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弄懂了這5個修行法門的實質,學佛,你會越學越開悟

由 千面略懂先生 發表于 人文2021-06-18

簡介“佈施”即為“得失”,先懂得失去,再學會得到,先佈施於人,最後才能在佈施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福氣,有了好運,才會有福分供自己去享受

縱惑眾生是什麼意思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阿彌陀佛704

千面略懂居士

千面修行者

學佛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個問題永遠都得不到一個籠統的答覆。

有人認為學佛,單純是為了求功德福祿,只為求菩薩照應庇佑。也有的人認為學佛,是帶著宏願去學的,為了了卻自己人生的悲痛和不順,總之禪修的目標不同,學佛的理由自然也是各執分說。

其實,佛門不是求福求財之人的天堂,學佛也並沒有擁有世人想象中,可以化解人生所有不順的魔力。

弄懂了這5個修行法門的實質,學佛,你會越學越開悟

佛門,或佛法的作用,只不過是當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些沉浮起落時,可以透過學佛的方式,從中徹悟許多道理,領會人生真諦,進而改變自身的命運,在佛教中,這種行為叫開悟。

學佛開悟之後,每個人都能夠得以靈魂的昇華,明白了保持平常心的重要性、瞭解了因果輪迴亙古不變的定律。

這些“存在”對人生的幫助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可以非常篤定的說,對於學佛人而言,開悟永遠是他們最嚮往的一種狀態。

那麼對於學佛人而言,怎麼做才能進入開悟的狀態呢?很簡單,事實上當一個禪修者弄懂了這五個佛教修行法門的實質後,就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領域,學佛也會越學越開悟。

01

佈施,看起來是利人,實際上是利己

弄懂了這5個修行法門的實質,學佛,你會越學越開悟

“捨得”,有舍才有得,得是一種能力,舍是一種境界,想要得到,必先學會施捨。而佛家口中闡述的施捨,其實也就是指佛家六度法門中位列第一的“佈施法門”。

過去佛家就常說道,一個人的福報,皆發源於一個人的善心善念,經常行佈施之舉,發本心樂善好施的人,能夠享受的福氣也就更加深厚。

而相比之下,那些鏗吝佈施的人,往往得不到福運,哪怕得到了,也只不過是一些福德而已。

“佈施”即為“得失”,先懂得失去,再學會得到,先佈施於人,最後才能在佈施的過程中積累自己的福氣,有了好運,才會有福分供自己去享受。

在佛家的大乘佛法中,佈施之法被分為三種,即財佈施、法佈施、無畏佈施,一個人想要透過佈施的方法去積福積德。

弄懂了這5個修行法門的實質,學佛,你會越學越開悟

那麼不僅僅只是佈施錢財,而是強調自己有什麼,就佈施什麼,能佈施什麼,就佈施什麼。

有道是:“

施主一粒米,大於須彌山

。”即便自己只擁有一粒米,但若能將它饋贈於有需要的人,那麼所換來的福運,甚至比須彌山還要深不可測。

換言之,只要自己能夠一念為眾生,盡最大能力去救濟他人,那麼就是行佈施,看似利人,實則利己。

就好比如禪修者,每日唸誦佛號經文給那些困惑的人聽,普法於芸芸眾生,這也是一種佈施,同樣可以獲得無量功德。

若能度化眾生,成就他人慧命善根,那麼來日他人成就佛道之日,受益的不光是受施的人,自己也能得以應證菩提。

02

持戒,看起來是束縛,實際上是自由

弄懂了這5個修行法門的實質,學佛,你會越學越開悟

《楞嚴經》有云:

不持戒而修三昧者,塵不可出,縱有多智禪定現前,亦落邪魔外道。

這句話意思是說,修學者必須秉承佛戒,戒為無上菩提本。如果脫離了佛戒的約束,哪怕自己再怎麼參禪、唸佛,也一樣是和佛法相違背,從而進入於外道,陷入魔障。

Tags:佈施學佛開悟佛家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