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往昔所造諸惡業是什麼經六祖壇經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種下善良

由 聊芯 發表于 人文2021-06-28

簡介‘意’就是透過我們的心、念頭所造的業

往昔所造諸惡業是什麼經

佛法的心路歷程

六祖壇經

“一切福田都離不開心地,在心地上種下善良的種子,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

——《六祖壇經》

佛法特別注重此心的修行,心才是根本。那麼到底如何在此心上修行呢?

《華嚴經》中有四句懺悔文:“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我們拜佛也經常以此文來懺悔自己的今生及往生的惡業。這四句懺悔文並不難理解。其中特別注意第三句:“從身語意之所生” , 它是說我們過往的善惡業都是由我們身、口和意,這三種途徑而生。其中‘身’是指我們的行為,就是透過我們身體所造的業;’口‘是透過我們嘴巴、言語所造的業;‘意’就是透過我們的心、念頭所造的業。身和口比較好理解,也比較容易控制,但‘意’就很難了。

比如你看到朋友的一件比較好看的東西,想歸為己有,這個念頭一起就已經造了盜業了,雖然真正的偷盜並沒有發生。再比如大街上看到一個時髦美女,心念一動,惡業就產生了,雖然行為上什麼也沒有發生。這些都是很嚴重的!要知道,我們不會去做從來沒有想過的事情,我們開始做某事,都必然是想過的。如果你經常想自殺,很有可能你真的會去自殺。如果你從來沒有起過自殺的念頭,那麼你決不會去自殺!因此佛法特別注重在根本上杜絕惡業的產生,而心就是根本!

佛法的心路歷程

雜阿含經

在《雜阿含經》卷三十一 D878中,佛為比丘講述了’四正斷‘,即:斷斷,律儀斷,隨護斷和修斷。這裡簡單介紹一下:

斷斷: 即若已升起惡不善的念頭,立馬斷掉;律儀斷:惡不善念頭還未升起令其不起,依靠平時莊重的戒律威儀,將其扼殺在萌芽中;隨護斷:未升起的善念使其升起;修斷:即已升起的善念努力使其增廣。

這是佛法中的很小的一段要義,試想如果你要做到這‘四正斷’該從何處下手呢?對了,就是從心上入手。要時刻對心念的照看,揚善除惡,就像《金剛經》中說的’善護念‘,“無事閒觀一片心”就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試著做一下,你會發現這是非常難的,在唸念相續的意識流中,我們很容易迷失。在佛法中,我們的念頭分為粗念和細念,粗念是指我們能夠意識到的念頭,這種念頭彷彿不是很多。培養善念彷彿是在我們的心田上種莊稼,需要不斷地除草,修枝整葉,才能使得善念的幼苗茁壯成長。而細念是指我們平常意識不到的細微念頭。透過不斷修行,有了一定基礎,粗念都安靜下來了,這時才會意識到細念如同奔湧的江水滔滔不絕,而我們那個能觀的自己也沉浸在這波濤中而不能自拔,那裡還能時時刻刻對這些念頭明察秋毫呢! 因此佛要讓我們“發堅固心、髮長遠心”,就是怕我們半途而廢!

佛法的心路歷程

寺廟中的僧人

“戒貪、戒嗔,戒痴”,“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以及“八正道”等等,這些無一不是從心上入手。除此之外,佛還強調戒律威儀,僧團建設等。因為在心的定力還沒有培養出來時,環境的力量是不可忽視的,在威嚴的環境中某些不善念是不容易升起來的。僧團建設也是這個道理,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組成僧團,相互鼓勵,相互分享心得能夠幫助個體更快的成長!僧團中比丘根器不同,有的進步很快,有的則比較緩慢,進步慢的比丘常常親近進步快的比丘就會得到佛力加持,當然任何人親近佛陀也會得到佛力加持!

這裡看到‘佛力加持’,可能你又會想到迷信,其實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怎麼是迷信呢?!就像我們常常教育自己的小孩,要多和學習好的同學在一起,不要和學習差品德差的學生在一起玩,道理是一樣的,“佛力加持”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啦!

一切煩惱皆由心生!人之所見,都是心的選擇

!我們可以逃離各種外部環境,但我們無法逃離這顆心。修行佛法就是在此心上做出根本的改變,讓此

心不隨境轉,心如明鏡,物來則映,物去不留

佛法的心路歷程

電影《達摩祖師》

最後給大家分享一部淨化心靈的電影《達摩祖師》,這部電影是1994年拍的,有些年代了,但是很經典,裡面有許多妙語禪機。本來想在此分享出影片的百度網盤連結,無奈頭條不讓分享,說“疑似缺乏版權”,只好作罷!

Tags:念頭我們惡業佛力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