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知青往事:她說嫁給農民不後悔,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由 草根故事茶社 發表于 人文2023-01-08

簡介”知青們回上海後,李隊長就讓他家姑娘李月梅到知青集體戶來陪伴劉玉芳,給劉玉芳作伴,李廣進還弄了一根繩子,把他家的那隻大黑狗拴到了劉玉芳居住的房門前

唯一的遺憾是什麼意思

年近七旬的劉玉芳女士是在吉林延邊插隊落戶生活了半個世紀的上海知青,插隊落戶期間她愛上了當地農民,因為和農民結婚,她的父母一度和她斷絕了往來。說起自己的知青往事和婚姻生活經歷,劉玉芳女士感慨萬千,她說自己是上海人,也是延邊人,她對延邊的感情比對上海的感情還深厚。

知青往事:她說嫁給農民不後悔,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資料圖片來源網路

1969年4月份,在那個春雨綿綿的上午,在人頭攢動的軍工路碼頭,初中畢業的劉玉芳和一幫要好的同學含淚告別父母和親友,坐上了上海駛往大連的輪船。

下了輪船坐火車,然後又換乘解放牌大卡車,歷時四天的時間,滿載上海知青的一輛解放牌敞篷卡車來到了知青們下鄉插隊的終點站——梨樹溝大隊,劉玉芳他們十三名上海知青被分派在梨樹溝一隊插隊落戶,八名男知青臨時住在了老光棍王大坤家,五名女知青住在了一隊隊長李龍元家的那兩間廂房裡。

別看王大坤是個光棍,可他家有三間正房,還有兩間廂房,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但門窗都完好無損,屋裡也很寬敞。王大坤是因為腿有殘疾才打的光棍,但他人很好,很熱情也很善良,男知青到他家借住,他很高興,主動幫知青們打掃房間擺放行李,還幫著知青們燒炕取暖。

劉玉芳她們五名女知青居住的地方也算寬敞,廂房裡的那鋪火炕正好能睡下她們五個人,外間屋裡有鍋灶,燒火做飯都很方便。李隊長和他媳婦祖籍都是山東人,淳樸善良又熱情,他兩口子對待上海來的知青比對待自己的孩子都好。

第一頓晚飯,李隊長殺了他家兩隻大公雞,燉了半盆雞肉,燉了豬肉粉條,還有半鍋小魚湯,那八名男知青和王大坤都在李隊長家吃的晚飯。

第一頓晚飯算是為知青們準備的接風晚飯,第二天開始,男知青們就在王大叔(王大坤)家和王大坤一個鍋裡吃飯,王大坤負責幫知青們做飯。女知青們就在李隊長家單獨開火做飯,李隊長的媳婦義務幫教女知青們學習燒炕做飯,她手把手教她們學習和麵,學習貼餅子蒸窩頭。

李隊長家有兩個孩子,大的是男孩,叫李廣進,當年十七歲。小的是個姑娘,叫李月梅,當年十四歲。家裡來了上海知青,這兄妹倆也跟著忙前忙後,李廣進幫著挑水,幫著劈柴,李月梅幫著燒火,知青們除了學習做飯,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她們操心。看看李隊長一家人都這麼熱情,劉玉芳她們心裡都很溫暖,都很感動,那種遠離故土的失落和憂傷也就漸漸淡去了。

那年秋後,隊裡為知青們修建了幾間寬敞的土坯房,房間裡搭建了火炕,壘砌了灶臺,李隊長為知青們買來了一口十二印的大鐵鍋和一口小一點的鐵鍋,等新建的房子裡火炕燒乾了,一應生活用品也都置辦齊了,男知青和女知青就都搬到新房子裡吃住了。當時十三名上海知青算作一個知青集體戶,劉玉芳被大家推選為集體戶戶長。

女知青們不在李隊長家居住了,李隊長的兒子就經常到知青集體戶來幫知青們挑水劈柴,也幫著知青們到公社糧站領口糧,在女知青們眼中,李廣進就像她們的大哥哥,像她們的親人。

男知青們不在王大叔家借住了,王大叔感覺心裡空落落的,一起相處了半年多的時間,他和知青們都有了感情,知青們搬家那天,王大叔都流淚了。知青們搬走後,王大叔也經常到知青集體戶來看望知青們,他打的松子和採的蘑菇基本都給知青們吃了。在男知青心中,王大叔就像他們的家長,更像他們的兄長。

轉眼就到了1975年的秋後,梨樹溝大隊又得到了一個招工名額,那次是去朝陽川車站工作,那可是人人都羨慕的好工作。因為劉玉芳平時表現好,還被公社知青辦評為模範知青,大隊書記決定把這個招工名額給劉玉芳。

萬萬沒想到的,就在大隊書記決定把那個招工名額給劉玉芳的那天下午,上山打柴的劉玉芳不小心掉到了溝裡,崴傷了腳脖子,是李廣進和兩名男知青替換著把劉玉芳從山上背下來的。那天回到家,劉玉芳的左腳踝又紅又腫,根本不敢站立,更別說走路了。就這樣,劉玉芳錯過了那次最好的招工機會。為此,劉玉芳難受了好久。

過了一個月,劉玉芳的腳踝還是又紅又腫,關鍵是一走路就疼痛難忍。李隊長懷疑劉玉芳的腳踝錯位或骨折,就讓他兒子拉著隊裡的架子車,和兩名知青一起把劉玉芳送到了醫院,經過X光透視檢查才發現,劉玉芳的腳踝錯位,還有一塊腳踝骨骨裂。醫生為劉玉芳做了手法正骨治療,並囑咐她回家後好好休養,儘量少活動。

那年年末,知青們都回上海探親過春節了,劉玉芳因為腳傷沒有痊癒,她只好留了下來。知青們回上海的時候,劉玉芳委託兩個同學幫她把李隊長家送來的木耳和王大叔(王大坤)送的松子幫她捎回上海,她還笑著對大家說:“我留下來看家,你們儘管放心回家過年吧。”

知青們回上海後,李隊長就讓他家姑娘李月梅到知青集體戶來陪伴劉玉芳,給劉玉芳作伴,李廣進還弄了一根繩子,把他家的那隻大黑狗拴到了劉玉芳居住的房門前。每天早晨起床後,李廣進都會想著給劉玉芳挑一擔水,再幫著往灶坑裡抱一些燒柴。照顧好劉玉芳的生活,成了李廣進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知青往事:她說嫁給農民不後悔,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大年初六那天晚上,一場大暴雪不期而至,齊腰深的大雪不僅封住了道路,連房門也堵住了。李廣進起床後,費了很大勁,才把房門開啟。看看厚厚的積雪,李廣進也打怵了,從他家到知青集體戶大約有三百多米的距離,他要想去知青集體戶,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李廣進先把他家院子裡的積雪大概清理了一下,就拿著鐵鍬一邊清理積雪一邊往知青集體戶那邊走。大約一個小時後,李廣進才滿頭大汗來到了知青集體戶的院子裡。

劉玉芳和李月梅在屋內已經把房門推開了一半,可屋裡沒有鐵鍬,她倆沒辦法清理積雪,房門打不開,燒柴都堆在院子的東南角,她倆也不能架火燒炕。就在劉玉芳和李月梅在屋內急得團團轉時,李廣進用鐵鍬清理了一下門前的積雪,打開了房門。

看著李廣進滿頭大汗,臉上冒著熱氣走進屋來,劉玉芳別提有多激動了,她上前抱住李廣進,猛然在他額頭上親了一口。

就這樣,劉玉芳和李廣進相愛了。

對於劉玉芳和李廣進的戀愛,在梨樹溝插隊落戶的上海知青都表示反對,他們都說知青早晚都要進城工作的,要是和當地農民結了婚,恐怕就要就要紮根農村一輩子了,大家都勸劉玉芳要慎重考慮終身大事,等將來後悔了就晚了。

1976年的夏天,劉玉芳給她父母寫了一封信,把她和李廣進戀愛的事情如實告訴了她父母,沒想到她父母都堅決反對她在農村找物件,劉玉芳的父母在回信中還一再強調,要是敢在農村找物件,這輩子就不要再回上海了。

那年秋後,在父母和知青們的強烈反對下,劉玉芳毅然決然地和李廣進領取了結婚證,她嫁給了勤勞善良的李廣進,成了李隊長家的兒媳婦。那年,劉玉芳二十三歲。

婚後的第二年初冬,劉玉芳生下了一個白胖的男孩,她給兒子起名叫李吉滬,並在第一時間把這個訊息寫信告訴了她父母,可盼了好幾個月,也沒有收到她父母的回信。

1978年秋收結束後,利用農閒時節,劉玉芳抱著孩子回到了上海。可到了上海,她的母親擋在門口說啥也不讓她進門。她母親還說:“我們就當沒有生養你,以後你就不要再到我們家裡來,我們和你沒有任何關係了。”

兩天後,劉玉芳的弟弟把劉玉芳送到了火車站,他把一百塊塞給劉玉芳說:“這錢是咱爸讓我給你的,路上你要多加小心,等爸媽消氣了,你再回來……”

那次從上海回到梨樹溝,劉玉芳發誓一輩子再也不回上海。

一晃就到了1980年的春天,當時在梨樹溝大隊插隊落戶的上海知青就劉玉芳一個人了,其他知青招工的招工,沒有招工的就直接回到了上海。劉玉芳也想回上海,可到了公社知青辦一打聽才知道,像她這種情況,暫時是不能回上海的。那一刻,劉玉芳哭了,她雖然曾經發誓再也不回上海了,可她的心裡每時每刻都在思念著自己的故土,每時每刻都在思念著上海的父母和弟弟。

那年夏天,劉玉芳被招工到開山屯化纖廠工作,她和兒子的戶口都轉成了非農業戶口。兩年後,李廣進也享受到了知青家屬的待遇,他被招工到林場當了一名伐木工人。劉玉芳第一個月領到工資,她就給王大叔(老光棍王大坤)買了兩瓶酒,還給他買了三斤豬肉。來到東北十多年的時間裡,王大叔給了她很多的關心和愛護,王大叔每年上山打松子採蘑菇,都會分給上海來的知青們一些,他一直把知青們當他的孩子。

劉玉芳的兒子十六歲那年,劉玉芳突然接到了她父母的來信。手捧父母的來信,劉玉芳坐在地上嗚嗚大哭。她父母來信的意思是,聽說上級有政策,劉玉芳兒子的戶口可以遷回上海去。劉玉芳把這個訊息告訴了他丈夫和公婆,最終一家人都同意讓李吉滬回上海讀書。

很快,李吉滬的戶口就遷回了上海,劉玉芳和李廣進一起把兒子送回了上海。時隔十五年,劉玉芳才回到了父母身邊,她撲在母親懷裡,哭得像個孩子。結婚十七年,李廣進也是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岳父母,他也是有生以來第一次坐火車出遠門。

2003年年末,退休後的劉玉芳回上海看望了父母和孩子,那時李吉滬已經大學畢業分配到鋼廠做了一名技術員。

轉眼就到了2018年春天,李廣進的父母和王大叔(老光棍王大坤)都相繼去世了,東北沒什麼牽掛了,劉玉芳和李廣進才回到了上海,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了。雖然回到了上海,劉玉芳還是牽掛著她插隊落戶生活了半個世紀的第二故鄉,她說已經習慣了東北的生活習慣和氣候,從感情上也覺得對延邊的感情比對上海還深厚,她已經說不清自己到底是上海人還是延邊人了。

講述完自己的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經歷,劉玉芳很感慨也很激動,她說自己年輕的時候不懂事,傷了父母的心,為這事她很自責也很內疚,可惜自己的父母都不在了,她想說句對不起也沒有機會了。

知青往事:她說嫁給農民不後悔,唯一的遺憾是沒有兌現自己的承諾

說起當年和李廣進結婚的事情,劉玉芳說她一點都不後悔,就算李廣進後來不被招工,就算李廣進當一輩子農民,她也不後悔,因為李廣進的淳樸善良和所作所為,已經足夠她感動一輩子了,她的生活雖然算不上富足,可她感覺生活得很幸福很快樂。唯一的遺憾就是沒能兌現帶著王大叔去坐火車的承諾,王大叔活了七十多歲,竟然沒坐過火車。這個沒能兌現的承諾,成了劉玉芳女士心中永遠的愧疚和遺憾。

作者:草根作家

Tags:劉玉芳知青李廣上海王大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