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大乘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有四大殊勝之處

由 梅山易學 發表于 人文2021-06-13

簡介有此四大特點,才能彰顯佛道的廣大無遺,才能彰顯眾生成佛的自覺覺他之心,才是佛教教門行立於世的價值所在,若是離開了菩提心所具有的這四個特點,那麼佛法又與世間那些有漏之道有何區別,所以,佛法修行者既然對佛法產生了絕對的正信之心,那麼便必須要從菩

發心殊勝是什麼意思

凡是正信佛法的修行者,都必須要以發菩提心為一切功德法門之基礎,然後才有可能循大道之指歸而入於無上正等正覺之圓滿境界,才能增長自己的菩提善種而步入成佛之途,獲得最圓滿的覺悟,在大乘佛法的教義中,沒有發菩提心的修行者,都是空泛而不切實際的外道之人。

大乘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有四大殊勝之處

為什麼大乘佛法的修行如此重視修行者的這個菩提心呢?

因為在佛法中,一切的法門都是建立在此菩提心的基礎之上,諸佛菩薩悲智的品行也需要因此菩提而得成就,離開了菩提心,佛法所說的一切法門和佛法正見都必然會失去著落點,變得虛浮而失去立足之地。

在我們所有見到的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之中,沒有一位獲得成就的佛菩薩乃至一切經典,不是立足於菩提心這個著力點的,如過去現在未來的三世諸佛,都有自己的大願力才得以獲得圓滿佛果,而這種大願力卻又無不皆是菩提心的體現,所以菩提心實為成就諸佛的種子,可以成就眾生之佛道,這才是大乘佛法重視這個菩提心的根本原因。

大乘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有四大殊勝之處

什麼是菩提心?菩提者,覺也,菩提心者,成佛之心,為利益一切眾生成佛之心是也,此菩提心可包藏一切諸佛功德之法,乃諸佛之本源,眾生之慧命,是眾生成佛之種子,是一切正願之始,亦是諸佛菩薩的依止之道,說他是萬善中王,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為什麼佛祖非得說菩提心是佛法的不共之道,要大乘佛法的修行者發此菩提心才能獲得成就圓滿的佛道呢?是因為這個菩提心有四大特點,可以使眾生因此而覺悟、而利他,有了目標,才能堅持不懈的走到終極境地。

大乘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有四大殊勝之處

第一個特點是物件廣,想要成就佛道,便必須要平等不二的去對待一切有情眾生,不生美醜高下等分別之心,就像佛祖在《金剛經》中所說的一樣: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溼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凡是一切有情眾生,我都必須要有含漏不盡的度脫之願,而不會有所遺漏,非如此,則不圓滿。

第二個特點是空間寬,不學佛法、不發菩提心之人,猶如井底之蛙,只需管好眼前的所見之地即可,但是發了菩提心的佛法修行者,不但要考慮到眾生世間,哪怕是大千世界乃至無量無邊的虛空中一切之世界,也應在思考的範圍之內,凡我所遇,不為遺漏,非如此者,不為圓滿。

大乘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有四大殊勝之處

第三個特點是時間長,從無始劫來的三世諸佛,歷經不可計數之劫方得成就佛道,在此前前無始,後後無終的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長河中,凡是有緣眾生,都應盡我所能,去使之破迷開悟,離卻生死苦海而使之離苦得樂,獲得成就而解脫,若有懈怠,則不為圓滿,難得成就。

第四個特點是目標高,佛祖在《金剛經》中說: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無餘涅槃就是不受後有、沒有餘報可受的成就者,能夠獲得生死解脫而趣入無上菩提聖境之中,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一視同仁而使眾生都能獲得解脫,證得無餘涅槃,這個目標之高,是其他世間法所不能比擬的,因此之故,若有所漏,則不圓滿。

大乘佛教為什麼特別重視發菩提心?因為菩提心有四大殊勝之處

有此四大特點,才能彰顯佛道的廣大無遺,才能彰顯眾生成佛的自覺覺他之心,才是佛教教門行立於世的價值所在,若是離開了菩提心所具有的這四個特點,那麼佛法又與世間那些有漏之道有何區別,所以,佛法修行者既然對佛法產生了絕對的正信之心,那麼便必須要從菩提心這個著力點去發力修行,如此自然事半功倍,能早日獲得成就佛道的圓之功,不知各位同修以為然否?

圖片來源於網路

Tags:菩提佛法眾生諸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