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週末去哪兒】萬法歸一,出自哪裡?五臺山,千古一佛,千古一帝!

由 千古一人wofow 發表于 人文2021-07-03

簡介相傳漢明帝時,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發現此地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這座山的山勢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並且文殊菩薩有在此顯現,故二人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命名為靈鷲寺

萬法歸一出自哪裡

五臺山賦

千古一人

日月星辰,宇宙無際;

山川河嶽,萬物相依。

泱泱中華,天賜佛國;

渺渺神州,五臺聳立:

華北屋脊,避暑勝地;

春夏秋冬,風景各異。

東臺望海,西臺掛月,

南臺錦繡,北臺葉鬥,

中臺翠巖。

五峰巍峨,連枝同氣;

文殊顯聖,佛祖留跡。

顯通塔院,佛光南禪,

臺內臺外,萬法歸一。

天竺高僧,東漢明帝,

始建靈鷲,魏隋承襲。

唐朝盛況,無與倫比,

百寺萬僧,人才濟濟。

真容華嚴,壽寧興國,

竹林金閣,法華秘密,

靈境大賢,宋時重啟。

明清迄今,繁衍嗣系,

青廟黃廟,同舟共濟。

虔誠禮敬,增智生慧;

即心即佛,大慈大悲!

今晨夢遊,再上五臺;

紫氣東來,雲蒸霞蔚。

白雲朵朵,萬佛朝宗;

大鵬展翅,蓮池盛開。

寶殿巍峨,浮屠競美;

海市蜃樓,大放異彩。

黃瓦紅牆,經轉幡飛,

鳥語花香,如痴如醉。

夢中三訪,瞻眺徘徊;

一覺醒來,了無掛礙!

2021年父親節初稿

六月三十日略有修改

《五臺山賦》

注:

今天(2021年6月30日)凌晨,夢中再遊五臺山,藍天白雲,黃瓦紅牆,綠樹成蔭,百鳥爭鳴,一派欣欣向榮景象。後來又看到在層層巍峨寶殿之後,又有座座瓊樓玉宇,驚詫之餘,眾人齊呼海市蜃樓,趕緊拿起手機拍照。

五臺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臺:東臺望海峰、西臺掛月峰、南臺錦繡峰、北臺葉鬥峰、中臺翠巖峰。五峰之外稱臺外,五峰之內稱臺內,臺內以臺懷鎮為中心。

五臺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北臺頂海拔3061。1米,有“華北屋脊”之稱。山中氣候寒冷,臺頂終年有冰,盛夏天氣涼爽,故又稱清涼山,為避暑勝地。五臺山自然植被以草地為主,由草甸、草原、灌叢構成,是優良的夏季牧場。

佛教傳入五臺山,普遍的說法是始於東漢。相傳漢明帝時,天竺高僧攝摩騰、竺法蘭來到了五臺山(當時叫清涼山)發現此地有釋迦牟尼佛所遺足跡,這座山的山勢和印度的靈鷲山(釋迦牟尼佛修行處)相似,並且文殊菩薩有在此顯現,故二人決定在此建寺,寺院落成後,命名為靈鷲寺。又因漢明帝信佛,加“大孚”兩字。後北魏孝文帝時擴建寺院。至北齊時,五臺山寺廟猛增到二百餘座。隋文帝時,又於五個臺頂各建一寺。唐代全山寺院多達三百所,有僧侶三千餘人,名僧輩出。至唐德宗貞元年間,全山僧尼達萬人之多。北宋太平興國五年(980), 敕內侍張廷訓造金銅文殊像置於真容院(即今菩薩頂),重修真容、華嚴、壽寧、興國、竹林、金閣、法華、秘密、靈境、大賢十寺。明末又重建了大塔院寺的大塔和顯通寺的銅殿塔等。清代,隨著喇嘛教傳入五臺山,出現了各具特色的青廟(漢僧所住)和黃廟(蒙藏喇嘛所住)。

五臺山五座臺頂合圍的地區,稱為臺內,其外圍則稱臺外。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初步調查,全山有“青廟”(漢僧所住)97處,“黃廟”(蒙藏喇嘛所住)25處。現存寺廟臺內有顯通寺、塔院寺、菩薩頂等39座,臺外有佛光寺、南禪寺等8座。

《五臺山賦》

作者簡介:

王森,字三木,號千古一人,綠色文化運動的倡導者與先行者,著名辭賦家、書畫家、詩人,藥王嫡傳後人,中華舌紋醫學傳承人。

《五臺山賦》

Tags:五臺山臺內所住青廟黃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