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讀書|《袁枚散文選》:盡萃袁枚文章的精華

由 文匯報 發表于 人文2023-01-08

簡介《袁枚散文選》(清)袁枚 著李夢生選注商務印書館出版>>內文選讀:此才豈但近時無清代乾隆盛世時,在南京的小倉山下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園林,名叫隨園

齒頰香怎麼讀

《袁枚散文選》選錄袁枚所作散文五十餘篇,大致分成五類,包括遊記、序論、書函、傳記、雜記,大多都是膾炙人口的經典散文,代表了袁枚在散文方面的巨大成就。為方便讀者理解,李夢生先生特對選文做了簡注,並系以“題解”。題解以詮釋文意、解析作者的匠心為主。在選注者看來,袁枚傳記類散文善於選材,描述恰當,又頗具真情實意;遊記類不拘一格,多用白描,讓讀者頗有身臨其境之感,而又善於發掘遊趣,即景立論,情景交融;尺牘類則講究辭藻,駢散相雜,清新可喜,尤多精緻小品。

讀書|《袁枚散文選》:盡萃袁枚文章的精華

《袁枚散文選》

(清)袁枚 著

李夢生 選注

商務印書館出版

>>

內文選讀:

此才豈但近時無

清代乾隆盛世時,在南京的小倉山下有一座風景秀麗的園林,名叫隨園。這隨園原名隋園,相傳就是曹雪芹《紅樓夢》中所寫的大觀園。不過,它在乾隆年間之所以聞名天下卻與《紅樓夢》無關,而在於它的主人——高踞詩壇文達數十年之久的袁枚。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一號存齋,晚年又自號倉山居士、隨園老人等,浙江錢塘(今杭州市)人。他生在一個詩禮之家,父袁濱、叔袁鴻均以遊幕為生。幼有異稟,在祖母及孀居的姑母啟迪教誨下,博覽群書,聲譽鵲起。十二歲中秀才,後又於敷文書院,受業於名師楊繩武,發憤為文。乾隆元年(1736),袁枚二十一歲,南赴廣西探望在廣西巡撫金幕下供職的叔父,以《銅鼓賦》受知於金。正值朝廷詔舉博學鴻詞,金遂以袁枚薦考。當時應徵的博學碩儒二百多人,皆海內俊彥耆宿,以袁枚最為年輕。袁枚雖然考試落選,但從此名聞天下,奠定了他日後在文學界的聲譽與地位。

在京時,袁枚與一些著名文人相互唱和切磋,學問日進,同時為功名計,潛心制藝,於乾隆三年(1738)考中舉人,連榜成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開始了仕宦生涯。但是好景不長,三年散館,由於滿文考試最下等,未能繼續留在翰林院,外任江南知縣。翰林院素稱清貴之地,由此而循進,很快就能躋身卿貳。袁枚本以文章入翰林,忽被擯外,心中十分黯然,這直接撼動了他對仕宦的信心。袁枚在江南歷任溧水、江浦、沭陽知縣,最後遷江寧知縣。在任上,他嚴於律己,體察民情,敏而能斷,是公認的清官。當時的兩江總督尹繼善對他很賞識,曾薦舉他為高郵知州,部議未準。地方官做久了,擢遷無望,官場的腐敗與永無止境的應酬更使袁枚迷惘與痛苦,不能做名宦退而做循吏的願望也化作鏡花水月。於是他急流勇退,買下了荒蕪的小倉山下的隋園,加以修葺整治,改名隨園,徜徉其中,埋頭撰述,與詩友應酬,過起了寓公的生活。這一年,他才三十三歲。

袁枚辭官後,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出山去陝西做官不到一年外,在隨園差不多住了半個世紀。在此期間,他或往返於江浙,或出遊名山,但主要精力是在隨園送往迎來、結交權貴,與文人詩酒賡和、風雅迭倡。

由於他廣收門人,又創“性靈說”詩歌理論,與當時詩界奉行的“神韻”“格調”說分疆鼎立,所以以詩名最盛,與蔣士銓、趙翼合稱為“乾隆三大家”。三家之中,公推袁枚詩名為第一;而同時又以文名馳譽天下、自樹一幟的,只有袁枚。

袁枚的各類文章都有他獨到的建樹,而最大的特點是直抒胸臆,突出個人的情趣,文筆豐富多變,正如杭世駿《小倉山房文集》序所云:“記敘用斂筆,論辯用縱筆,敘事或斂或縱,相題為之,而大致超超空行,總不落一凡字。”真實的情感與高超的藝術技巧,使袁枚的文章達到了乾嘉時代文壇中的最高水平,今天讀來,仍充滿了無可比擬的藝術魅力。四袁枚對自己文章的評價不亞於對詩,在《送嵇拙修》詩中,他自稱說:“我自掛冠來,著述窮晨昏。於詩兼唐宋,於文極漢秦。”惠齡《寄祝隨園先生八十壽》詩也並稱他的詩文:“詩名壓倒九州人,文陣橫掃千軍強。”胥繩武還寫過這麼一首詩標榜袁枚:

不為韓柳不歐蘇,真氣行間闢萬夫。

所說盡如人意有,此才豈但近時無!

掃除理障言皆物,遊戲文心唾亦珠。

喜是名山藏未得,傳抄今已遍寰區。

袁枚見了後,一點也不覺得這是恭維話,還把詩錄入了《隨園詩話補遺》卷六。

本書選錄袁枚所作散文五十餘篇,大致分成五類,除“尺牘”類中《答魚門》《答楊笠湖》《與蔣苕生書》選自《小倉山房尺牘》外,均錄自《小倉山房集》。本書雖名為“散文選”,考慮到袁枚又以駢文名家,所作文句優美,對仗工整,韻律整飭,情韻皆長,讀之令人齒頰生香,故本書亦選錄一二,以見鼎之一臠。

袁枚的文學作品,除《小倉山房集》等外,負有盛名的還有《子不語》。《子不語》是袁枚治文史之餘所作,後改名《新齊諧》,一向被推為繼《聊齋志異》後最有成就的志怪小說之一。作品在語言、構思謀篇上,無意雕飾潤色,力主簡略,雋永自然,同樣體現了袁枚散文的特色。魯迅《中國小說史略》雲:“其文屏去雕飾,反近自然,然過於率意,亦多蕪穢,自題‘戲編’,得其實矣。”褒貶並舉,洵為的論。本書從《隨園三十種》本選錄十餘則,以作附錄。如此,袁枚文章的精華,可謂盡萃於此了。

為方便讀者理解,特對選文做了簡注,並系以“題解”。題解以詮釋文意、解析作者的匠心為主。朱熹與人論箋釋文章,謂不可自作文字,“自作文字,則觀者貪看文字,並正文之意而忘之”(陸世儀《思辨錄輯要》引),本書的題解,即以此為準的。

——摘自《袁枚散文選》“序”,標題為編者所擬

作者:李夢生

編輯:蔣楚婷

Tags:袁枚隨園散文題解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