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由 一點佛子說 發表于 人文2021-06-30

簡介最後一個就是‘五蘊熾盛’,這是前七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的根本原因,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眾緣和合構成人身,被這些東西蔭蓋了自心,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因此你有煩惱,這是苦的根本

為什麼人間皆是苦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人一輩子,從出生,一直到死亡,不快樂,不如意的事十有八九。兒時,為了一個玩具,想得而得不到,為了一餐可口的飯菜,想吃大人不讓吃,就大哭大鬧,因為作業完不成而焦急萬分等等。而長大後,工作,生活,成家,賺錢……反正一路走來,總有這樣那樣的事讓你停不下腳步。坐下來靜靜思考的時候,細數下來,一輩子沒有幾件讓自己一想起來就眼角泛起笑紋的事。後來,讀了佛經,慢慢對人生有了點點認識。《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常有生老病死憂患,如是等火,熾然不息。”這幾句話是形容我們娑婆世界的。人世間的苦又是什麼呢?

一、“八苦”和“三苦”

1、“八苦”。即:生、老、病、死,求不得、愛離別、怨憎會、五蘊熾盛。

人從出生就開始苦,其實未出生在孃胎裡就開始了。經中說嬰兒出生,面板有像被刀割的痛苦。只是被自己忘記了,這是生苦。等到年老的時候,身體日漸衰老,行動不便,病又多,到自己不能動彈躺到床上的時候,動又動不了,想一死了之,死又死不成,這種生理和心理的煎熬,沒有辦法用語言來形容。家父曾給我說過,人到年老的時候,能夠正常的走路都是很奢侈的事。生病也是這樣,在醫院裡都能看到,這裡不細說了。這是老苦和病苦。死苦,佛比喻就像烏龜扒殼,活牛剝皮。接下來就是“求不得”苦,不管是誰,只要是人,就會有慾望,就會有想得而得不到的東西,帝王都還想求長生,但是求不到,求不到就會心裡就會產生失落和痛苦。然後“愛離別”苦,親人,愛人,想永遠不分開,卻偏偏要分開,即有生離,也有死別,這種痛苦很多人都有過體會,再後“怨憎會”苦,相怨相憎,偏偏相見,最不想看到的人偏偏天天見面,偏偏要成為一家人。一天吵的雞飛狗跳,嚴重的甚至殺生害命。最後一個就是‘五蘊熾盛’,這是前七苦: 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等的根本原因,就是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眾緣和合構成人身,被這些東西蔭蓋了自心,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因此你有煩惱,這是苦的根本。我們都很貪愛自己的身體,貪愛我,我所有的一切,這種執著心就像火燒一樣熾盛。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2、“三苦”。即:苦苦、壞苦、行苦。“八苦”和“三苦”的關係:生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為苦苦,愛別離為壞苦,五陰熾盛為行苦,老、病、死、則通於苦苦及壞苦。這裡引用黃念祖大德的話:“三苦”有兩說:第一,三苦是苦苦、壞苦、行苦。⑴苦苦,由苦事之成,而生苦惱者。這個事本身就是苦的,是苦苦。⑵壞苦,由樂事之去,而生苦惱者。這個事本身是可喜的,但一旦破壞了就難過了。比方世間的眷屬,夫妻恩愛,當時覺得很幸福的,但一天死掉一個,那個活的就很苦了,對於孩子也是如此。你有個很好的電視機,天天要看,喜歡的不得了,一天被人砸掉了,你就很難過。這是壞苦。⑶行苦,行者,遷流之義。因一切都在遷變、轉化,無有停息,而生苦惱。念念遷流這個苦,大家一般理會不到。第二,嘉祥大師說三苦是三有之苦。三有就是色界、無色界、欲界三界。三苦是指三界眾生的生死之苦。這兩種說法都對,日本《甄解》評論說“祥釋為穩”,說嘉祥大師的解釋穩當一些。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二、有苦之果,一定有苦之因

因果。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前因後果的意思,其實中間還有一個字,緣字,因,緣,果。造作善因,就結善果,造作惡因,就結惡果。但這中間還有個緣,就像那個種子,中間還得有土壤和水、適宜的溫度,才能結果。這個就是因果律,你信或者不信,就擺在自己的面前。很多人懷疑因果,很大程度上是看到作威作福的人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而善良的人卻得到了一個壞的果報,由此懷疑因果。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人,除了現在一生,已有過去的無量數生,尚有未來的無量數生,現在這一生,若將過去及未來的生命之流連貫起來看,實在還不及石火光影那樣的短促渺小。善惡因果是貫通了三世漸次受報的,業力的大小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輕重,便決定了受報的先後等次。今生的修善作惡,未必即生受報;今生的禍福苦樂,未必是由於即生的因素;今生多半的遭遇,是由於往世業力的果報;今生的所作所為,多半尚待到後世感報。

佛教所講的因果律,也不是像一般人所誤解的宿命論或定命論。佛教相信,唯有重大的業力不能轉變而被稱為定業之外,人是可以憑後天的努力而來改善先天的業因的。比如前世只造了窮人的業因,今世果然也感生為窮人的業果,但是,生為窮人不要緊,只要自己肯努力,窮困的生活環境是可以改造的。這是將過去的因加上現生的因,綜合起來,就是當下的果。所以,佛教的因果律,不是宿命論也不是定命論,而是不折不扣的努力論。佛教如果落於宿命論或定命論的泥沼,眾生成佛的理論,也就不能成立,既然一切命運都是前世決定了的,人生的修善,豈不等於白費?可見,佛教的因果定律,也是不離緣生法則的。從過去世的業因到現在世的業果,中間尚須加入許多的外緣,方能成為業果的事實,這些外緣,就是現世的努力與懈怠、作善與作惡。正像一杯糖水的本質是甜的,假若加入了檸檬或咖啡,便會改變那杯糖水的味道一樣。總之,佛教的因果律是貫透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而又連結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現世承受先世的業因,成為現世的業果,現世的行為造作,既然即是後世的業因,也可加入先世的業因,成為現世的業果。因果的道理聽來簡單,實際上並不簡單。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三、幸福、健康、快樂的辦法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1、改過

有什麼樣的因,就一定會有什麼樣的果,只是個先後問題。所以,想自己以後精神,生活上有好的起色,有好的轉變,一定要止惡修善。一是懺悔,懺悔的意思是後不再造,這個才是真正的懺悔;二是修善,先從五戒十善做起。五戒:殺,盜,淫,妄,酒。十善:身三(不犯殺,盜,淫),意三(不犯貪,嗔,痴),口四(不犯兩舌,惡口,綺語,妄語),反之,犯了以上種種,即是十惡。《了凡四訓》、《安士全書》等寫的比較細緻,有具體的方法,有志於此者,可以百度搜了看一下。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2、放生

佛經中所說放生功德,限於篇幅這裡不一一例舉。諦閒老法師說過:不殺為諸戒之首,而放生為眾善之先也。李炳南老居士也說過:放生是救他生命,解他痛苦,佛戒第一不殺,天有好生之德,可以想見功德之大,所得善報無量無邊。《了凡四訓中》第二篇:上帝好生,物皆戀命,殺彼養己,豈能自安?且彼之殺也,既受屠割,復入鼎鑊,種種痛苦,徹入骨髓;己之養也,珍膏羅列,食過即空,疏食菜羹,儘可充腹,何必戕彼之生,損己之福哉?又思血氣之屬,皆含靈知,既有靈知,皆我一體;縱不能躬修至德,使之尊我親我,豈可日戕物命,使之仇我憾我於無窮也?一思及此,將有對食傷心,不能下嚥者矣。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人生苦,怎麼才能讓自己由苦轉樂?

3、唸佛

首先要搞清楚為什麼要念佛,這裡引用明如居士的話:“唸誦阿彌陀佛的佛號或者諸佛菩薩的咒語有暫時和究竟這兩種必要!所謂暫時的必要,就是透過唸佛可以使得我們的心靈就會獲得安樂。為什麼唸誦佛號可以使得我們今世就獲得安樂呢?因為我們的心靈有這樣一個特點,觀想美好清淨的事物,心就美好清淨,觀想醜陋邪惡的事情,心就醜陋邪惡。所以,心靈是極其微妙的,心想像什麼就得承受什麼,想像美好清淨,心自己就享受美好清淨,想像醜陋邪惡,心自己就得承擔醜陋邪惡。我們暫時還沒有能力改變我們所生活的外部世界,但是我們卻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心靈世界,改變自己看待外部世界的態度。實際上,對我們自心產生直接影響的,不是外部世界,而是自己的心靈世界。”

所謂究竟必要,那就是了生死的大事。古今大德都極力提倡唸佛,現在很多人一提到唸佛,就認為是一種宗教行為,是哄老頭老太太的。這是一種誤解,為什麼這麼說呢?一,佛經中專說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的經典就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等,餘經中,雖有文殊、藥師、彌勒諸淨土之說,然於人間廣為流傳,且最有緣的則當屬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以下諸經所記載的極樂世界與彌陀名號之文,它們只是浩如煙海的佛經中的一小部分。比如以下所列,從中可以看出觀音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大勢至菩薩、藥師佛等等都對西方極樂世界極力的讚歎與護持。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到已即見阿彌陀佛、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自在菩薩、彌勒菩薩等。

《法華經》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慾所惱,亦復不為嗔恚愚痴所惱,亦復不為憍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其他經典中記載的實在太多了,就是說阿彌陀佛和西方極樂世界是真有,佛是真語者,如語者,不妄語者,如果是假的,那釋迦牟尼佛就說了謊話,就是說大妄語,這是佛門大戒。古今公認的許多佛門大德,都是極力提倡唸佛,比如,藕益大師,蓮池大師,印光大師等等,不勝列舉,難道他們也騙人嗎?袁了凡先生說過: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所以,人人都是可以作得自己的主的。

很喜歡這句話:一切生命的浮沉,一切生活的苦樂,全在一念之間。不必過著痛苦煩惱的生活。只要慢慢地迴光返照,煩惱自然就會減少。面對生活中的創傷、挫折無需掙扎,該來的,終究跑不掉,因果就是如此!因此,多餘的煩惱和妄想是沒用的,重要的是,你如何把握當下,保持現前一念清淨心!

限於時間與寫作的水平,感覺還是沒有把自己想說的問題說明白,望大家見諒!

Tags:菩薩今生三苦因果因果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