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東湖“體檢”既查水質還評估水生物多樣性

由 光明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1-13

簡介長江日報訊(記者雷衎通訊員於海濤)12日上午8時,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4名研究生帶著採集工具,來到了東湖子湖菱角湖,調查水生態環境,評估水生物多樣性,對東湖進行“體檢”

不見黃河不死心何鵬版

長江日報訊(記者雷衎通訊員於海濤)12日上午8時,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4名研究生帶著採集工具,來到了東湖子湖菱角湖,調查水生態環境,評估水生物多樣性,對東湖進行“體檢”。

剛一上船,何鵬打開了手機上的定位軟體,指引船伕來到固定的監測點。“在哪裡取水是有嚴格規定的,並不是說隨便打一桶水上來就可以了。菱角湖設定了5個監測點,可反映全湖的水質情況。”

到達第一個點位,坐在前排的何鵬拿出2個容器,用記號筆在收集罐上作標記。氣溫只有-2℃,他仍然進行著細緻記錄。取水後,他將湖水樣本裝進收集罐。

何鵬介紹,採集的水質樣本帶回實驗室後,會馬上投入到樣本預處理和檢測分析工作中,檢測總磷、總氮、氨氮等指標,並與之前的檢測結果做對比。

何鵬身旁的研究生操作聲波探測儀和透明度盤。“水深3。4米,可見度0。6米,處於正常範圍。”

船尾一位女生也在緊張忙碌著,她拿著浮游生物採集網,在水中畫著“8”的形狀,這樣可以捕捉到更多水生物,然後倒入收集瓶。“雖然肉眼看不見,但是用顯微鏡可以觀察到輪蟲等浮游生物。”她說,透過水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以反映水環境的變化。“水質變好後,水生物會明顯增加。”

調查還會涉及底泥和底棲動物情況,但是由於前段時間已經採集過,今天沒有這兩個專案。何鵬向長江日報記者模擬了採集過程,採泥器放入湖底,再由底棲動物採集網,將底泥和水生物分離,分裝入不同的器皿。

何鵬介紹,水質資料會在兩三天後出爐,水生物多樣性評估報告時間會長一些。

“把湖泊當作一個‘生命體’看待,不僅僅只瞭解水質資料,還更加重視水生物多樣性,這樣調查出來的資料和結果能更真實地反映湖泊現狀,為後期治理提供科學依據。”何鵬介紹。

據瞭解,專案從去年8月份開始,每個季度對東湖7個子湖:郭鄭湖、湯菱湖、廟湖、團湖、菱角湖、餘家湖、後湖進行“體檢”。

結束菱角湖的取樣,團隊成員帶著十幾瓶水質樣本,馬不停蹄趕往周邊的喻家湖、後湖。

Tags:水生物何鵬水質採集菱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