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由 苳冬 發表于 人文2023-01-07

簡介用對了方式,自卑會成為超越自己的最好跳板,這樣的人很容易擺脫被動孤獨,走向主動孤獨的自我成就之路

迎著太陽霞光萬丈是什麼意思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文/花舍

-

“不是所有的孤獨,都是一件壞事。

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在自卑中自我成就的故事,比如錢鍾書在孤獨中寫出了《圍城》,木心躲在深山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

魯迅先生也曾說:“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但孤獨,一定能成就一個人嗎?

其實不然。

因為孤獨本質上雖然沒有好壞之分,可生活方式決定了一個人的孤獨,到底是主動孤獨,還是被動孤獨。

主動孤獨的人,渴望獨處,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孤獨是自我成就的方式。

而被動孤獨的人不同,他們大多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無法合群,被群體強行排外,這隻會降低一個人的自我價值感。

只不過,為什麼有些人會被動孤獨呢?

其實循著原因找下去,不難發現那些被動孤獨的人,都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便是——內心自卑。

換句話說,孤獨的人,未必自卑,但自卑的人,往往孤獨,有這樣的結果,原因很簡單。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自卑的人,很難與人保持密切聯絡

心理學家武志紅曾講過一個案例。

一位來訪的陳女士,從小到大都十分優秀,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可她沒有多少朋友,甚至連婚姻都岌岌可危。

她一邊渴望建立長久的關係,一邊因為無人可以依靠而倍感焦慮。

瞭解一段時間後武志紅髮現,陳女士走到這一步的重要原因,在於缺少自信,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總認為自己應該對別人“有用”。

在“你成績不好我們就不愛你”、“你不能幫助他人別人就不需要你”種種理念的灌輸下,陳女士認為人際關係是一種互換。

每次和別人建立聯絡的時候,她都會下意識思考自己能給對方提供什麼。

於是,她對總是有忙必幫、有求必應。

但在這種“交換”中,她逐漸發現自己與身邊的人僅僅是一種利益交換,似乎沒有交心,只是單純地利用。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更重要的是,哪怕身邊的人不是一種“交換”,而是全心全意地為她好,她也會因為覺得自己不配,給不起對方想要的價值而選擇放棄。

疲憊讓她放開了朋友的手,又一次墜入孤獨的深淵當中。

陳女士的經歷,讓人想起弗洛姆在《愛的藝術》中寫的一段話:

“靠努力換回的愛往往使人生疑。這種愛常常會讓人痛苦地感到——歸根結底我不是被人愛,而是被人需要而已。”

一個人被另一個人需要,往往是不需要原因的,每個人都有被愛的資格,也有被寵愛的可能。

當一個人不斷自我懷疑,因為別人的好而恐慌,將人際關係變成一種交換,那麼就算疲憊不會拖垮自己,也會拖垮別人。

這其實就是自卑的結果,是自卑讓自己的認知出現了問題,從而覺得自己不配。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越自卑的人,性格越是令人不喜

自卑的人,除了面對人際關係的手足無措外,因自卑形成的性格,也會讓別人下意識地抗拒和排外。

正如《人間失格》中,對“財竭緣盡”做出了新的解釋。

以往人們認為,所謂的“財竭緣盡”,是指一個人沒錢了之後,沒有了利用價值,其他的人就會離開,形成樹倒猢猻散的局面。

但太宰治卻認為,真正的“財竭緣盡”,是指——

“當一個男人沒有了錢,自己會失去鬥志,從而變得消沉,在自我懷疑中,他們性格會越來越古怪,直到將身邊的人逼得不得不離開他們身邊。”

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

有人在創業失敗之後,每日借酒消愁,天天懷疑自己的另一半,自己看不起自己的時候,下意識也會覺得別人看不起自己。

沒有一段關係,能經得起如此糟心的考驗,於是才有那麼多的有情人不得不因此分開。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愛情裡,故事是如此發展的,人際關係中,故事的發展趨勢大抵相當。

自卑的人要麼內心怯懦,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從而讓人覺得沒主見;要麼喜歡過度補償,經常頤指氣使,讓人覺得難以交流;要麼喜歡比來比去,下意識想要抬高自己,讓人覺得不可理喻。

無論是哪一種,一個人克服不了自己的自卑時,早晚會輸在自卑的手中,被動孤獨也成了必然結果。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但是,自卑造成的孤獨其實是有解藥的。

《自卑與超越》中指出,每個人都有自卑感,只要學會超越自卑,每個人都能成為內心強大的自己。

人無完人,勢必會因為自己的不足而產生不滿,重要的是學會如何接受、面對。

用對了方式,自卑會成為超越自己的最好跳板,這樣的人很容易擺脫被動孤獨,走向主動孤獨的自我成就之路。

餘生,願我們都能學會自我治癒,在治癒中成為更好的自己。

—END—

孤獨的人,未必自卑;自卑的人,往往孤獨

Tags:自卑孤獨自己自我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