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從《故鄉的炊煙》裡窺探抄襲之妙

由 知美文化 發表于 人文2021-07-04

簡介此刻,我也想變成一縷輕柔溫馨的炊煙,飄在吉祥的上空,浸染在故鄉的樹林和暮色裡,沉睡在家鄉的暮靄中”——楊濤在2014年8月16日的煤炭文化網上的《故鄉的炊煙》,基本是全文抄襲我的《故鄉的炊煙》,只是前邊加了兩段,我開頭寫的“清晨,走到頤和園

改頭換尾代表什麼

從《故鄉的炊煙》裡窺探抄襲之妙

文/郭宗忠

從《故鄉的炊煙》裡窺探抄襲之妙

喝完了午夜茶,閒來無事,複製了我的《故鄉的炊煙》裡面的文句,沒有想到越來越多地蹦躂出了一大串螞蚱一樣的抄襲者,層出不窮,像雜草一樣,歪風吹又生。

這些抄襲者裡,對《故鄉的炊煙》的抄襲有明目張膽一字不改的,有加上幾句小帽遮擋的,有穿插在其間的,有結構一樣的,有打亂句子組合抄襲的,有直接抄襲句子的,有換名改姓的……五花八門。

這僅是查詢《故鄉的炊煙》這一篇文章,我的其他文章也發現許多抄襲者,暫不談及。比如去年在人民日報6月17日刊發的《發現風景》,就發現了原文抄襲的現象。

之所以複製這一篇《故鄉的炊煙》文章的段落來查一下是否抄襲,是因為這篇文章刊發以來,安徽、廣東、浙江、遼寧、山東、重慶等全國各省市上千所中學把這篇文章作為閱讀試題或者各種考試試卷,選入閱讀參考書中。例如選入2015年合肥168中學自主招生語文試卷;2020年來安縣小學語文教師選調進城筆試試題卷;我老家新泰一中,這些年一直把《故鄉的炊煙》作為試卷的閱讀題……

作為初學者模仿也許是文學開始的一個過程,但是許多是所謂有名的成人,卻省掉了模仿直接抄襲,實在不應該。

一個作家創作出一篇文章,這是他的心血,每一句都是出自他自己的心裡,多少年的積累,多少日夜的磨礪,付出了多少辛苦可想而知。那些隨便拿過來據為己有的抄襲者,為名乎為利乎?不但是對作者的不尊重,也是自己的一種自欺欺人。這些人抄襲原文、原段落、原句子,模擬原文結構、套用原文中的文句,改頭換尾,都屬於抄襲範圍了。

我的恩師張慶和的文章被抄襲了很多,很多抄襲者還理直氣壯,竟大言不慚地說自己是原創者,製造各種假象繼續矇騙,讓人氣憤。

去年二位“著名抄家”年底的最後一天同時選擇道歉,說明我同學餘飛等編劇的抵制還是起到了作用。

縱容抄襲者就是對抄襲行為的認可,會讓更多的抄襲者抄得理直氣壯,越抄腰板越硬,抄來抄去,感覺抄襲的別人的文字都是他自己的,這對原作者的傷害可想而知。

作為報刊或者網路平臺等媒體,也應該擦亮眼睛,對抄襲者“過街老鼠”一樣待之,我想這些老鼠一樣的抄襲者就會無處現身,禍害文壇了。

抄襲者手段之高實在佩服,防不勝防,實名舉例一些抄襲我的《故鄉的炊煙》的例子,也許有同名者沒有抄襲不用驚慌,只是我搜到的部分,空口無憑,為饗讀者,存此立證。

——匡天龍將我的《故鄉的炊煙》題目加了“嫋嫋”二字,變成《故鄉嫋嫋的炊煙》,內文一字不動原文抄襲,到處推送。我發現後曾向個人圖書館舉報,但是個人圖書館網站還是依然掛著,給了抄襲者不少勇氣和底氣。

——四川省大竹縣委宣傳部的王曉林,刊發於2014 年 10 月 22 日《重慶晚報》的《遠逝的炊煙》,除了第一段加了幾句話作為帽子遮蓋,其他基本都是我的原文,裡面個別字動了一下。

——舒心在2019年11月3日中國作家網的《炊煙》,引用了著名作家北喬在《沉默的河流》一文開篇近三百字的寫炊煙的文字,引用了代廷晴在“貴州作家”發表的《炊煙》中的文句,引用了東北著名女作家遲子建在《暮色中的炊煙》的文句,都註明了出處,但是抄襲了我的《故鄉的炊煙》中原句:“離開了故鄉,最想念的是故鄉的炊煙。無論走多遠走到哪裡,故鄉的炊煙總是牽著我的思念。……故鄉的炊煙是深情的。炊煙又嫋嫋地升起,是從故鄉飄到了我寄居的地方?讓我情思綿綿,如夢如幻。此刻,我也想變成一縷輕柔溫馨的炊煙,飄在故鄉的上空,浸染在故鄉的樹林和暮色裡,沉醉在故鄉的懷抱。”沒有註明引用,這就是抄襲了。也許我不著名,所以這人也就敢膽大包天地抄襲,把我的文字據為己有,這不是強盜是什麼!和強盜別人家的錢財有何區別!

——楊忠新在“現代作家文學社”2017年12月27日推出的《又見故鄉的炊煙》,抄襲了我的《故鄉的炊煙》中的“突然從路旁邊樹林空隙裡看見村莊裡嫋嫋升起的炊煙,驚住了腳步,多麼親切的炊煙啊!我似乎很多年不見了,她縹緲似夢,此刻讓我不知道身在何時,恍惚間讓我回到了兒時感覺,不經意間往事湧上心頭。

故鄉的炊煙是最早升起的一縷溫暖。那一道竄出煙囪的炊煙,慢慢氤氳地覆蓋在故鄉的河邊、樹林和莊稼地的上空,是升騰起故鄉的第一縷炊煙。每次回家,遠遠地看見村莊周圍的樹林裡瀰漫的炊煙,那種思鄉之情和接近故鄉的感覺是如此迫切……故鄉的炊煙是甜蜜的。

當兵離開了故鄉,最想念的還是故鄉的炊煙。無論走多遠走到哪裡,故鄉的炊煙總是我的思念、牽掛。一次次離家歸家,如今我在外已漂泊了二十幾年,已經過了“知天命”年。每一次再回家時,總是怯怯的。看著我長大的鄉親老人們,每次回去都有一個個永遠不能再和我蹲在牆角下聊天、下棋,已經陰陽兩隔,冬日暖暖的牆根下顯得有些落寞。從前那種盼著數日子回家的心思不再像從前一樣強烈了。這時我才體會到唐朝宋之問《渡漢江》中“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心境……故鄉的炊煙又是如此讓人揪心……此刻,我也想變成一縷輕柔溫馨的炊煙,飄在故鄉的上空,浸染在故鄉的樹林和晨霧裡,沉醉在故鄉的懷抱。”這500字的原文,不過,他有點鬼,把這些段落隱藏在他的文字裡,以為穿上馬甲就認不出來了。

——墨雨在美篇中推出的《716:炊煙穿過雪花,謀生人在天涯》中,抄襲了我的《故鄉的炊煙》原文:“離開了家鄉,最想念的是故鄉的炊煙。無論走到哪裡,走出多遠,那炊煙總是牽著我的思念。一次次離家歸家,如今我在外漂泊了三十幾年,每次再回家鄉時,總是怯怯的。冬日暖暖的牆根下顯得有些落寞。那種數著日子盼著回家的心思,不再像從前一樣強烈了。這時我才體會到不敢問來人的心境?炊煙裊裊升起時,是從家鄉飄到了我寄居的地方嗎?讓我情思綿綿,如夢如幻。此刻,我也想變成一縷輕柔溫馨的炊煙,飄在吉祥的上空,浸染在故鄉的樹林和暮色裡,沉睡在家鄉的暮靄中”

——楊濤在2014年8月16日的煤炭文化網上的《故鄉的炊煙》,基本是全文抄襲我的《故鄉的炊煙》,只是前邊加了兩段,我開頭寫的“清晨,走到頤和園南門的船營村時”,他改成了“清晨,我漫步走到村口時”,改的好,改的妙!很多的也是這樣把“頤和園南門的船營村”改成自己的村子,這整篇作品就是他們自己的了。不知道它們的自信來自哪裡。

——呂秋雨2012年10月26日參加榕樹下第八屆詩歌散文徵文大賽的《故鄉的炊煙》,中間部分一字不改地抄襲我的《故鄉的炊煙》中的原文:“故鄉的炊煙是最早升起的一縷溫暖。每當冬夜裡雞叫過三遍,母親起身點亮煤油燈,為去集市賣菜的父親做一點麵湯。擀麵杖響起時,炕爐子也點燃了,那一道躥出煙囪的炊煙,慢慢氤氳在故鄉的池塘、樹林上空。

父親要早早地起床,把自留地裡秋天種的蘿蔔,白菜等蔬菜送到6裡之外的留光集,或者8裡之外的馮村集,然後以最快的速度賣掉趕回家來,還耽誤不了去生產隊裡參加勞動。趕集賣掉蔬菜,是為了我們兄妹上學的費用。

麥苗上的霜,溝溝坎坎中的雪,河溝裡厚厚的冰,漫天的星光,增加著冬天的寒冷。喝下一碗蔥花和白菜熗鍋的麵湯,星光砭骨的寒夜也會溫暖一些。遠處村莊裡的狗叫聲,此起彼伏的雞叫聲,誰家的煙囪也跟著升起了一縷帶著火星的炊煙。半路上看到生產隊的牛棚裡燃燒的火光,知道今夜又有小牛犢降生了,喂牛的老人又是一夜守護著小牛犢,為這幼小的生命烤火取暖。一邊的爐火上燒著沸騰的茶炊。父親推著獨輪車吱扭吱扭經過牛棚前時,打盹的老人也驚醒過來,叫住父親喝上幾杯熱茶……故鄉的炊煙是溫馨的。

每當我們兒時撒歡兒玩,不知道跑到了哪兒。是去河邊捉魚,還是去樹林裡捉鳥,還是去場院裡玩遊戲?慢慢籠罩下來的黃昏也沒有打消我們的忘情和快樂。只有母親的喚歸聲和炊煙一樣升起,我們會來不及穿上鞋子,邊跑邊看屋頂上的炊煙,才感到肚子已經餓得扁扁的。回家來不及洗手,就端起黑瓷大碗喝著有豆扁的粥,玉米或地瓜面的貼餅子也能美美地吃上三五個,吃得肚子圓鼓鼓的,然後又到熱鬧的大街上瘋跑瘋玩。後來我在外地讀中學,有時候一個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遠遠地看見村莊周圍的樹林裡瀰漫的炊煙,那種思鄉之情和接近故鄉的感覺是那麼迫切……故鄉的炊煙是甜蜜的。”

抄襲了700字之多,這人也像楊濤一樣不笨,把離我家六里地的宮裡集改成了留光集,或者8裡之外的天寶集改成了馮村集。它們家的兩個集市,與我家的兩個集市一樣的距離,也是我寫這篇文章時沒有想到這麼巧。一樣的距離,天下無巧不成書,信哉!

——還有文字站網路平臺2016年5月20日使用者文字君的《故鄉的炊煙》,一樣的結構,裡面的文字“ 故鄉的炊煙是最早升起的一縷溫馨和希望。冬夜,寒風凜冽、雪花紛飛,雞叫三遍時母親總會早期點燃油燈,準備為上山採石的父親做一碗熱湯,伴隨著擀麵杖的響起,爐灶中的火也燃起了,一縷炊煙便悄悄地竄出煙囪,隨著冬日的寒風和紛飛的雪花飄向村莊的樹林、河溝和大山深處。故鄉的早晨升起了第一縷炊煙。……兒時的我們常常撒歡玩兒,樹林中捉鳥、河溝中捕魚、山坡上捉迷藏,慢慢籠罩下來的黃昏也無法驅逐我們的玩耍和快樂,只有當一縷縷炊煙升起,母親站在炊煙瀰漫的山坡山呼喚時才發現,肚子早已經餓的扁扁的,瘋跑回家,不及洗手,拿起母親做的土豆煎餅美美的吃上四五塊,把肚子吃的鼓鼓的,然後又加入到瘋跑的行列。後來上了中學,每到假期回家,走到村口遠遠看到村莊的樹林…… 月光下,故鄉的炊煙是浪漫的。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當一輪明月升起,故鄉的炊煙已慢慢的覆蓋了村莊的房屋、樹林、河溝和山坡。年輕的情侶們會悄悄地走進有炊煙瀰漫的樹林和山丘下與自己心愛的人兒約會。偶有村頭的王大叔會拿出自己心愛的笛子,坐在炊煙瀰漫的山坡上吹奏一曲,笛音悠揚、婉轉,為村莊更加增添了幾分浪漫。月光下,故鄉的炊煙升起的是一縷浪漫情懷。”

這些基本都是出自我的《故鄉的炊煙》的原文。最有意思的是,把我文章中吹笛子的大虎叔換成了王大叔。不知道王大叔的笛子與大虎叔的笛子哪個吹得好。大虎叔前幾年已經去世了,可惜沒有辦法讓大虎叔與它的王大叔比拼一下了。

還有許多許多,只是我想喝茶了。相比與喝茶,這些抄襲者在茶麵前,就算是一點喝在嘴裡的茶根,擋不了大事,吐在垃圾桶裡就是了。

幸好中國文字著作權協會的張洪波總幹事長等在大力推進著作權上大刀闊斧開展了很好的工作,也期待在抄襲上推動國家立法制定製裁抄襲者的措施,讓老鼠們永遠在垃圾裡吃垃圾,不要玷汙了我們美好的文字。

2021年1月20日4點15分寫於柳林居

(編者: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s:炊煙故鄉抄襲樹林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