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洋蔥快評|在職稱評審中弄虛作假的校長們何以“通關”

由 消費一訊 發表于 人文2023-01-15

簡介校長、副校長成為職稱評審弄虛作假的“重災區”,表明在一些地方的教師職稱評定中,人情、權力仍很重要,教學能力處在可有可無的地位

怎麼解決弄虛作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評論員 朱文龍

7月9日,江蘇省人社廳在官網上釋出了9起高階職稱評審弄虛作假典型案例的通報。其中,5起中小學高階教師職稱評審弄虛作假案例,4名校長或副校長被撤銷高階教師職稱。

看到這樣的新聞,心中很氣憤。據報道,這五個人透過提供虛假材料、偽造印章證明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職稱。這樣的教師如何能做學生的表率?這樣的校長怎麼能管理好學校?本該公平公正的職稱評定,被這些人搞得混亂不堪。

仔細分析這5起中小學高階教師職稱評審弄虛作假案例,不難發現,校長、副校長出問題的比例要遠遠大於普通教師。就拿徐州市奎山中心小學校長喬某來說,查閱資料可知,喬某在申報2017年中小學教師高階職稱時,已經擔任奎山中心小學的校長。有了這層身份,“從未任教語文課程”的喬某,成功申報了小學語文專業職稱。

校長、副校長成為職稱評審弄虛作假的“重災區”,表明在一些地方的教師職稱評定中,人情、權力仍很重要,教學能力處在可有可無的地位。由於教師的待遇很大程度上是由職稱決定的。職稱越高的教師,不僅領取的工資高,所獲得的教學資源也是那些職稱低的教師無法比擬的。倘若職稱評定不按照教學能力進行,這會使真正有能力的教師陷入“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的窘境,其危害絕不止是對教師個人的不公,更會影響教師對職業生涯的看法,進而影響到教師隊伍的穩定。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保障教師職稱評定的公正性。對個別人弄虛作假的行為進行嚴厲打擊,雖說是一個不錯的辦法,但終究屬於事後補救。相對於“亡羊補牢”,相關部門更應從規範教師職稱評定程式入手,在事前把漏洞堵住。

從報道中,不難發現,這五個“南郭先生”之所以能夠“濫竽充數”,固然有學校稽核把關不嚴的因素,但評審程式不規範也給了他們“魚目混珠”的機會。比如說,對於學校提供的材料,終審部門就沒有進行核實,否則不可能連喬某“從未任教語文課程”的經歷都調查不出。弄虛作假的校長們能夠“通關”,這究竟是一時疏忽所致,還是因為人情腐敗,需要相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評審程式的不規範,也給了一些校領導“兩頭通吃”的機會,讓他們可以藉助手中的權力“瞞天過海”,透過虛假的材料“無中生有”。倘若這個漏洞堵不上,類似喬某這樣的事情,可能還會發生。對於相關部門而言,不妨以此事為契機,對評審程式進行一次全面的檢查。特別是要嚴把材料關,對於學校遞交的材料,要仔細進行檢查,不能為了省事就走過場,更不能因為人情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稽核結束後,要嚴格落實評審公示制度,對公示期間所反映的問題,要認真核實,對於出現的涉嫌違法違紀線索,要及時按規定移交相關紀檢監察部門。總之,唯有將紀律挺在前面,弄虛作假的人才會失去活動空間。

Tags:職稱教師弄虛作假職稱評定評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