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文

古代哲理名言分類彙編:欲攻敵,必先謀

由 書海夜航 發表于 人文2021-06-10

簡介【句意】善於用兵的人,以少兵當多兵用

君子之謀什麼意思

第六節慾攻敵,必先謀

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句源】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無兵。

【出自】春秋·老聃《道德經》。

【句意】統率武裝力量的人總是說:武裝力量只是某一主體的客屬,我不敢反客為主,不敢讓它前行示人,而要讓它收縮而置後。主:先發進攻。客:後發應戰或防禦。

佳句賞析

在競爭策略中一般以“攻”為主,而老子主張以“退”為策略來獲得最後的勝利。退,並不是單純退讓,而是靈活地儲存實力,關鍵時刻再出手以贏得勝利。

在錯綜複雜的社會中,做事情過於張揚就會洩露“事機”,就會讓對手警覺,就會過早地暴露目標,成為對手攻擊和圍剿的“靶子”。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暴露。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善於藏鋒露拙,為人處世不要太張揚。

形人而我無形。

【句源】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

【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虛實篇》。

【句意】設法使敵人顯露形跡而使我軍隱蔽得無影無蹤。

佳句賞析

用欺騙的手段使對方暴露企圖,而自己卻不露形跡,自己無形而對方有形,當然會無往而不利。這一計的要點就在於“內”,即計謀存在於公開的事物當中。鬼鬼祟祟的行為會讓別人提高警惕;實施暴力又招致激烈的反抗,往往導致不可控制、不可挽回的惡果。這些手段都是低階的,是睿智之士所鄙夷的。

把計謀隱藏在光明正大的事物之中,讓人防不勝防,從而取勝,實際上就是“攻其不備,出其不意”。機密的謀略不能在揹著人的時候或是在隱蔽的地方施行。諸如在商場上打價格戰,或是在一個人面前說另外一個人的壞話,都是愚蠢和低階的行為,不是智者應該採取的方法。

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

【句源】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出自】春秋·孫武《孫子兵法·虛實篇》。

【句意】善於打仗的人,能調動敵人而不被敵人調動。

佳句賞析

若要成為一場戰爭的勝利者,就要懂得如何調動對手,同時又不被對手所調動。調動對手使之自動前來我方預想的戰場,就要用利益來引誘;使對手不能先我方來到戰場,就要設定障礙,多方阻撓。所以,對手若處境安逸,就要使之疲勞;對手若按兵不動,就要使他不得不行動起來;對手若鬥志昂揚,就要破壞這種氣勢,使他萎靡不振。

聰明的人,會根據情勢的不同,運用策略完成自己要辦的事。

事貴應機,兵不厭詐。

【句源】子如曰:事貴應機,兵不厭詐,天下洶洶,唯強是視,於此際會,不可以弱示人。

【出自】《北齊書》。

【句意】用兵作戰可以無限制地用計謀迷惑敵方。兵:軍事、戰爭。不厭:不嫌。詐:欺騙、謀術。

佳句賞析

在對敵鬥爭中,欺詐之術是非使不可的,任何時候都講究光明正大的人,無疑是天真和幼稚的。奸詐是敵人的本性,和他們講正義之道,並不能戰勝他們;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是最好的選擇。

與人交往時,在未了解對方之前,不可掏心相交。即使交往很久的人,沒有真正瞭解對方以前也不能輕易真心相待,時刻都要戴著“面具”。詐術,並不是教我們如何害人,它是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句源】主公,便好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出自】元·佚名《大戰邳彤》。

【句意】敵兵攻城,(我)有將士可以抵擋;大水來襲,(我)用土來掩埋。比喻不管對方使用什麼手段,總有相應的對付辦法。

佳句賞析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難免有矛盾,因此你要有面對不懷善意的力量的心理準備。你可以不去攻擊對方,但一定要有保護自己的“防護網”,而裝聾作啞有時是最厲害的武器。

大部分人一聽到不順耳的話就會回嘴,其實一回嘴就中了對方的計,不回嘴,他自然就覺得無趣了;他如果一再挑釁,只會凸顯他的好鬥與無理取鬧,因此面對你的沉默,這種人多半會在幾句話之後就倉皇地“且罵且退”,離開現場,如果你還裝出一副聽不懂的樣子,並且發出“啊”的聲音,那麼更能讓對方“敗走”。不過,要“作啞”不難,要“裝聾”不易,因此也要練就對他人言語“入耳而不入心”的功夫,否則心中一起波瀾,若不回他一兩句是很難的。

在和別人交往時,能做到見招不拆,其實就展現了最厲害的拆招之法。而且,不但對方的招數被拆解了,還不致遭到怨恨,解了對方心中的疙瘩。

欲東而形似西,欲西而形似東,欲進而形似退,欲退而形似進。

【句源】欲東而形似西,欲西而形似東,欲進而形似退,欲退而形似進。

【出自】《歷代名將事略》。

【句意】想要向東實則向西,想要向西實則向東,想要攻進實則撤退,想要撤退實則攻進。

佳句賞析

使用此計時必須考慮對手的情況,如果敵人沒有混亂,我方是沒有便宜可佔的,一定要仔細觀察。當對方不處於我們所想象的位置時,我們可以調動他;反之,就要穩固他。

為了迷惑敵人,我方沒有固定的進攻方向,一會兒在此,一會兒在彼,忽而東,忽而西,使敵方摸不清我軍的真正意圖,只好處處被動設防,窮於應付,時間一長就沒有還手之力。或向某地佯攻,吸引敵方的注意力,待敵方把物資、軍隊集中在此地時,卻突然在另外一地發起進攻。

若必循法而後戰,何異按譜而對弈。

【句源】爾若必欲循法而後戰,何異按譜而對弈。譜不可以盡弈之變,法不可以盡戰之奇。

【出自】明·王鶴鳴《登壇必究·百戰》。

【句意】如果依照兵法來打仗,又何必按照棋譜來下棋。若:如果。循法:遵照兵法。按譜:按棋譜。對弈:下棋。

佳句賞析

生活中我們常常遇到一些緊急事情,如果按照原有的想法處理它,也許“剪不斷理還亂”;如果採用一種計謀來解決,或許就能迎刃而解。所謂計謀,就是面臨緊急情況保持鎮定,採用“緩兵之計”,即為不必連戰連決,而應求慢求穩,在對方的軟弱處下手,以便一舉獲勝。例如,面對一名已付定金但又不想買房的人,賣房者可在談話時使用緩兵之計。利用“這是您應該好好考慮的重要問題”、“現在買房您不吃虧”這樣的話,控制住買房人搖擺不定的心,把他解除合同的想法換成“解除合同合不合算”的思考。假如那個賣房者一開始就一口回絕買房人的要求,很可能把事情弄僵。而只有先緩和買房人的想要退款的急切心情,才有可能使對方重新考慮。

在遇到緊急情況時懂得運用“緩辦”之計,可以使一個人獲得許多有利的時機,採取一些方法使事情按自己的意願順利發展。但是,如果不善用之,則會因急躁猛進而失敗;反之,則可得利。

經典名句

欲攻敵,必先謀。

【句意】要想進攻敵人,就必須先制訂好策略。

凡用兵之法,三軍之眾必有分合之變。

【句意】用兵的方法,全軍人多,必有分散與集中使用兵力的變化。

善用兵者以少為多,不善用兵者雖多而愈少也。

【句意】善於用兵的人,以少兵當多兵用;不善於用兵的人,兵再多也不夠用。

慈,於戰則勝,以守則固。

【句意】把仁慈之威力用於攻戰則能取勝,用於防守則能鞏固。

謀者,所以令敵無備也。

【句意】用計謀,是為了使敵人沒有防備。

先謀後事者逸,先事後圖者失。

【句意】先定計謀而後行事就安逸,先行事而後謀劃就失敗。

兵不預謀,不可以制勝。

【句意】用兵不事先定計謀,就不能打勝仗。

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計。

【句意】不能只靠勇敢,用兵要先定好計謀。

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

【句意】敵人不知道我要進攻的地方,它就要到處設防;它到處設防,則我進攻的地方的兵力就少了。

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句意】作戰期間不厭棄欺詐虛假。

動莫神於不意,謀莫善於不識。

【句意】最神妙的行動是攻敵不意,最好的謀略是敵人不能識破。

敵弱不可言弱,攻其弱也。

【句意】在弱小的敵人面前不可以說軟弱的話,要攻擊他虛弱的地方。

貶之非貶,君子之謀也。

【句意】貶損的目的不是貶損,這是君子的謀略。

譽之非譽,小人之術也。

【句意】讚譽的目的不是讚譽,這是小人的手段。

功高者抑其權,不抑其位。

【句意】對功勞大的人要限制他們的實權,而不降低他們的地位。

正不屈敵,其意譎焉。

【句意】正義不能讓敵人自動屈服,因為敵人本性奸詐。

詭不惑聖,其心靜焉。

【句意】欺詐之術不能迷惑聖人,聖人內心安詳。

愚人難教,欺而有功也。

【句意】愚蠢的人不能教導他,欺騙他卻有成效。

智或存其失,明者或棄大謀。

【句意】智計有時會存有失誤,明智的人有時會不用大的謀劃。

無稽之言勿聽,弗詢之謀勿庸。

【句意】沒有經過考證的話不要聽信,沒有經過徵詢的謀略不要使用。

讓爵辭祿以釣虛名,則不如本無讓也。

【句意】用退讓官爵、辭掉俸祿來沽名釣譽,還不如根本就不辭讓。

將欲敗之,必姑輔之;將欲取之,必姑與之。

【句意】若想將敵人打敗,不妨先暫且給他一點幫助;若想得到東西,不妨先給他點東西。

Tags:句意計謀用兵賞析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