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由 一畝三分歷史園 發表于 遊戲2023-01-20

簡介▲沙俄割佔中國東北領土示意圖一般來說,近代所籤不平等條約往往帶有割地、開放通商口岸之類的條款

目前的半殖民地嗎

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個新世紀開始往往帶給人們無限的美好期望。可是1901年對於當時的中國人來說,卻是一個怎麼也開心不起來的災年。當然,那時候中國人是按60一甲子來紀年的,不會理會西方人的新世紀之說。這“辛丑”年,簡直就是“新愁”之年。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辛丑條約》簽訂情景

簽訂《辛丑條約》這年,距離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相隔59年,幾乎一個甲子了。那時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才35年,這一個甲子輪迴相當於許多人的一生,中國經歷了前所未有過的大變故。儘管許多仁人志士奔走疾呼,甚至捨生取義,但中國社會卻還是一步步走向了半殖民地深淵。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沙俄割佔中國東北領土示意圖

一般來說,近代所籤不平等條約往往帶有割地、開放通商口岸之類的條款。割地不僅僅使中國喪失領土,還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後果。如《中俄北京條約》不僅將烏蘇里江以東領土割讓給沙俄,

還使

中國從此永久失去了對日本海的出海口。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南京條約》開放城市和割佔地區示意圖

沒有了出海口,就將這一地區封死在陸地上,大大限制了對外貿易的發展。所以,以工商業見長的西方列強往往會逼迫清政府開放通商口岸,如《南京條約》開放廣州、上海等沿海城市。這樣雖使中國沿海更容易接觸到西方先進的工業文明,但更大程度上是便利了列強對中國的經濟文化入侵。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馬關條約》開放、割佔示意圖

隨著時間推移,被迫割讓與開放的地點也使民族危機更加嚴重。《馬關條約》割佔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島嶼的危害,要遠遠大於割佔香港島。臺灣島是中國東南門戶,具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而蘇州、杭州等地更是自宋代以來就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無異於大動脈上抽血。

比商品輸入更嚴重的是資本輸入,建廠、築路、開礦、開銀行,更深度地控制著中國的經濟命脈,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成長的空間愈加狹窄。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清代銀錠

和以往相比,《辛丑條約》也有鉅額賠款,不僅更多,也更具羞辱性。4。5億兩白銀,每個中國人1兩。加上利息,每人就2兩多了。這自然成為國家財政巨大負擔也是老百姓的沉重負擔。

但是,這款條約沒新增開放城市,也沒新割地。但是,更要命。

現在各家各戶都會在家門上安裝一個防盜門,加一把牢固的鎖,來保護家的安全。而拆毀大沽炮臺就失去了抵禦來自海上入侵的屏障,京師門戶天津洞開。想象一下,自己的門口沒了防盜門更沒鎖,外人隨便出入毫無安全感。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東交民巷舊址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東交民巷各國使館分佈圖

允許各國在北京東交民巷設立使館界並駐兵,更是嚴重威脅著京師的安全,也使列強透過使館為抓手控制清廷的決策。這豈止是國中之國啊,簡直是國上之國!皇上頭上有皇上啊。也難怪清朝的官員都叫洋鬼子“洋大人”。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

而外交改制即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可以說是順應時代變遷和國際慣例,也可以說更便利了列強幹涉中國事務,外務部更大程度上是服務於列強在華利益的。

最能表現清政府對洋人馴順的條款則是對參與反帝官民的鎮壓,如有成立或參加具有反帝性質組織者一律處斬,連地方官都有責任義務監督民間是否有反帝行為。可以想象一下,捕頭率一眾人馬連夜追捕“得罪”“洋大人”的“亂黨”分子,這樣的情景出現在20世紀初是最常見不過的了。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清政府職能轉變——為洋人看門護院

所以說,《辛丑條約》雖然是歷次條約的一個升級版,又是清政府的一個界碑。它的職能和對洋人的態度發生了重大轉變:由一個對外雖不能維護主權但還曾反抗的政府,變為徹頭徹尾服服貼貼為洋人維持治安的保安司令。它同時兼職鎮壓反抗王朝統治和敢於反抗“洋大人”的“亂臣賊子”。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革命志士陳天華與《猛回頭》封面

這正如陳天華在《猛回頭》中所說,“這朝廷,原是個,名存實亡。替洋人,做一個,守土官長”。所以,清政府此時成為名副其實的半殖民地政府,更多的人看透清政府的反動本質,打破了走君主立憲道路的夢幻,從“舊房翻新”走向“推倒重建”。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黃花崗起義舊址

可是清政府依然迷幻在天朝大國的自戀當中,當辛亥(1911)年4月底爆發黃花崗起義後的第11天,竟然還成立一個“皇族內閣”以矇騙國人,豈不知此舉更激發了國人的憤怒,加速了它的滅亡。

《辛丑條約》牢牢坐實半殖民地命運,卻也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武昌起義劇照

所以說,5個月後的武昌起義(狹義的辛亥革命)爆發後,多半省份紛紛宣告脫離清政府,帝國的統治轟然坍塌。革命勝利似乎來得太突然,然而又是量變達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當初準允簽訂《南京條約》的道光帝看到如此光景會作何感想呢?早知如此,何不來個道光新政呢?!(本文作者 胡欽海 圖片來自百度)

感謝點贊、推薦和轉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真大海納百川

Tags:條約清政府辛丑開放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