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由 正觀新聞正觀號 發表于 遊戲2023-02-07

簡介除去虛構,諸葛亮還剩下什麼(八)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諸葛亮智而近妖”,這是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羅貫中《三國演義》諸葛亮藝術形象的評價

趙雲當過驃騎將軍嗎

本文由 @瑞青讀書 原創釋出於正觀新聞正觀號。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錦囊是曹操的,羽扇是周瑜的,火攻是黃蓋的……除去虛構,諸葛亮還剩下什麼(八)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諸葛亮智而近妖”,這是魯迅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羅貫中《三國演義》諸葛亮藝術形象的評價。

當然,諸葛亮是人,不可能是妖。但大眾對諸葛亮的認知大都來源於《三國演義》和影視戲曲中被神化的形象。那麼,作為專注於文史類寫作的作者,為了給喜歡文史的讀者還原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到了該為諸葛亮“解套現真身,摘帽露真人”的時候了!

穿在諸葛亮身上的神衣妖帽有很多,諸如羽扇綸巾、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巧借東風、智激周瑜、火燒赤壁、錦囊妙計……如果一下子摘得太多,又怕《三國演義》的諸葛亮迷們受不了。所以今天就先替諸葛亮脫去強加在他身上的五套神衣妖帽,再給他戴上一頂本應屬於他的真實官帽。

我認為,還原諸葛亮的真身,比起那些妖魔化諸葛亮的做法,才是真正地尊重諸葛亮本人。如果他老人家在天有靈的話,一定也是同意的。

一是關於羽扇綸巾的形象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何為羽扇綸巾?羽扇就是用鳥羽製成的扇子,綸巾就是用青絲帶做的頭巾。這是古代文人對儒將雅士的形象描寫。在周瑜和諸葛亮的漢末三國時代,在文人雅士的現實生活中,也許屬於正常的行頭,當時的文人並沒有拿這個來表現某個人的神氣勁兒,更不屬於哪個人的獨有形象。

在歷代文人騷客中,北宋的蘇軾應該是第一個使用“羽扇綸巾”的文人。

他在那篇著名的念奴嬌•赤壁懷古用了“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之句,很明顯,蘇軾是用來形容周瑜在赤壁之戰中的淡定自如、從容不迫、胸有成竹的神情,通篇並沒有諸葛亮什麼事兒。這儘管是一首使用了誇張手法的詞作,但蘇軾也是在遵循歷史基本事實的前提下,進行渲染刻畫人物形象的。

那麼,在羅貫中之前,有沒有描寫諸葛亮“羽扇綸巾”的文學形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北宋末,南宋初,有個道教學者、詩人,叫曾慥,是北宋文學家曾公亮的後代。他在《類說》中有一段話:“武侯(諸葛亮)與宣王(司馬懿)泊兵,將戰,宣王戎服位事,使人密見武侯,乃乘素輿葛巾,自持白羽扁指麾,三軍隨其進止。”

這裡面描寫諸葛亮的裝束雖然沒有直接使用“羽扇綸巾”一詞,但也是類似羽扇綸巾的樣子。

於是後來的文人就對諸葛亮的形象產生了聯想,尤其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產生了聯想。他直接移花接木,把最早蘇軾形容周瑜的行頭,毫不猶豫地套到了諸葛亮的身上,反而把周瑜貶低成心胸狹窄、氣量狹小,智慧在諸葛亮之下的人,最後到了竟然被諸葛亮活活氣死的悲慘結局。

無論是蘇軾、曾慥還是羅貫中,他們的作品都是文學作品,“羽扇綸巾”一詞或類似的形象描寫,在整個正史中找不到這樣的字眼。我想,要樹立諸葛亮的歷史形象,第一個就是要收繳了諸葛亮的羽扇和綸巾,讓他以正常人的形象走進我們的視野。

二是關於火攻之計的原創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在《三國演義》裡,周瑜輾轉反側、夜不能寐,找不到破曹之計。諸葛亮神機妙算,早猜透了周瑜的心思,就上門解困。最後二人擊掌,共同想出用火攻之計。

然而正史的記載很明確:“周瑜的部將黃蓋說:‘現在敵眾我寡,難以與其持久相抗。但觀察曹軍戰船全都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然後周瑜就採納了黃蓋的建議。”

不但赤壁之戰的一把大火不是諸葛亮的原創,而其他掛靠在諸葛亮身上的新野之火,博望坡之火,也都不是諸葛亮的“得意”之作。要麼是劉備放的,要麼就是羅貫中替他放的,反正正史裡沒有記載諸葛亮幹過這些個事兒。

三是東南風是誰“借”的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與諸葛亮共同確定火攻之計後,苦於沒有東南風,無法實施火攻計劃,然後就請諸葛亮築高臺、做法事、借東風。

大腦但凡正常的人都不會相信這種裝神弄鬼的把戲。對於東南風的來歷,雖然始終是個難解之迷,但無論如何,一萬個不可能是諸葛亮向天借來的。就連裴松之在《三國志•賈詡傳》中註解時,都說東南風是天意。怎麼可能是諸葛亮靠作法事借來的東風呢?

近有研究三國曆史的專家有一種說法是,東南風並非天意巧合,周瑜當初之所以主動選擇長江南岸駐紮,那是因為周瑜、黃蓋等人早已諳熟長江中下游的天氣異象。在江面上,在寒冬季節,在天氣晴朗時,反而會出現逆風現象。

如果非要用“借”這個字來形容東南風的出現的話,那也只能是周瑜“借”自然天象,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地點、恰當的物件,放了一把恰當的大火。而非諸葛亮所為。

四是關於錦囊妙計的首創。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在整個正史系列,包括《三國志》《資治通鑑》《裴松之注三國志》,都沒有什麼錦囊妙計之說,因為他不符合戰爭的基本作戰常識。

你看,孫權和曹操都是怎麼指揮戰爭的。他們在大戰之前,都是多次召開軍政聯席擴大會議,把問題討論透徹,多次明確分工,強調密切配合。生怕大家出現相互扯皮、推諉和孤立無援的狀況。

但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又是個神奇的存在,他指揮戰爭時,就像過家家一樣,對這個耳語一番,對那個“如此如此”,反而生怕相互知曉彼此的任務。最不可理解的就是,當面不交代清楚,卻給手下將領一個所謂的錦囊妙計,要求到什麼時候,什麼地方,出現什麼狀況時再開啟看。這不是拿戰爭當兒戲嗎?這不是拿將領和士兵的生命當草芥嗎?人類有史以來的中外戰爭史上,也只有羅貫中敢讓諸葛亮這麼幹。

如果說非要找個類似的案例的話,也是有的,但那是在特殊情況下的權益之計。

我舉的這個案例也不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中,而是在214年,曹操南征孫權失敗,班師前留張遼、李典、樂進三位主將和七千多名士兵防守合肥。至215年,曹操出征張魯時,派護軍薛悌給他們三人送來一封信,寫到“賊至乃發”。 當孫權見曹操遠在漢中,未能及時回到東邊,在八月率十萬人北至陸口,出征合肥。張遼等便按照曹操的要求開啟信函,寫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

因敵我雙方力量懸殊,諸將都對曹操的這種遙控指示感到疑惑。這時張遼說:“曹公正率軍在外作戰,等他率領的援軍到達時,孫權軍必定已攻破我們。所以來函指導我們,要在敵軍集結完畢前反過來攻擊他們,先挫折敵人的氣勢,以安定軍心,然後可以順利守城。成敗之機,就在此一戰,各位有何疑惑?”

你看,對於曹操不得已才使用“密信”遙控指揮一事,張遼、李典、樂進還是有顧慮的,怎麼可能出現當著眾將領的面還“暗授玄機”啊!因為戰事瞬息萬變,“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才是根本原則。

這就是曹操對“錦囊妙計”的最早創意。但羅貫中先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發現能夠提升諸葛亮的神秘軍事才能的玩意,都一股腦地偷來往諸葛亮身上套。這是典型的軍事盲才能幹出來的事情。

五是關於草船借箭的原創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在這齣戲裡,羅貫中把諸葛亮描寫得神乎其神,但把魯肅襯托成一個只顧東張西望、呆若木雞的弱智。

其實這個故事也不是發生在赤壁之戰中,而是赤壁之戰的五年之後。據裴松之引《魏略》注得知,在公元213年正月,曹操與孫權對壘濡須。初次交戰,曹軍大敗,於是堅守不出。一天孫權乘輕舟從灞須口闖入曹軍前沿,觀察曹軍部署。孫權的輕舟行進五、六里,曹操見孫軍整肅威武,喟然嘆出了那句著名的:“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的名言。之後曹操指揮士兵萬箭齊發,箭都扎到船的一側,導致船偏重將要傾倒,孫權讓調頭,讓船的另一面受箭,不久箭均船平,就大大方方的回到軍營。這不是故意的借箭,而是機智地處理突發事件。

我們不得不佩服羅貫中先生的想象力,再次移花接木,把孫權的一次應急處理當成有意作為的智謀,套到諸葛亮身上。

當然以上這些“虛構”或者說是“移花接木”,也不完全是羅貫中的“功勞”,他也是從民間流行的傳說以及戲曲的演繹中,總結、歸納、提煉出來的一系列神奇的故事。為了塑造出諸葛亮的智者化身的神秘人物形象,就加以應用,讓諸葛亮的光輝形象紮根在了世代的廣大民眾心目之中,作為一部文學作品,絕對是成功的,也是值得作家們學習和借鑑的。

但作為研究歷史人物的作者,又不得不拿這個與歷史真實的人物形象相對比,因為《三國演義》對後世的影響是在是太大了。這是講解其他朝代歷史人物時所不存在的獨特現象。

要特別說明的是,我從來沒有否定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一部傑出文學作品的意思。它作為四大名著之一,讓無數中國人愛不釋手。

我在上初中的年紀,還清楚地記得,讀起三國演義和隋唐演義以來的狀態,那真是廢寢忘食。一幫比我大的孩子們都願意跟在我屁股後面,就是想讓我跟他們講三國的故事。

然而,長大之後,隨著閱讀面的寬廣與深入,發現,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比如《三國演義》,有人說它是七分實三分虛,但在赤壁之戰這一節,我認為它是一分實,九分虛。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小說的精彩,就漠視歷史的事實。當然也不能因為歷史的真實而非議文學的虛構。

當然,話又說回來,大千世界,各有所愛,還原歷史,並不影響那些《三國演義》的鐵粉們對他們心目中神秘的諸葛亮以及其他人物的喜愛或憎恨。對追求歷史真實人物形象的讀者來說,也要客觀看待藝術與歷史之間的差別。

好了,我給諸葛亮摘掉了五頂不屬於他的帽子,同時也要給他換上一頂屬於他真實身份的帽子。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劉備佔領江南四郡後,終於給諸葛亮封了第一個官職:軍師中郎將。這就是諸葛亮獲得的第一頂真實的帽子。

中郎將本來是負責皇帝安全的官職,級別介於校尉與將軍之間。但在三國時期,割據政權都為了趕時髦,對於一些名號將軍諸如驃騎將軍,左右前後將軍不敢輕易使用外,對中郎將的使用到了氾濫的地步。

有的還在中郎將前加上一個字首,更是五花八門,比如五官中郎將、軍師中郎將、建威中郎將等。

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是個什麼級別的官呢?它相當於參謀,智囊,就相當於公司的董事長助理,可大可小,可實可虛,屬於屬官,品級在四品到六品不等。

割據政權的屬官起名很隨意,比如曹操封他的智囊成員郭嘉,他不叫軍師中郎將,而叫軍師祭酒,相當於首席智囊。

然而,諸葛亮的軍師中郎將只不過是一個名譽而已。劉備委派給諸葛亮的工作,竟然是督辦零陵、桂陽、長沙三郡的稅收工作。說白了,諸葛亮其實就是一個催稅官。

不管多大的官兒,不管幹什麼,諸葛亮總算有個屬於自己的官方身份了,這也是他用說服孫權同意孫劉聯盟的成績換來的。

劉備在赤壁之戰中表現非常英勇,帶領關羽、張飛、趙雲直接參與戰爭,當然也成了赤壁之戰的最大贏家。雖然荊州被分為了三部分,劉備佔據的位置雖然不是最好,但地盤最大,這足以支撐實施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規劃的下一個戰略目標。

脫下神衣,摘下妖帽之後的諸葛亮,仍然光彩照人,仍然是一位不世之才,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那麼,下一步諸葛亮將為劉備團隊想出什麼樣的高招呢?更多精彩,請繼續關注下期。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作者簡介:李瑞青,老子故里鹿邑人,現居鄭州。從事傳媒、教育工作,同時涉獵文史、書法研究。著有《寫活歷史人物》等五部讀書筆記;《霧太陽》《獵城》等七部中長篇小說。

編輯丨大鵬

寫活歷史人物•漢末三國系列之諸葛亮:脫去神衣妖帽,諸葛亮初任催稅官

Tags:諸葛亮羅貫中周瑜羽扇綸巾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