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由 方芳談歷史 發表于 遊戲2023-01-28

簡介於是,尹嘉銓寫了一封奏摺,派兒子呈送至乾隆面前,在這封奏摺裡,尹嘉銓除了極盡溢美之詞誇耀父親的功績外,同時還懇請,希望乾隆皇帝能效仿當年康熙帝為宣揚道學的名臣陸瓏其追諡為“清獻”那樣,也給父親尹會一進行追諡

人火化了後魂魄去哪裡了

1781年,乾隆皇帝在讀完一份奏摺後,大發雷霆之怒,甚至狂飆髒話,大罵上奏摺的人為“大肆狂吠”的“瘋狗”,同時當即下令,將這名大臣鎖拿並定為死罪。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是什麼人會讓乾隆皇帝如此震怒,而這份奏摺裡又說了什麼呢?

沒錯,這個人就是曾擔任大理寺正卿,現已致仕退休的尹嘉銓,而他所上的奏摺裡,只不過是想讓乾隆皇帝給自己的父親賜一個諡號。

從表面上看,這貌似並不是什麼大事,但卻導致乾隆不僅雷霆大怒,並且不顧君王身份,以粗鄙之語來責罵尹嘉銓。

為什麼會如此呢?這就要從尹嘉銓的父親活著的時候說起了。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尹嘉銓的父親名為尹會一,這個人,是個名副其實的好官加孝子。

尹會一是雍正二年的進士,中舉之後,先被分入工部實習,授主事,三年後,也就是雍正五年,經考核後外調至襄陽任知府。

在此期間,尹會一對待工作兢兢業業,比如在他上任不久,由於遭逢雨季,導致漢水暴漲,為了修築河堤,防止洪水倒灌,尹會一干脆吃住在河堤之上,親自督建工程進度。

由此可見,尹會一不是那種只知道坐在衙門裡遙控指揮的庸官。

不僅如此,尹會一還相當具備膽色,在他從襄陽調任至荊州知府後,當時有一幫饑民聚集在山中,並揚言要劫持官府糧倉,而尹會一得知後,幹了一件讓周邊人佩服不已的事情。

當時的他,為了安撫這幫饑民,防止事情鬧大,乾脆單槍匹馬進入山中,並與饑民首領談判,最終達成發放糧食賑濟的相關協議,由此,饑民四散,而尹會一毫髮無損返回。

署荊州,石首饑民聚眾,揚言將劫倉穀。會一單騎往諭,發倉穀次第散予之,眾悅服。

——-《清史稿》

在此之後,尹會一又先後任揚州知府、兩淮鹽運使等職,不管擔任什麼職務,尹會一均以民為本,對待分內差事也是力求完美,總之,他絕對是一個好官。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到了雍正去世,乾隆繼位後,尹會一因功績、風評較好,再獲升遷,擔任兩淮鹽政,並加僉都御史銜。

除了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同時也是一個以民為本的好官外,尹會一還是一個出名的大孝子。

乾隆二年,尹會一回京述職,並得到了乾隆皇帝的召見,而初登大寶的乾隆,素來知道這個尹會一政績不錯,因此大大的對其表揚一番,並最終決定,將他升任為廣東巡撫。

要知道,在一年前,尹會一才剛升任為兩淮鹽政,而一年後不僅得以面聖,並且,還能再次升官。

更重要的是,兩淮鹽政在當時僅僅只是個正五品的官職,而廣州巡撫,那可是名副其實的從二品,並且,巡撫也算是封疆大吏了。

這麼算下來的話,相當於尹會一直接連跳了五級。

要是換做其他人,估計當場就能激動的暈過去,並且會趕緊磕頭謝恩,然後美滋滋的上任,但是尹會一沒有,他反而向乾隆皇帝辭掉了這個官職。

對此,乾隆也是十分納悶,而尹會一的理由卻很簡單。

他說,自己的老母親年邁,如果自己上任廣州的話,那麼離老母親太遠,就算是帶著老母親一塊上任,又擔心去了廣州之後,老人家水土不服。

所以,他決定不當這個廣州巡撫。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而聽了尹會一的理由後,年輕的乾隆皇帝大為感動,並對這個尹會一也是好感大增,最終,依然任命尹會一為巡撫,只不過改任河南,不再去廣州。

這樣,祖籍為河北的尹會一,便踏踏實實的走馬上任河南巡撫,而他在河南任職期間,修水利、惠民生,期間還趕上黃河發大水,尹會一同樣調停得當,不管是賑災,還是安撫災民,總之是樣樣做的都十分到位。

因此,尹會一這個能吏的形象,在乾隆心中的位置越來越重,即便是期間有人上書彈劾尹會一,但均被乾隆壓下,並多次對其嘉獎。

到了尹會一老母親七十歲那年,他又主動向乾隆提出辭呈,這次的理由是母親已至過稀之年,自己作為人子,理應侍奉在前。

而乾隆素來知道尹會一是個孝子,因此便恩准,同時還賜詩一首,以褒獎尹會一的這種孝道。

上知會一孝母,母李先以節孝旌,有賢名,賜詩褒之。

——-《清史稿》

俗話說,論心不論跡,論跡無孝子,而尹會一卻同時把心、跡都做的十分到位,他不僅在外頗有孝順之名,在他辭官回鄉贍養老母親後,也同樣把孝心做到了極致。

比如,他的鄉人、舊識,每逢來他家裡拜訪,稱讚尹會一之前當官頗有政績時,尹會一均會說這都是母親教育的好。

另外,他在家鄉設義倉,置義田,興義學等慈善舉動頗多,但不管大小,均是以母親的名義,對外也說這是母親要求他這麼做的。

至於平常的生活上,尹會一更是將老母親照顧的無微不至。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可以說,尹會一的老母親,真的是一個幸福的老太太,也正是有了這麼一個孝順的兒子,數年後,她安詳滿意的離開了人世。

母親去世後,尹會一按照古禮,嚴格為母親守孝三年,期間絲毫沒有懈怠,這種表現,就是在當時,也是極為難得的。

守孝期結束,尹會一已經是五十多人的人了,但依然得到了朝廷的啟用,先授工部侍郎,後又命其督管江蘇學政,之後在乾隆十三年,又轉入吏部任職。

可以說,尹會一就如同一個當時的模範標杆,不管是政績,還是為人,另外還有孝道,都是當時的典範,也正是因為如此,乾隆對其愈發的重視。

乾隆十三年(公元

1748年)八月,尹會一在巡視松江學政時,病逝於任上,享年58歲。

這便是尹嘉銓父親尹會一的經歷,從其中就能看出,這個尹會一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好官,同時也是一個好人。

那麼,這又和尹嘉銓多年後被處死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問題的關鍵就出在這裡。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因為尹會一的官聲不錯,加上乾隆皇帝對其人品、能力的看重,因此尹會一的兒子尹嘉銓,在父親的蔭庇下,考中舉人後,便順順利利的進入了官場。

並且,尹嘉銓的仕途之路,也是順風順水,先後擔任過刑部主事、郎中,之後又官至大理寺正卿,最終在該職位上致仕退休。

毫不誇張的說,尹嘉銓的仕途,簡直順利的不像話,而之所以如此,一來是他父親的好名聲幫助了他,二來,則是乾隆對其父親的看重,也在暗中用上了勁。

但是,這就讓尹嘉銓產生了一個錯覺,他認為,乾隆皇帝對他們家有特殊的感情。

實際上是不是這樣呢?答案並不是,乾隆皇帝看重尹會一,是看重他身上的特質,比如能力突出,比如孝道,而這樣的特質,符合當時乾隆想樹立一個官員標杆的標準。

因此,乾隆才會不斷提拔尹會一,而並非是真的對尹家有什麼特殊的偏愛。

至於尹嘉銓的仕途能順風順水,其實主要是在父親尹會一的福廕下,尹嘉銓又沒有犯過什麼錯,加上乾隆也想讓天下人看看,標杆的後人,一樣可以官運亨通。

但這些,尹嘉銓並不明白,他單純以為,父親也好,自己也罷,能在朝堂內外順風順水,就是因為乾隆皇帝在刻意照顧他們。

所以,悲劇就這麼產生了。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悲劇具體產生的過程,是在乾隆乾隆四十六年(公元

1781),當年三月,乾隆巡幸五臺山,回來走到保定時,就在此駐蹕(小住)。

而此時已經七十多歲的尹嘉銓,恰好已經退休在家,得知乾隆皇帝駐蹕保定時,一個強烈的想法湧上了心頭。

他要趁著這個機會,去面見皇帝,並向皇帝申請,請乾隆皇帝賜給他父親尹會一一個諡號。

於是,尹嘉銓寫了一封奏摺,派兒子呈送至乾隆面前,在這封奏摺裡,尹嘉銓除了極盡溢美之詞誇耀父親的功績外,同時還懇請,希望乾隆皇帝能效仿當年康熙帝為宣揚道學的名臣陸瓏其追諡為

“清獻”那樣,也給父親尹會一進行追諡。

而乾隆在看完這份奏摺後,心裡第一個想法就是,你尹嘉銓在教我做事?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坦白來講,為有功績的大臣上一個諡號,對於乾隆來說並不算什麼,但是他心裡卻相當

“不得勁”,為何?尹會一是有功績不假,但不能是他兒子主動向朝廷索取諡號。

所以,這一點就讓乾隆極為惱火,本來他恨不得當場治尹嘉銓一個妄言之罪,但考慮到尹會一是自己親手樹立起來的道德標杆,如果就因為一份奏摺便直接處理他兒子的話,未免有些打臉。

況且,尹嘉銓好歹也是朝廷的退休官員,加上當時也已經七十多歲,要是直接下旨申飭,或者問罪,確實有些小題大做。

所以,乾隆皇帝忍了幾忍,最終決定,暫時壓下這股怒氣,僅僅是在奏摺中,給尹嘉銓了一番稍帶

“警告意味”的回覆。

乾隆是怎麼說的呢?大意是,為誰上諡號乃是國家大事,需要多方考評後才能決定,作為臣子,不能妄求,同時乾隆還說,考慮到尹嘉銓是出於一片孝心,是為了父親,所以這次就不追究了,希望尹會一在家安分。

說實話,乾隆的回覆,已經說的夠明白了,並且也算是給了尹嘉銓面子,沒有對其問罪,總之就是,乾隆這次真的是相當寬容。

但問題是,尹嘉銓並沒有領會到其中的意思。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在他看來,乾隆的寬容,正是對尹家的特殊照顧,所以,在收到回覆後,尹嘉銓居然還不死心,再一次上了一份奏摺。

這次奏摺的內容,不是為父親求諡號,而是希望乾隆恩准,能讓父親從祀文廟。

從祀文廟,即配享孔廟,古代文臣幾乎都將配享孔廟作為自己一生最高的追求,而截止到清朝乾隆時期,能從祀文廟的文臣,僅有一位,也就是前文提到的康熙年間的名臣陸瓏其。

這麼說相信大多數人都能明白從祀文廟的標準之高,而尹嘉銓則在奏摺中,堂而皇之的請求乾隆皇帝,希望能讓他的父親尹會一

“一併從祀”。

這麼一來,當乾隆看到這封奏摺之後,再也壓制不住心中的怒火。

於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那一幕,乾隆怒不可遏,當即斥責尹嘉銓為

“肆無忌憚、喪心病狂”,不能夠稱其是“為博虛名,置國家名典於不顧”。。

甚至,按捺不住火氣的乾隆,當庭責罵尹嘉銓為

“大肆狂吠”的“瘋狗”。

總而言之,乾隆這次確實氣的夠嗆,正因為如此,他當即下令,先革去尹嘉銓的頂戴,之後鎖拿進京,交刑部審訊。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不僅如此,乾隆又一併下令,抄沒尹嘉銓的家產,同時他還特意叮囑辦事的官員,稱尹嘉銓此等

“狂悖”之人,平時必然有不少“妄行撰述”之作,因此,要求辦事官員多多留意,務必“據實來奏”。

就這樣,大學士英廉以及其他官員,在奉了乾隆旨意後,對尹嘉銓在京城的家產迅速進行了查抄,由於有了皇上的口諭,這次查抄極為徹底,除了查抄出尹嘉銓的房產、財物等之外,還將其家中的但凡帶字的書、畫等物一併抄沒。

與此同時,直隸總督袁守侗,又將尹嘉銓老家的田產等一併抄沒。

總之,這一通抄沒下來,尹家幾代人積累的財富,算是一下歸了零,但這還不算什麼,最讓尹家人惶恐不安的是,他們還不知道接下來,皇帝會對尹嘉銓以及全體尹家人做什麼樣的處置。

在之後大約半個多月後,大學士英廉連同翰林數人總算將尹嘉銓家中的書畫之物檢閱完畢,對於其中涉及到悖逆之語的書籍、字畫一一歸類,最終,正式開始了三堂會審。

會審的整個過程,基本上是採用一問一答方式,英廉主問,跪在堂下的尹嘉銓回答,而對於英廉提出的任何疑問,以及所有認定尹嘉銓有

“悖逆”之言的罪名,七十多歲的尹嘉銓,全盤承認。

也就是說,不管英廉說他犯了什麼罪,有哪一句話,哪一些言論冒犯到了朝廷和皇上,尹嘉銓壓根不反駁,反正就是一句話,自己老眼昏花,實在是

“狂吠無忌”,確實罪該萬死等等。

具體是尹嘉銓當時是抱著必死之志,還是寄希望自己認罪態度好能博得乾隆同情,這個不得而知,但在他的這種積極認罪之下,會審極為順利。

最終,會審初步議定,尹嘉銓犯有

“狂悖妄言”、“目無君父”、“大逆不道”等罪,按律擬凌遲,其家屬,男十六以上斬,其餘均發功臣家為奴,所有財產,均充國庫。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這個判決,不可謂不狠,而之所以會下這麼重的判決,也是主審的官員們,得知乾隆差點沒氣暈過去,故而暗中揣測,特意將刑罰頂格而定,以便乾隆能夠消氣。

而這份初步判決遞呈至乾隆面前時,乾隆則再次下達諭旨,並又一次歷數尹嘉銓之罪,並提出,犯下如此重罪,凌遲處死一點都不為過。

不過,在諭旨後半部分,乾隆話鋒一轉,指出,尹嘉銓雖罪大惡極,但念在是初犯,且也算是有功之臣後人,加上在任上時勤勉負責,因此,乾隆決定開恩,改凌遲為處絞立決,而對於尹嘉銓的家屬,則

“一併加恩,免其緣坐”,另外,家產也發還尹家。

這個訊息,讓包括尹嘉銓在內的所有尹家人,激動的差點跳了起來,畢竟他們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但如今卻從鬼門關門前走了一遭後,活了過來,自然是激動無比。

所以,尹家人趕忙磕頭謝恩後,等到尹嘉銓被絞死,歡天喜地的收拾一切,返回家鄉,從此小心翼翼的過起了日子,再也不敢提什麼給皇上遞奏章的事情了。

當然,尹家人是走了,但朝廷對於尹嘉銓的文字著作,還在不斷查抄,最終在陝西、甘肅、山西、山東、福建以及其他多個省份,均查獲數以萬計的涉及到尹嘉銓的文字,其中包括書籍著作、石刻碑文等等,對於這些,乾隆下令,全部予以銷燬。

就這樣,發生在乾隆中晚年時期,一場因為兩份奏摺引起的這場案子,一直折騰了大約一年多才算消停,如果尹嘉銓當初能知道自己這個舉動,會引起如此大的風波,不知道他還會不會繼續為父親請諡。

乾隆晚年時期讀完一奏摺,為何大發雷霆,下令凌遲尹嘉銓?

總而言之,乾隆之所以下令處死尹會一的兒子尹嘉銓,表面原因是因為尹嘉銓為父親請諡,惹怒了乾隆,實際上,乾隆是想借助此案,來告誡天下臣民,作為皇帝,掌握生殺恩罰大權,而作為臣子,就應當勤勉辦差,而至於賞賜,如果有,那就是皇恩浩蕩,而沒有,也不能有非分之想,不然的話,尹嘉銓就是最好的例子。

Tags:尹嘉銓尹會乾隆乾隆皇帝奏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