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由 阿銘二哥 發表于 人文2021-12-10

簡介沒有合適的地方,合適的空缺出現,說了也是白說,反而會讓劉琦去找劉表纏要一個地方,洩露先機,引起本就疑心劉備的劉表更加警惕

髀裡肉生是什麼意思

原創

(緊接上期)

“隆中對”語焉不詳的含糊之處

在遇到諸葛亮之前,劉備身邊幾乎沒有什麼名士高人,圍繞左右的主要是從涿郡家鄉帶出來的包括關、張在內的那幫混混,其事業則像坐過山車一樣忽高忽低,高時可以在徐州、豫州之間選州牧來做,低時被人打得落花流水四處逃竄,老婆孩子都顧不上,士兵沒吃的只能吃人。

被劉表收留在荊州後,一晃七八年,無所事事,一事無成。一次在劉表那裡作客,如廁時發現大腿長出贅肉,慨然流淚。返席落坐時可能還要淚痕,劉表奇怪地問他怎麼了,劉備回答說:“我常年身不離馬鞍,兩腿沒有贅肉。現在不再那樣了,長了好多贅肉。歲月如飛,我快老了,卻沒能建立功業,所以悲傷。”成語“髀裡肉生”就這麼來的。

劉備說漏了嘴,你就是劉表請來的看門人,在荊州地盤裡,還要建立什麼功業啊?也難怪劉表時常提防著他。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人在情緒高亢或者低落時容易失去戒備口吐真言,劉備下意識地流露出來的正是內心真實的想法——要建功立業,不然就老了。

但劉備不知道該怎麼樣去建功立業,他帶著困惑和茫然去見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指點迷津。見到諸葛亮後,他先是讓其他人退下,這是為了保密,然後迫不及待地向諸葛亮說出自己的困惑和迷茫。

大致意思是:一、漢朝要完了,曹操專權,獻帝被挾持架空;二、我不自量力要伸張正義,但太笨,到今天也沒什麼成就;三、可是我的這個志向還在,你覺得我該怎麼辦?

值得注意的是,劉備並沒有說出興復漢室的話,只是說“欲信大義於天下”,這個“大義”是什麼?只能聽者自己去領會。

劉備在荊州七、八年,諸葛亮應該調查過劉備是個什麼樣的人,有記載說兩人還曾經見面交談過,但因其為野史,又是孤證,沒法證明真假。當諸葛亮得知劉備在尋找自己時,應該做了精心的準備,也許前兩次不見,就是沒準備好吧。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上期說過,“隆中對”準確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指出了劉備的發展方向和戰略規劃,滿足了劉備實現理想的願望——諸葛亮把劉備的“大義”明確解釋成“興復漢室”。

這也是很聰明的,不能像魯肅那樣明說是要稱帝,那樣容易招來眾怒,袁術的前車之鑑明擺在那裡。“興復漢室”的口號冠冕堂皇,也因此,諸葛亮要一再強調劉備是“漢室之胄”,合理性合法性都有了。

但“隆中對”是不是就完美無缺呢?也不是,裡面存在著明顯的語焉不詳含糊不清之處。

“隆中對”有四個必備條件:一、跨有荊益;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三、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四、天下有變。如果能夠滿足這三個條件就能實現,只要有一個條件不能滿足,就不能實現。

一、跨有荊益。這是基礎。必須要有自己的根據地才能生存和發展。“隆中對”並沒有說清楚怎樣才能跨有荊益,只是作了一個假設。在這個假設下,自然一切都是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二、西和諸戎,南撫夷越。這條和後面的外結孫權的意義是一樣的,都是為了北伐時無後顧之憂。諸戎是益州西邊的土著族群,夷越是荊州南邊的土著族群。怎麼去和?(事實上這兩個族群都不是那麼容易相處的。(蜀)漢和吳建國後,都沒能妥善地處理好與他們的關係)

三、外結孫權。這裡面的模糊之處是,孫權參不參與北伐。如果參與,利益如何分配?如果不參與,長江下游以北曹操的勢力就會加入到中原大戰,勢必會對逐鹿中原造成重大影響,這個問題又怎樣解決?孫權不會在沒有利益的情況下主動地去牽制曹操。孫權也不會傻到坐看曹劉兩家爭天下而無動於衷。

四、天下有變。這是更加含糊不清的描述。什麼叫天下有變?按照後文構想的出兵方向,唯一可以知道的是發生變化的地域在北方。但要發生什麼變化,變化到什麼程度才能夠出兵,就不得而知了。

征戰多年,世稱人傑的劉備難道看不出“隆中對”裡這些語焉不詳含糊不清之處?不可能。那麼,劉備為什麼會極力稱善欣然接受呢?這就是“隆中對”的高明之處,或者說是諸葛亮的高明之處。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隆中對”的奧妙在於,對天下形勢的分析都是客觀真實的,對劉備的戰略規劃都是主觀假設,其中,都不涉及到具體的戰術行為。大家都知道,戰略規劃是目標型的,不用說得那麼具體。戰術行為才是具體的細節,但那得依靠實際情況來制定。

對客觀真實的分析,相信劉備也是看得出認得清的,完全能夠接受。對主觀假設的暢想,是在客觀真實的基礎上對未來事態發展進行的推理,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關係。雖然能否實現尚在兩可之間,但只要努力就有實現的可能。

劉備曾經有過由小得大的經歷,救援徐州後得到徐州牧。現在身在荊州,劉表也像陶謙一樣年老多病,幸運之神是否會再次光顧劉備呢?

劉備是努力的,劉備有過得到一州的經歷,劉備深感老之將至,非常渴望建功立業,因此,劉備欣然接受了“隆中對”,在客觀形勢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前也是照此施行的。

“隆中對”是在一個靜態環境裡提出的一種對當前形勢的分析和今後戰略目標的構想,也是當時環境中最符合劉備的實際情況和心理需求的最佳戰略設想。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任何人都知道戰略戰術必須根據形勢的發展變化而做出相應的調整,不可能一成不變。不能把“隆中對”看成是劉備一直堅持不懈一以貫之的戰略路線,更不能把“隆中對”看成是(蜀)漢立國的唯一戰略規劃。

“隆中對”真正的意義是堅定了劉備建功立業的信心和決心。正是在“隆中對”的鼓勵下,劉備才有了明確的方向,又一次開始建功立業的奮鬥,使天下形勢有了新的改變。

以靜態的理論判斷和變化的現實條件相對比來對“隆中對”進行褒貶,並以此指責劉備或者諸葛亮,都有失公允。以“未出隆中已三分天下”的小說家言來神化“隆中對”更是荒唐。

謀奪荊州

戰略規劃制定好了,劉備立即開始實施。按照“隆中對”的規劃,首先謀奪荊州。

劉表此時經營荊州已經二十多年,在荊州世族豪門蒯、蔡等家族的支援下,把荊州治理得井井有條,地方數千裡,帶甲十多萬,萬里肅清,政通人和,農桑繁榮,文教興旺,士民殷富,成為當時中原唯一的一方樂土。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環伺荊州比劉備強大得多的曹操、袁術、呂布、孫堅、孫策等強敵都未能染指荊州,劉備要怎樣去奪?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此時劉表內部出了問題,被劉備、諸葛亮敏銳地捕捉到了,意圖以此為突破口來謀奪荊州。

什麼問題呢?劉表的家事。

民間有“皇帝愛長子,百姓愛么兒”的俗語,其實帝王也愛么兒,人之常情,小兒子總是討人喜歡,但帝王家實行的是嫡長子繼承製,立嫡立長不立賢,偏愛么兒,容易引發奪嫡之爭,天家骨肉會互相殘殺。三國時期,因愛立嗣造成悲劇的不少,其中就有劉表,

劉表有三個兒子,長子劉琦,次子劉修,小子劉琮。劉表最初喜歡劉琦,因為劉琦長得很像劉表,身材高大,容貌俊偉。劉表夫人去世後,劉表娶襄陽豪族蔡氏女為妻,為劉琮娶蔡氏的侄女為妻。

問題就從這裡出現了。蔡氏為侄女著想,自然偏向劉琮。劉表寵愛蔡氏,經不起枕邊風的吹拂。蔡氏的弟弟蔡瑁、劉表外甥張允也傾向於劉琮,天天在劉表面前褒揚劉琮,貶損劉琦。劉表在此內外一致頌揚劉琮的氛圍裡迷失了方向,逐漸疏遠劉琦而寵愛劉琮。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袁譚、袁尚兄弟相殘時,劉表痛心疾首,寫信去語重心長地勸解。劉表信中對造成兄弟不和的原因及其無可挽回的後果的認識不可謂不深刻,可是他卻偏偏犯了和袁紹一樣的錯誤,因愛立嗣,造成兩個兒子的爭鬥。說人易,正己難啊。

劉修是個才華不高的文人,性格特點是囉裡囉嗦,不大討人喜歡。找不到他曾參與奪嫡之爭的事情,曹魏時官至東安(今山東沂水)太守。

劉琦日漸孤單,深感恐懼。因他一向器重諸葛亮(這也是前面聊諸葛亮未出山前的精心佈局產生的效果),就去找諸葛亮求取解救之道。

劉備、諸葛亮正在密謀實施跨有荊、益的戰略構想,劉琦找上門來請求幫助,無疑是謀取荊州的最好突破口,應了民間那句俗語“正要打瞌睡,有人送枕頭”。

諸葛亮像早些時候吊劉備胃口一樣的吊劉琦。劉琦三番五次找諸葛亮請教“自安之術”,諸葛亮都王顧左右而言他,不予迴應。

劉琦急得設下一個計謀,將諸葛亮弄到一個上不沾天下不著地的高樓之上逼迫諸葛亮回答,在這種絕對隱秘的環境裡,諸葛亮也沒直接回答,而是用春秋時申生、重耳的典故來暗示劉琦離開襄陽,擁兵在外。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這件事情的蹊蹺之處就在於諸葛亮為什麼會多次拒絕劉琦的請求?一是典型的心理戰術。越求得急,說明事情越重要。在吊足了劉琦胃口之後才說,會讓劉琦更加感激敬佩。由此把劉琦掌握在自己手中,成為謀奪荊州的有力援手。如果劉琦一問就答,顯得過於簡單容易,不會讓劉琦心存感激俯首聽命。

二是現實條件尚未成熟。沒有合適的地方,合適的空缺出現,說了也是白說,反而會讓劉琦去找劉表纏要一個地方,洩露先機,引起本就疑心劉備的劉表更加警惕。

這個機會終於讓諸葛亮等到了。208年,江夏太守黃祖被孫權殺了,諸葛亮立即指使劉琦去求取江夏太守之職,劉表正看劉琦不順眼,蔡夫人也巴不得劉琦早點離開,劉琦順利出任江夏太守,離開了襄陽。

原住新野的劉備在並沒有強敵入侵的情況下突然率兵移動到離襄陽近在咫尺的樊城,與劉琦形成對襄陽的南北夾擊之勢。

沒事找事聊諸葛:不神化,不黑化(四)

謀奪荊州的計劃開了個好頭,似乎一切都在按照劉備、諸葛亮的設想在進行,計劃成功似乎指日可待,最後為什麼沒成功呢?下期再聊。

(未完待續)

(文中所有圖片來自網路,侵刪)

原創不易,敬請關注,歡迎轉發

Tags:劉備劉表諸葛亮隆中對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