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由 歷史大學堂 發表于 遊戲2023-01-06

簡介上圖_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因此,清廷沒有文化自信,害怕終不能得到臣民效忠,才是出爾反爾、“既亂之,又詬其不貞”(譚嗣同語),搞出《貳臣傳》這麼個四不像來

袖子上的孝字怎麼處理

01

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曆,也就是乾隆詔令國史館修編提出編纂《貳臣傳》。

《貳臣傳》分甲乙兩編,附錄於《清史列傳》卷78、79兩卷中,共收錄了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

其實《貳臣傳》全名是《明季貳臣傳》,下旨時乾隆帝就已經直截了當地點名了工作目的:把雖然對“我大清”有赫赫功勳但原為前朝臣子的洪承疇、祖大壽、馮銓等一批人打入另冊。而這樣做的原因是“崇獎忠貞”,“風勵臣節”。

聖旨之中這樣表述道:“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祖大壽以鎮將懼禍,帶城來投。及定鼎時,若馮銓、王鐸、宋權、金之俊、黨崇雅等,在明俱曾躋顯鐵,入本朝仍忝為閣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夢庚、田雄等,不可勝數。蓋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貳臣傳》

今事後憑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長足錄,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復叛之李建泰、金聲桓,及降附後潛肆詆譭之錢謙益輩,尤反側僉邪,更不是比於人類矣。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勳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蹟,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乾隆皇帝

02

剛成書時《貳臣傳》並未分甲乙兩編,入冊的降附人等“一視同仁”,一律以“貳臣”統稱之。但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又降旨了。

“著交國史館總裁,於應入《貳臣傳》諸人,詳加考核,分為甲乙二編,俾優者瑕瑜不掩,劣者斧鉞凜然。於以傳信簡編,而待天下後世之公論,庶有合於《春秋》之義焉。”

意思是“貳臣”們也要有所區別,對大清確係忠誠有功者即使“大節有虧”亦可諒解,遂列“甲等”;而對大清不夠忠誠甚至三心二意亦或出力不奮者,列位“乙等”。

特別要指出的是,乾隆專門圈出了一批人名進行了點評褒貶。比如以明朝薊遼總督歸附的洪承疇,不僅作為重要智囊隨多爾袞入關,還在攻滅南明殘餘政權及李自成、張獻忠農民軍餘部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後來更是一度入內閣總理軍務,成為了最早入閣的一批漢人大臣。尤其是考慮到皇太極還特賜予了洪承疇正白旗包衣出身,使其具有了旗人錄籍的情況,乾隆強調了洪承疇的降清乃情非得已,“則於洪承疇等又何深譏焉”。於是洪承疇得以入“甲等”行列。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洪承疇(1593。10。16—1665。04。03),字彥演

與之相對的,錢謙益則是被乾隆點名批評。當年清兵入關後三路南下,豫親王多鐸統東路軍主力進逼南京,時任南明小朝廷禮部尚書的錢謙益不僅以湖水太涼為由最後關頭臨陣脫逃沒有投水自盡,反而自己剃了頭髮,蓄辮降清,早年間乾隆就曾鄙薄錢是“有才無形之人”,十分嫌棄。

說實話錢謙益降清後也不老實,雖然做到個禮部侍郎,但卻秘密開展反清活動。陸續著《初學集》、《有學集》等作,用文字攻擊清朝。大明尚在時不敢拼死一搏,現在做了大清的官,反倒拿起筆來做刀槍,站起來反抗了。

其實錢尚書當年如果不怕水涼為明朝盡節守志,那麼以筆墨諷喻清朝,屬於敵我不共戴天,可以理解。但既然吝惜一死,變節成了大清的侍郎,還吃著滿清的俸祿,寫著滿清的段子,人品委實不咋地。乾隆就斥其把“狂吠之語刊入集中,其意不過欲藉此掩其失節之羞,尤為可鄙可恥。”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錢謙益(1582年10月22日—1664年6月17日)

顯而易見,錢謙益只能進“乙等”。而比之錢謙益竟還有等而次之者。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後,當時崇禎的兵科給事中龔鼎孳不僅不做抵抗,更是開門迎降,被李自成授任直指使,負責在李自成進攻吳三桂期間巡視北城。不久李自成兵敗山海關,匆忙登基後棄北京西逃。多爾袞八旗兵殺至,龔鼎孳旋即降清。

一個來月間連仕三朝,身份轉換如此絲滑,毫無半分猶豫卡頓,令人嘖嘖稱奇。

不過說起來,這個龔鼎孳和錢謙益還頗有淵源,都是安徽合肥老鄉,龔鼎孳以詩文得名和吳偉業、錢謙益並稱為“江左三大家”,龔鼎孳降清後初任太常寺少卿,後累官晉禮部尚書,還成了錢謙益的上司。生活作風上也向錢謙益致敬看齊,龔鼎孳亦納與柳如是齊名的“秦淮八豔”之一的名妓顧橫波為妾,並攜其進京。

雖然沒有背地裡搞新主子的小動作,但是須臾反覆叛負的負面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廣受非議,“為清流所不齒”,所以“乙等”的名額必須安排上。而有趣的是,“江左三大家”的餘下一人吳偉業,也不甘落後,同樣是《貳臣傳》榜上有名。三大家倒是整整齊齊。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龔鼎孳(1616年1月5日—1673年10月12日),字孝升

03

貳臣現象歷朝歷代皆有,本不足為奇,但為何唯獨滿清搞出來個《貳臣傳》呢?初時甜言蜜語,甘辭厚利,封官許願,一轉臉便翻臉不認賬,還倒打一耙,佔據道德高地理直氣壯地教訓歸順者“畏死悻生,靦顏降附”。不嫌器量狹窄嗎?如此出爾反爾,前恭後倨,與始亂終棄的“負心漢”何異?

尤其是乾隆下旨時其詔有曰:“如王永吉、龔鼎孳、吳偉業……等,在明已等仕版,又復身仕本朝,其人既不足齒,其言豈當復存。”聽聽,聽聽,當初挖大明的牆角時候可不是這麼說的。現在輪到大清豎起“精忠”大旗來了。

說到底,愛新覺羅室並不是簡單的氣量狹隘,更是缺乏自信的一種現實表現。

每逢新朝建立,由亂轉治,出於理政治理需要,羅致前朝故吏為己所用實屬正常,並非滿清首創。然而明清鼎革之際又與前代有所不同。以前改朝換代,歸順者往往是以順應天意自命,自詡棄暗投明。然而滿清以關外蠻夷,原大明藩屬之邦,乘李自成作亂之機入主中原,頗有趁火打劫的意思。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闖王進京 (李自成)

許多轉投清廷的明朝舊臣,不僅是歸附了新的朝廷,還剃了頭,蓄了辮子,穿了馬蹄袖的“非人”服飾。華夷之辯帶來的屈辱感覺使得儒生出身計程車大夫們心理和感情上備受煎熬。

不單是有屢徵不仕,以明朝遺民終老的顧景星之輩,即便是龔鼎孳之流,亦透過詩文“失路人悲故國秋”來表達對仕清的自責與悔恨。

長此以往,如果人心依舊思追故國前朝,對於來自白山黑水之間的愛新覺羅氏來說是大大不利的。

如果撇開龔鼎孳、錢謙益這樣的個體,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也許會有答案。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滿清入關

首先,明清迭代不同於隋唐秦宋這些普通的改朝換代,“以外國之君入主天下”(雍正之言)的大清朝,打入關一開始就帶著文化與種族衝突的問題。

大明子民要適應的不僅僅是皇帝換了個姓氏,更是重新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的“原則問題”。實行了幾千年的小兒垂黃髫,成年及弁,一下子改成了生髮則剃,腦後蓄辮若一尾。左服右衽變作孔子所言之“吾其被髮左衽矣”。

這種強烈的牴觸情緒一直長期存在,許多文人碼字,對大清始終不待見,“略其善而不傳,誣其惡而妄載”。如此種種,令愛新覺羅皇帝們如坐針氈。

不單是文人,即使是赳赳武夫亦不消停,致有三藩之叛。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亦都是清廷著力延攬來投的,結果昔日的成果成今日苦果。也難怪乾隆從熱衷吊膀子遽變為倡勵忠貞不二的道德衛道士。

所以不過是時過境遷,後金如今成了大清國,原來努力挖別人牆角,現在角色換了過來要嚴加防範別人挖自己牆角了。

貳臣歷朝歷代都有,為何只有清朝,還編了個獨一無二的《貳臣傳》

上圖_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

因此,清廷沒有文化自信,害怕終不能得到臣民效忠,才是出爾反爾、“既亂之,又詬其不貞”(譚嗣同語),搞出《貳臣傳》這麼個四不像來。

而對於吳三桂這類反覆之徒,乾隆帝則於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又特別下旨編纂《逆臣傳》,收錄其言行,昭告天下,貳臣都不配,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作者:文山樵人 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清實錄》 清代官修

[2]《三垣筆記》 李清

[3]《社事始末》 杜登春

[4]《野哭》 李潔非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Tags:貳臣上圖龔鼎錢謙益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