一筆鉅款了。

將心比心 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王建榮老人捐出的每一分錢,都來自一筆筆不起眼的修鞋錢。修一雙鞋的也就賺個塊把錢。四十多年的修鞋生涯,王建榮也吃了不少苦。這一路,他也受到過社會各界的幫助。所以感同身受,當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老人總是願意伸出援手。

這麼多年,王建榮老人湊好錢了就會到當地的慈善總會捐款,一來一去之間,不斷傳遞著愛心善舉。而許多受資助的學生也早已把他當作了親人。臨近春節,老人資助過的大學生楊文婧,給他打來了影片電話。

臨近春節,王建榮曾資助的大學生楊文婧,給王大爺打來了影片電話,向王大爺問好。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受資助的學生 楊文婧:

爹爹好,現在天冷了,一定要注意保暖,保重身體。特別感謝爹爹之前對我的資助。

王建榮:

你馬上畢業了,走向社會了,有工作了,要更好地團結同志,去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看到有困難的人,你再去幫助別人,就是對爹爹最好的回報了。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六年前,在一次偶然的捐資助學活動中,楊文婧與王建榮大爺結緣,從她上高中起,老人每年固定給她資助2000元,作為學費和生活費。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受資助的學生 楊文婧:

要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的話,我也會繼續像王爺爺學習,像王爺爺一樣把這份愛傳遞下去,盡己所能地去幫助和我一樣的家庭貧困的學子完成學業。

臨近春節,王建榮早早趕到當地的慈善總會進行捐贈。五塊、十塊、一百塊……他仔細數著自己勞動所得,將近一段時間積攢的五百元交給工作人員。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淮安市淮安區慈善總會工作人員 衡志慧:

王大爺他每年都來,來了就是幫助一些貧困生,或者貧困家庭,人家需求的他都會來捐一點。他每次來的時候,錢都要放在他那個舊包裡,那個舊包真的用了很多年了,每次來都是那個舊包,其實他的衣服穿得也很舊的,他真正是很節儉的一個人。

這些年,王建榮的愛心善舉,被越來越多人知曉,越來越多熱心公益的愛心人士,將涓涓細流匯聚成愛心星星之火。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淮安市淮安區慈善總會募捐部部長 張福淮:

王大爺的愛心行動,感染了他身邊的人,這種愛心的活動一個接一個,做慈善的人更多了。

最近天氣寒冷,王建榮原先戶外臨時攤點,沒有任何遮擋,颳風下雨不方便。瞭解到王大爺的實際困難,城管隊員周學禮騎上電瓶車,帶著老人走街串巷,尋找新的地點。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尋找,最終給他在當地的一所中學門口,找到了一處合適的位置,安排瞭如今的這個愛心小鋪。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淮安區城管執法大隊大隊長 周學禮:

下一步我們把這個愛心小屋再提升一下,夏天給他屋裡裝個風扇,冬天有電了再給他弄個取暖器,我們一起把這個溫暖傳遞下去。

傍晚五點半,路燈漸漸亮了起來,王建榮也結束了自己一天辛勤的工作,收拾收拾工具,騎上自己的手搖車,回到家中。

七旬修鞋匠 十四年資助百餘名貧困生

王建榮:

這個事情我會永遠地做下去,做到我自己不能賺錢了為止。我幫助了他人,但是我自己心情好,也可以這麼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心中有光 樸素的生活也幸福

修一雙鞋,幾元錢。而王大爺卻能在14年間累計捐款8萬多元,算下來每年就是幾千元。必須說的是,這筆錢,攢得不容易!這筆賬裡,有王大爺的勤勞,也有他的節省,更有他不求回報的愛心。

王大爺的手藝是修鞋,修好了鞋,穿鞋的人就更好走路。而王大爺的愛心,也讓更多人,特別是更多孩子的人生路,走得更平坦、更溫暖。

而在王大爺無私幫助其他人的時候,王大爺的身邊,也有很多人在關注他、幫助他、加入他。

王大爺的日子,其實如果用物質來衡量,並不算大富大貴,但是,有養活自己的手藝、有相濡以沫的愛人,心中有溫暖的光,這樣的日子,就是幸福的。

(總檯記者 楊瀅 黃成 孫曉璐 周俊 韓磊 淮安臺)

Tags:王建榮王大爺修鞋愛心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