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易經殘卷·蠱》中古虞夏時代 (草稿)

由 Vintro 發表于 人文2021-06-23

簡介文言:(原缺)蠱:原本挺好的東西,它生蟲了,壞了

天行也什麼意思

《易經殘卷·蠱》中古虞夏時代 (草稿)

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後甲三日。 象曰: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彖曰: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元亨而天下治也。“利涉大川”,往有事也。“先甲三日,後甲三日”,終則有始,天行也。

文言:(原缺)

蠱:原本挺好的東西,它生蟲了,壞了。這裡指事情不對勁,人們應用的這些準則有毛病。《序卦》“以喜隨人者必有事,故受之以《蠱》。”以喜隨人者,迎其所好也,從人者也,非大臣也。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絕對不會迎其所好以喜隨人焉!有事者,認為像這樣按照別人的意思做事的行為是正確的,沒有什麼不好。

先甲三日:先,這裡指那些好的,還沒有生蟲的。甲,包在人體或物體外面起保護作用的東西。例如種子的外皮,士兵的盔甲。三日,卿相也。王,一日也。公侯,二日也。卿相,三日也。卿相是主要的辦事人員,左膀右臂也。“先甲三日”, 假之也,掛羊頭賣狗肉。利用佗們來傳播聖哲之道。《豐》曰“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賢者藉助這些手下興利除弊,為萬民謀福也。

後甲三日:後,原本挺好的東西,它生蟲了,壞了。蠱也。與“先甲三日”對文,同樣也是利用佗人以達到自己的目的,自私者也。善人少,而不善人多,故曰“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這世道佗就是這樣的,沒辦法。

蠱,剛上而柔下,巽而止,蠱:蠱,說的是執政階層不斷增強著自己手中的權力,同時也在不斷地要求民眾們要順從聽話,不可違法亂紀。執政們的這套說辭進入民眾的心裡,並在佗們的心裡紮下了根。這就是這裡的這個“蠱”字的意思。由於民眾們跟著這些有所缺憾的人人云亦云,沒有那種自主精神,為此社會上的那些精英們在努力地提振著民眾們的素質,讓佗們能夠明辨是非。

終則有始:人的行為具有目的性,指導思想是不可或缺的這麼一種東西,舊有的準則崩潰,就會有新的準則接替佗原有的位置。不破不立也。

天行:天行,乾也。這裡指乾道。

初六:幹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象曰:幹父之蠱,意承考也。

文言:(原缺)

幹:主體。這裡指的是以“仁義”為核心的主導言行準則,也就是君子之道。

其先人的這種隨順行為雖得到了好評,但是佗們並非全對。面對這些事情,也不考慮先輩的對錯,拿過來就照著前人的樣子做。結果呢,那個結果雖然有點不盡人意,不過人們並沒有怪罪佗的意思,還紛紛讚美佗的先輩們是合格的榜樣。事情到這裡並沒有結束,佗開始思索這些言行,以補救自己的過失,經過改正,終於成為可以信賴的賢者。

九二:幹母之蠱。不可貞。 象曰:幹母之蠱,得中道也。

文言:(原缺)

不可貞:雖非苦節,但是這種隨順仍舊要不得,是以唐堯哀之。

得中道:仁義之道也,遵紀守法者也。

事實上,太過安靜聽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故曰“蠱”。 是以“君子以振民育德”。治病也。

九三:幹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象曰:幹父之蠱,終無咎也。

文言:(原缺)

同《初六》差不多。所不同的是:初六發現問題後,予以了改正,佗完善了自己,故而“終吉”。而這裡這位則沒有進取,任人說三道四。《論語》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象曰:裕父之蠱,往未得也。

文言:(原缺)

不求上進,依樣畫葫蘆。前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也。

六五:幹父之蠱,用譽。 象曰:幹父用譽,承以德也。

文言:(原缺)

該順從時順從,必有譽。不該順從時順從,必有譏諷。用譽者,舍逆取順,承以德也。

《六五》賢哉?! 肯於動腦,區別對待。只用好的,不一刀切。賢哉?! 武王、周公之流也。蠱而有譽,聰不明也。嗚呼哀哉!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象曰:不事王侯,志可則也。

文言:(原缺)

言事情不對勁,那些都是假仁假義,因此不肯與之共事。伯夷、叔齊者也。有那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意境。

Tags:原缺三日幹父文言先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