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2首:袁枚《所見》

由 點燈教育 發表于 人文2021-06-23

簡介02:39所見【清】袁枚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所見古詩是寫什麼的古詩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2首:袁枚《所見》

02:39

所見

【清】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清代詩人袁枚力主“性靈說”,強調作詩要有真性情,辭貴自然、獨創,後人總結中國古詩詞認為,詩多“無我之境”,詞多“有我之境”,曲則大都是非常突出的“有我之境”,而袁枚則主張作詩不可無我。

《所見》是袁枚這種美學主張的具體呈現。詩作語言清新流暢、明白如話,透過動靜結合的描寫,把一個牧童刻畫得活潑機靈、天真可愛、情趣盎然。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一句寫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在藍天白雲之間悠然自得。天空藍、綠蔭濃、花兒明麗、牛兒金黃,悠然自得的小牧童性之所至,情不自禁地在牛背上放聲高歌。嘹亮歡快的歌聲在綠蔭中迴盪傳向飄渺白雲,傳向悠遠碧藍。“騎黃牛”表現牧童悠然自得的神態,“歌聲”表現牧童愉快輕鬆的心情,情景交融、聲色俱備。詩人勾畫出一幅色彩鮮明的“牧童行歌圖”。

一片悠然自得中的牧童突然發現了另外一個世界,是誰,竟然比他的歌聲悠揚?“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盛夏綠蔭裡,正有一隻知了“引吭高歌”,牧童立即停止了唱歌,一聲不響地站在樹下,盯住樹上的鳴蟬。“意欲捕鳴蟬”並非寫詩人所見,而是寫詩人對牧童心思的推想,他不是要捕捉樹上的知了吧?“忽然閉口立”寫牧童機靈敏捷的神態變化,寫孩子對自然的直覺。詩作抓住牧童剎那間心理發展和動作變化的細節,又為人們勾畫出一幅生動形象的“牧童捕蟬圖”。

袁枚和諸多中國古代詩人不同,他不好禪學,但詩作卻在無意中應循了禪宗之道。反對傍人門戶,立性靈詩說時,前有神韻詩說,近有格調詩說。此外,還有宗崇漢、宋兩學考據之風,性靈說能脫穎而出的確需要過人的見地和絕不盲從的治學觀。

這位真性情的詩人曾因不識國書(即滿洲文字)而與高爵無緣,淪為布衣,其身價與清王室子弟不知相距幾何?誰想二百餘年後,北京中國古籍善本拍賣會上有袁枚詩稿一冊,估價八千到一萬二千元人民幣,而同時拍賣的清成親王書札不過六千到八千元人民幣。布衣而今不讓王侯,身份有價美無價,幸虧當初袁子才做了布衣,一腔真性情才化為兩個古典美學意象:“牧童行歌圖”和“牧童捕蟬圖”。

袁枚(1716——1798年)字子才,號簡齋,今杭州市人。辭官後定居於江寧,在小倉山下築“隨園”著詩論賦,自號隨園老人。他主張詩應抒寫性情。著有《隨園詩話》、《小倉山房集》和《子不語》等。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中華古詩詞100集》第22首:袁枚《所見》

Tags:牧童袁枚歌聲捕鳴悠然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