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由 永生的脈脈繁星 發表于 人文2022-11-30

簡介陳寅恪先生在舉出了些南北朝書法家信奉道教的例子之後,便指出了這二者的關係:“書法之藝術實供道教之利用”,“宗教之傳播,亦多倚藝術為資用”

八角垂芒是什麼意思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大家好,歡迎大家閱讀。道教以先秦道家為思想文化的淵源,追求延長壽命,得道昇仙,並有一套崇拜儀式、方術科儀和社會行為。出於這些宗教行為的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在這個過程中,道教和毛筆之間的關聯是顯而易見的。當代的道教學者指出:“儒家與道教都信仰中國文字的神聖性,這種信仰在所有文化轉型中倖存下來。”“書法的精通取決於身心合一,以便達到必要的經過訓練的自然性。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由於這個原因,這門藝術便尤其被認為是道教性質的。”“道教的神聖降經和書法的演進之間也有一種具體的聯絡。”“書法的‘神聖靈感’不僅是一個美學隱喻,也是指它起源於存想的經驗,在這些經驗中,神指揮著道士的毛筆。”“文人文化使書法美學加以發展,而道士們則依然執著於符號本身的宗教效用。”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說,把“藝”看成是“道”的感性顯現,技可進乎道,技、藝達到一定的境界便是“道”。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用筆的技藝是怎樣“進乎道”的,道家的思想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示。蔡邕是東漢書法藝術的一位總結者,也是史傳蔡邕筆法的創始者。陳思《秦漢魏四朝用筆法》記蔡邕在嵩山學書,“於石室內得素書,八角垂芒,頗似篆籀,寫李斯、史籀等用筆勢,喈(蔡邕)得之不食三日,唯大叫歡喜,若對古人。喈遂讀誦三年,妙達其理用筆特異。”解縉《春雨雜述·書學傳授》也說:“書自蔡中郎邕,字伯喈,於嵩山石室中得八角垂芒之秘,遂為書家授受之祖。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後傳崔瑗子玉,韋誕仲將及其女琰文姬。姬傳鍾繇元常、魏相國。”之後又是繇傳衛夫人,衛傳王羲之,王羲之傳子獻之,王獻之傳甥羊欣,羊欣傳王僧虔,僧虔傳蕭子云,蕭子云傳智永,智永傳虞世南,…。把整個書學傳統中用筆這一核心奧秘都歸源於蔡邕。而蔡邕則來源於上天垂象,示人以靈寶真文秘竅。這與漢末出現的靈寶五符及五篇真文標榜是上天神聖的文告、天書的說法如出轍。這種用道教靈寶派五方真文的傳說來附會蔡邕筆法,其中的誇張、神秘與荒誕不言而喻。但這種說法不僅強化了筆法的重要性,也提高了書法及其毛筆這一書寫工具與道教的深刻聯絡。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在道教的觀念中,“八角垂芒”是不折不扣的天書、真文,是掌握萬物創生的金鑰。《太平經》裡所謂的真文,從來源上說也是最早的天書,是一切天文、地文、人文及所有文的“原型”。在宇宙未開闢之前,天地未分,日月未光,幽幽冥冥,無生無宗。此時忽於空洞之中,元始之先,出現了文字。這些字乃氣化自然而成,文勢曲折,八角垂芒,字方一丈。空洞幽冥之中出現了自然的紋理紋路,所以天地日月等一切天文、地文、人文才逐漸得到發展與安頓。這些始源文字,就是天地一切創生演化的原型奧秘。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如果說蔡邕於嵩山石室得獲筆法不一定是可能之事,那麼王羲之的以《道德經》換取群鵝卻是實有的事。《晉書·王羲之傳》載:“羲之性愛鵝,山陰有一道士,好養鵝,羲之固求市之,道士雲:‘為寫道德經,當舉鵝相贈。羲之寫畢,籠鵝而歸。”這一事實又因李白的兩首詩而廣為人知。李白的《送賀監》詩:“鑑湖流水春始波,狂子歸舟逸興多。山陰道士如相見,應寫黃庭換白鵝”《王右軍》:“右軍本天真,瀟灑出風塵。山陰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李白的詩歌實際上已成了書法與道教關係的一種隱喻。著名史學家陳寅恪先生在他的《天師道與濱海地域之關係》一文中發掘了道教與書法藝術這一中國書法史上的重要論題。文中引《雲笈七籤》卷一百七十《華陽隱居先生本起錄》“文真寶善稿隸,家貧以寫經為業,一紙值四十”,又引《太平御覽》卷六百六十六《太平經》“鄱情性尚道法,密自遵循,善隸書,與右軍相埒。自起寫道經,將盈百卷”。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由此可見,晉代的著名書法家很多都出自信奉道教的世家,而且道教中的寫經與畫符也必須由善書者來勝任。陳寅恪先生在舉出了些南北朝書法家信奉道教的例子之後,便指出了這二者的關係:“書法之藝術實供道教之利用”,“宗教之傳播,亦多倚藝術為資用”。陳先生該文主要是論述“濱海地區”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活動及信仰的現象,書法和道教的關係亦是隨筆附帶而已,尚未深入闡述。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道教中對生命的眷念和對享樂的追求,使東晉士人書法家與之攜手,用長生不死的丹藥、避禍祈福的齋蘸、令人平安的符篆、自除災咎的首過來求得生命永存,心理平衡。王獻之有了病,就上章首過,追悔自己的離婚之事;王羲之想長生,就和許邁一道採藥“共修服食”。在“蘭亭雅集”修禊之時,就用道教的“萬殊混一理,安復竟彭殤”來自我安慰。

這些宗教出於需要,道教對書法加以利用,同時也影響了書法

王羲之寫的著名的《蘭亭序》,在本應歡樂的聚會時卻體味到了人生短暫、宇宙永恆的悲哀:“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既有滿足肉體的儀式、方術,又有精神需求的觀念、哲理。士大夫書家們與道教合流,既使道教迅速成熟起來,也使書法有了一個展示宗教意識的平臺。好了,小編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感謝您的閱讀,喜歡的話可以關注小編哦。

Tags:道教書法蔡邕王羲之垂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