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

由 流火之月牙兒 發表于 人文2021-06-24

簡介卡耐基在書中告訴我們,面對別人的錯誤,可以用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去告訴他,如果直截了當的對他說:“你做得不對”、“或者你說的不對”,得到的不是對方對你的感激不盡,因為你這是對人自尊心的打擊,所以對方完全可以理解為這是你對他的挑釁

伯夷隘是什麼意

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

如今,我們常用“食指大動”形容遇上好吃的東西。然而,你知道這背後竟導致一場政變嗎?

靈公元年春,楚獻黿於靈公。子家、子公將朝靈公,子公之食指動,謂子家曰:“佗日指動,必食異物。”及入,見靈公進黿羹,子公笑曰:“果然!”靈公問其笑故,具告靈公。靈公召之,獨弗予羹。子公怒,染其指,嘗之而出。公怒,欲殺子公。子公與子家謀先。夏,弒靈公。

子公雖殺了鄭靈公,然而鄭國大亂,不僅背了弒君罪名,最後也被殺。這是一場很明顯“雙輸”的人際交往。雙方都不給對方面子,導致彼此身亡。

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

在美國現代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經典著作《人性的弱點》中就指出了:

直截了當的指出別人的錯誤,就是一種挑釁行為,這種不友善的行為一定會讓人反感和不舒服,何況又是當眾給人指出錯誤。

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

再來看看孔子是如何處理這種衝突的:

朝,子貢事灑掃,客至,問曰:“夫子乎?”曰:“何勞先生?”曰:“問時也。”子貢見之曰:“知也。”客曰:“年之季其幾也?”笑答:“四季也。”客曰:“三季。”遂討論不止,過午未休。子聞聲而出,子貢問之,夫子初不答,察然後言:“三季也。”客樂而樂也,笑辭夫子。子貢問時,子曰:“四季也。”子貢異色。子曰:“此時非彼時,客碧服蒼顏,田間蚱爾,生於春而亡於秋,何見冬也?子與之論時,三日不絕也。”子貢以為然。

這就是“三季人”故事。2009年,臺灣大學曾仕強教授在百家講壇《易經的奧秘》系列節目中說:以前我看到那些不講理的人我會生氣,現在我不會了,我心裡這樣想,三季人,我就沒事了。任何事情當你要發脾氣,當你情緒很不穩定的時候,對自己說,他就是三季人,你就心平氣和了。

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

心平氣和,只是第一步,只是給對方留足面子,那麼對方的錯誤呢?

卡耐基在書中告訴我們,

面對別人的錯誤,可以用肢體語言或者面部表情去告訴他,如果直截了當的對他說:“你做得不對”、“或者你說的不對”,得到的不是對方對你的感激不盡,因為你這是對人自尊心的打擊,所以對方完全可以理解為這是你對他的挑釁。

那麼私底下能指摘對方的錯誤嗎?書中給出答案:

即使沒有人在場,也應該保持謙遜的態度。委婉地指出別人的錯誤,自然不會有人責怪你。

世多揚激伯夷隘,公獨謙虛下惠和

對“面子”的看重

,既然是人性的一個弱點,我們在與人交往中,就要儘量不給人難堪,給人留住“面子”,首先不要直截了當的指出別人的錯誤。可以等到私底下再委婉勸說。

淳于髡就是個好例子:

威王八年,楚人發兵加齊。齊王使淳于髡之趙請救兵,齎金百斤,車馬十駟。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纓索絕。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豈有說乎?”髡曰:“今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穰滿家。’臣見其所持者狹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於是齊威王乃益齎黃金千溢,白璧十雙,車馬百駟。髡辭而行,至趙。趙王與之精兵十萬,革車千乘。楚聞之,夜引兵而去。

在人際交往中,想要獲得他人的好感,在面對別人的錯誤時,應該採用一定的技巧,給雙方留足面子,不僅不會導致雙方反目,反而會促進彼此關係增長,成為雙贏。

Tags:子貢錯誤三季面子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