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由 白樸說 發表于 遊戲2023-01-05

簡介很多人都說中國人迷信,忌諱死亡,實際上這算是敬畏死亡,大多數人對於生死的理解,都是源自於對已逝親人的思念,和一些無處宣洩的情緒,歸根結底就是怕失去,只有某個深夜,或者是某個災難的瞬間,才會感受到對於死亡的恐懼,尤其是人過中年後,生命就開始不

李惠拷羊皮給我們什麼啟示

人這一生,必須要面對的兩個終極問題,就是生為何生,死為何死,我們每個人都要走向終點,但卻不知道為何要走向終點,大家好,我是白同學,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向死而生。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向死而生

死亡對任何生物來說,都是一個絕對禁忌的話題,禁忌到說出一個“死”字,都可能會令人感到不適,所以我們忌談死亡,刻意的迴避死亡,會不自然的用走了、沒了,或者說亡故、去世,來代替這個死亡,甚至有很多人聽到4這個數字,都會有一種本能的反感,這是一種來自基因裡的抗拒;但問題就是一味的逃避,並不能讓我們脫離苦海,因此當這一刻真正來臨時,身體就會不自覺的,爆發出極強的求生欲,我們不甘心就這麼離去,後悔自己為什麼,沒有提前思考這個問題;年輕時對於死亡的認知,就是面對身邊人的離世,直到步入中年,身體的器官開始罷工後,我們才會親身感受到,人類對於死亡的無奈,那為什麼我們註定死亡呢?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在人體中有個叫作“端粒”的組織,我們每次進行細胞分裂,新的細胞就會覆蓋端粒,讓它縮短一次,當端粒縮短到無法再縮短時,人類就開始衰老,直到死亡,這個就是生命終結的原因,也就是說人的壽命,是由端粒長度決定的,而端粒的長度,是在人們出生時就已經決定的,所以從理論上來講,我們的壽命都是註定的,通俗點來說就是端粒的長度,決定著細胞分裂的次數,而細胞分裂的次數,就決定著我們壽命的長短;當然除了這個端粒長度之外,還有一個能夠決定壽命的東西,就是新陳代謝,人體之所以會產生細胞分裂,主要就是因為新陳代謝,之所以會產生新陳代謝,是因為身體需要能量,我們吃下食物後,身體中的系統,會自動將食物轉換成為養分,然後我們汲取這些養分,才能維持整個人體的運轉,在以上這個過程中,身體的細胞會產生損耗,於是就出現了細胞分裂,所以從理論上來講,代謝速度過快會影響壽命,因此古人所講的一些,透過保持安靜,來延長壽命的方法,實際上就是透過降低新陳代謝的速度,來延緩細胞分裂的速度,但尷尬的就是,代謝速度過慢,就會導致身體的機能下降,從而患上某種疾病,同樣也不能長壽。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從生物學的角度上來看,死亡就等同於終止、全部消失,一切不復存在,這不只是身體上的消失,而是思想,或者說靈魂上的寂滅,我們不再有任何想法,思緒沉浸在了一片絕對的黑暗中,聽起來很是絕望,但這種絕望,其實是一種不甘;很多人都說中國人迷信,忌諱死亡,實際上這算是敬畏死亡,大多數人對於生死的理解,都是源自於對已逝親人的思念,和一些無處宣洩的情緒,歸根結底就是怕失去,只有某個深夜,或者是某個災難的瞬間,才會感受到對於死亡的恐懼,尤其是人過中年後,生命就開始不斷地向死亡邁進,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方法,來讓我們超脫死亡,於是這就引出了下一個話題——我們應該如何超脫死亡?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看待死亡

根據近年來的報道來看,在全世界範圍內的大量富豪,都曾針對醫藥領域進行過投資佈局,為的就是尋找長生不老的方法,例如谷歌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奇、亞馬遜公司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但顯然不管是什麼藥物,其實都只是在延緩衰老的速度,並不能真正意義上的實現超脫;除了生物方面的研究之外,還有大量公司在佈局腦機介面和機械飛昇,這兩種方式其實算是同一種,只不過一種是住在虛擬世界,一種是換了副機械身體,但問題就是,這種方法真的算是長生不老嗎?這個我們之前講到過,當我們將意識上傳時,我們的身體依舊避免不了死亡,那在虛擬世界中生存的,到底是你的記憶?還是真正的你?例如我們在生前,就可以將意識上傳到虛擬世界中,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兩個自己,那誰才是真正的自己呢?毫無疑問,只有自己才是;說到這裡我們會發現,死亡好像是一個無解的問題,因為時至今天,我們都搞不清楚什麼才是真正的自己,該如何定義自己?是記憶,還是意識,又或者是那個魔幻的靈魂,因此古人才會創造神話,創造信仰,來幫助我們超脫死亡,或者說,讓我們接受死亡。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埃及,他們認為人可以復生,大體的方法就是首先,

要將人制成木乃伊,

之後我們的靈魂會去往靈界,在靈界承受了眾神的審判後,再由

阿奴比

斯神,在周圍12眾神的監審下,將人的心臟,和羽毛放在一起稱重,如果心臟比羽毛輕,那就代表他是一個好人,可以去往永生的世界,如果比羽毛重,那就代表他是惡人,要接受生命的審判;在後世的神話和信仰中,也大多都吸收並改編了這一觀點,

其中不外乎是去到另一個世界,或者說接受審判,然後輪迴轉世,在他們的表述中,通常都會將人分為兩部分,分別就是身體與意識,又或者說精神、靈魂,其中身體就相當於是軀殼,而意識才是真正的我,因此身體是三維世界的載體,而意識則是更高維度的產物,當人類的身體死亡後,意識則會去到一個更高的維度,他們或許會停留下來,或許要接受審判,但大多數,都會重新再回到這個世界,當然這個概念有些魔幻,我們最後再來看一下道家的生死觀。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道家生死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出自於莊子的大宗師,很多人總以為這句話是在說愛情,實際上莊子說的就是生死,莊子的人生態度,就是人要活的快樂,活的逍遙,因此才寫下了一篇逍遙遊,但是有很多人不知道什麼是逍遙,於是莊子又寫下了《齊物論》,齊物論有四個重點,分別是齊物我、齊大小、齊是非,最後一個就是齊生死,想要看透死亡,看透對死亡的恐懼,看透對親人的執念,就必須要齊生死,所以莊子首先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大意就是說生與死之間的轉換,就像是白天和黑夜一樣,是一個有定數、有命數、又無法改變的客觀規律,之後莊子又說:“人之有所不得與,皆物之情也。”人們不是害怕死亡,而是害怕失去,因為我們通常都會將憂愁、喜悅等情感,寄託在一些外物之上,可能是財富,可能是地位,可能是感情,

我們害怕失去這些外物,失去能牽引自己情緒的東西,因此才會貪生厭死。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認識到這一點之後,莊子說人生在世,所有的痛苦和快樂,都是來自於對情緒的牽動,所以聖人一直都在追求無慾無求的境界,但人在離世後,達到了無慾無求的境界,卻又害怕失去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在這兩種狀態下,我們皆有煩惱和快樂,所以它們之間並沒有什麼區別,

於是就引出了齊生死的概念,再往下,就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兩條擱淺在岸邊的魚,只能依靠彼此身上的水分來生存,它們互相吐氣,活的如此艱難,這個就相當於人將情感,寄託在外物之上,

這句話不是在說生有多好,也不在說死有多好,而是說與其這樣,為什麼不能迴歸大道呢?也就是

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我們思念舊人,被情緒挑唆,與其我們貪生怕死,煉丹修仙,為什麼不能順應大道的規則,安然的去接受它們呢?生是苦中作樂,死是樂極生悲,我們並不是因為永生不死,從而實現超脫

,而是因為能夠看透生死,所以才能實現超脫,這個就是“向死而生”。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道家有三個代表人物,按照年齡排序是老子、列子、莊子,人們總說要超脫生死,跳出輪迴,但就算是能御風而行的列子,卻也免不了這一死,在列子的葬禮上,莊子哈哈大笑,高興的唱著喪歌,弟子們十分疑惑,問他為何不像常人那麼悲傷,莊子說,因為我懂列子,世界的本質就是規則,這個規則就是大道,人之所以生,是因為氣聚而成,人之所以死,是因為氣散而滅,所以我們墜入人間,按照規則而生,珍惜生命,按照規則而死,生與死之間的區別,就像是現實與夢境的一樣,我不知道現在是現實還是夢境,同樣也不知道現在是生還是死,我們熟知的生死,只是我們所創造的概念,誰又知道死是不是真的生呢?因此,按照規則而活就好。

該如何看待死亡?給我們什麼啟示?一位道家奇人,揭露了死亡真相

我們都知道古人追求成聖,那什麼才是成聖呢?有一個重要的標誌,就是知天命,什麼是天命?就是規則,

生不足以喜,死不足以悲,這個就是天命,大多數人在彌留之際,都會產生很強的求生意念,或許是不甘,或許是遺憾,之所以會這樣,不是因為怕離去,而是怕失去,怕失去親人,怕失去財富,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了外物之上,但

只有真正看透死亡後,我們才知道生就是另一種死,死就是另一種生,所以在莊子看來,只有在看透死亡之後的生,這才是真正的生,真正的向死而生。

Tags:死亡我們就是莊子端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