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由 新華社新媒體 發表于 人文2023-01-06

簡介新華網 吳亞芬攝在烈士陵園工作期間,梅立新發現,因為年代久遠,大多數烈士犧牲時的資料比較簡單,只有寥寥幾筆,有的甚至連出生日期都不齊全

公墓父子並排可以嗎

03:11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青松翠柏伴忠骨,無盡哀思悼英魂。又到一年清明時節,淅淅瀝瀝的小雨中,梅立新開始了一天的工作。1987年,20歲的梅立新來到南昌烈士陵園工作,成為英烈堂的管理員,一待就是32年。這裡,也曾是他父親守護了近半個世紀的地方。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76名烈士的骨灰盒和216名烈士的墓地安葬在陵園內。梅立新每天都要擦拭一遍骨灰盒,再將墓區的落葉雜草清理乾淨。每一位烈士的姓名、個人資訊、安葬地點、骨灰編號都印在梅立新的腦海裡。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梅立新的父親是1958年來到英烈堂工作,2000年退休。小的時候,梅立新經常跟隨父親來到陵園,聽父親講烈士的英勇事蹟,內心十分敬仰。梅立新說,從事這份工作他感到很自豪,希望能將烈士的故事和精神繼續傳承下去。如今,90歲的父親臥病在床,還常惦念著陵園,囑咐梅立新一定把工作做好。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在烈士陵園工作期間,梅立新發現,因為年代久遠,大多數烈士犧牲時的資料比較簡單,只有寥寥幾筆,有的甚至連出生日期都不齊全。為了豐富烈士事蹟,梅立新花了兩年時間,透過走訪烈士生前單位,詢問家屬,自制併發放烈士事蹟調查問卷等方式,收集烈士的有關資訊,完成了近400份烈士事蹟資料,給烈士建立檔案。很多烈士骨灰盒裡存放的,都是梅立新手寫的事蹟材料。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有一些烈士因為犧牲時還比較年輕,沒有留下後代,父母又都不健在了,漸漸無人前來祭掃。每年清明、冬至,梅立新就自己掏錢買上菊花,表達緬懷紀念之情。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有一位烈士家屬是武漢的,每一年都是開車過來,到的時候一般都晚上八九點了。他們提前給我打電話,我就在這裡等著。”三十餘年的守護,梅立新和烈士家屬都漸漸熟識了。瞭解到不少家屬是外省的,來一趟不容易,梅立新就把自己的電話貼在門上,家屬一個電話,他就隨叫隨到。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從清明節前的一個星期開始,祭掃的家屬就漸漸多了起來,梅立新中午也不敢走開。同事給他送來午飯,他就簡單地吃一點。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存放骨灰的英烈堂,他每天都要上上下下走幾遍,逐一打掃擦拭。家屬在祭掃完離開時,都會對梅立新表示感謝。新華網 吳亞芬攝

「顯影中國」父子接力守護烈士陵園60餘年

陵園內松柏青翠,莊嚴肅穆,從1958年到現在,梅立新和父親接力守護了60餘年。雖然在一般人看來,陵園內單調又寂寞,但梅立新從來沒有過放棄的念頭。梅立新覺得,這份工作意義重大,他也希望能有更多人瞭解烈士故事,傳承烈士精神。新華網 吳亞芬攝

Tags:立新烈士吳亞芬新華網家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