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遊戲

入目容易入心難,體驗容易沉浸難

由 大眾日報 發表于 遊戲2022-12-27

簡介尤其是在國內文旅消費日趨年輕化、國際化的當下,隨著AR、VR、智慧互動等科技元素的廣泛應用,各地不少文化單位、景區景點在沉浸式文旅專案上作出嘗試,在給遊客提供切身體驗、促進文旅消費的同時,也拓寬了文旅融合的深度,促進了周邊產品與衍生品的創造

心沉的日文怎麼寫

國慶黃金週中,一批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新消費場景不斷湧現,成為吸引年輕人的熱門打卡地。尤其是在各地景區,穿越快閃、拋繡球、鬼屋、怪街、沉浸式實景推理館、稻田裡的咖啡館、玻璃廠數字藝術館等紛紛冒出,使得沉浸式產業欣欣向榮。

入目容易入心難,體驗容易沉浸難

從最初的白酒、床墊行業的回廠遊,餐飲企業的宮宴漢服體驗,到如今更多的行業藉助場景營銷開展沉浸式體驗,依照“存在即合理”的邏輯,沉浸式體驗是一種順應文旅發展的載體。尤其是在國內文旅消費日趨年輕化、國際化的當下,隨著AR、VR、智慧互動等科技元素的廣泛應用,各地不少文化單位、景區景點在沉浸式文旅專案上作出嘗試,在給遊客提供切身體驗、促進文旅消費的同時,也拓寬了文旅融合的深度,促進了周邊產品與衍生品的創造,推動了文旅產品整體增值。

仔細梳理各地沉浸式體驗的各種專案,會發現諸多問題:缺乏獨特手段和深邃目光,玩法雷同,如同小吃街的臭豆腐、轟炸大魷魚一般,相互抄襲較多;有的沉浸式體驗成了技術秀,聲光電完美,故事卻毫無創意;很多景區打著沉浸式旗號攬客,拉高遊客的期待,卻無法給予相應的高質量體驗,有人笑稱體驗專案太多,遊客不夠用了,甚至產生了審美疲勞。

入目容易入心難,體驗容易沉浸難。讓沉浸式文旅更具成長性,不僅要製造視覺刺激,還要在整個體驗過程中帶給遊客美的感受和文化的浸染,這就需要文化精神層面的沉浸,以及歷史和文化的交融滲透。

當然,並非所有文化、旅遊景點都具備打造沉浸式文旅模式的條件,切忌盲目跟風。只有以豐厚的文化為底,充分運用沉浸式業態的環境、技術要素形成優質內容,結合當地實際進行創意研發,才能保證沉浸式體驗的可持續發展。以風靡一時的長安十二時辰專案為例,運營方確實在努力還原唐代長安人的生活,但遺憾的是,勾欄瓦肆、漢服唐裝雖然有些場景代入感,卻沒有生活沉浸感,更別說短暫的精神沉浸了。

這也提醒消費者,網路正在蠶食我們保持專注和思考的能力,沉浸式體驗雖然可以重新喚醒“專注”帶來的愉悅,卻只是生活中的一朵浪花。真正的沉浸,應該對抗手中永無停歇的蜂窩裝置帶來的流量衝擊,給自己留出更多思考的空間。(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盧昱 報道)

Tags:沉浸文旅體驗文化遊客